一听就地过年,客家人喝碗娘酒,笑了笑说道……
一转眼,今天都是小年了!下周四就是除夕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啊。最近和朋友聊天,都会聊到一个话题:今年你响应号召,就地过年了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往年恨不得过年前几天才收摊儿回家的早餐铺、路边摊,今年早早地就不见了。在外地的打工人凡是能早回家的,都赶在28号前回到了老家。
而没走的,基本上都决定了就地过年,一方面是核酸检测太难约,另外也怕回去以后回不来。干脆不给国家添麻烦,也不用去赶春运这个大潮了嘛。
不过要说就地过年,你知道不知道,咱们华夏民族中可有一个汉族支系,是唯一不以地域来命名,且如今已经繁衍了近一亿人口,分布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就是客家人,他们的历史与风俗习惯已经传承了千余年之久,可以说:哪里有客家人,哪里就有客家文化。
客家人的来历
没人说得清楚
在客家人的文化中,有一个字:亻厓。
这个字读作“ngai”,在客家话里意思是“我”,但它在字典里并不存在。从这个客家人独创的文字中就能看出来,走到了悬崖边上仍然在寻路并不断迁徙的人,就是客家人。
关于客家人的来历,似乎没有人能说得十分确切。这个在闽粤赣边区择山而居,说着一口古老方言的群体,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被认为是一个“蛮夷部落”。
在梅州的客家博物馆里,关于客家人的根源,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原本的汉族中原人士,历经5次大规模的迁移,在南方多地逐渐形成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
客家,这个被称之为“客”又以“客”自称的汉族民系,是华夏民族中重要而又特别的组成部分。客家是唯一不以地域来命名的民系,如今已经繁衍了近一亿人口,分布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哪里有客家人,哪里就传承着客家文化。
在客家人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保留下来了许多传统习俗与饮食文化,客家娘酒就是其一。客家娘酒在客家地方也被称为:老酒、黄酒。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黄酒的历史就可以追溯至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商周时期。若要考究客家娘酒的历史,即便从客家人开始南迁之旅的晋代开始算起,距今也有千余年的时间,由此可见客家娘酒的传承之久。
娘酒与酿酒,
可不是一回事儿
虽然娘酒与酿酒相谐音,但意思却不止那么简单,单从这个“娘”字来看,就知道这种酒与客家的妇女息息相关。
在早期的习俗中,大部分客家地区的妇女分娩后都有喝娘酒的习俗。一般在客家,如果看到哪户家人正在炙酒,那么十有八九就是家里有喜事了。在定亲下聘时,女方会将自家酿制的娘酒和其他礼品放在一起,用扁担挑送给男方作为回礼,俗称“送酒担”。
客家媳妇生了孩子后,婆家会准备一壶娘酒、一只公鸡、一挂鞭炮,送往女方家中报喜,坐月子时,客家的女人也会饮用娘酒来调养身子。娘酒炖鸡就是一道客家经典的滋补品,在客家女人中一代代传承。
如今,除了添丁这件喜事外,客家人也会在婚宴、祝寿,以及过年的喜庆之时用娘酒来宴请宾客,不同日子里喝娘酒,也有不同的说法。
比如,在小孩出生三天后,亲友来喝的叫“三朝酒”,满月时喝“满月酒”,一岁时喝“周岁酒”,成年后结婚上喜轿之前喝“暖轿酒”,喜宴时喝“完婚酒”,年后寿辰喝“做寿酒”,春节更是家家户户一定都会烫着一壶娘酒。
客家娘酒呈红褐色,醇香又爽口,喝上一口,味美香浓,直透心头。喝到一定的量时,酒意微醺,脸上微微放光,五脏六腑就像被温水沐浴过一般暖融融的,有种飘飘然的惬意感。到了喜庆的节日里,就算是妇孺老幼,也禁不住想要小酌几口。
酿酒做豆腐,
无人敢称老师傅
在客家,酿娘酒是一种传统而古老的民风,岁岁年年都是如此。
早在2015年,客家娘酒的酿制技艺就被列入《惠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但在客家人口中,酿娘酒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酿酒做豆腐,无人敢称老师傅”这是一句客家的俗语,意思是酿制客家娘酒就像酿豆腐一样,即便是从业几十年的人也不敢妄称自己是老师傅,说自己做出来的娘酒最正宗。
酿制娘酒费时又费力,在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稍有差池就很容易把酒酿成醋。而且家家做出来的味道,在口感上都会有些许的差别,酒精度数也不尽相同,但却都是同样的醇美可口。
客家人酿酒都会在入冬之后,冬至来临之前进行。天气寒冷时,客家人也会聚在酒坛子边上暖暖手,烤烤身子来暖和暖和。几乎每家每户都会酿制娘酒,特别是家中的妇女,除了平日里的田间劳作外,酿酒、品酒、斗酒,就是她们的闲情乐趣。
相比大厂化生产的酒而言,自家酿制的客家娘酒会别有一番味道,在酿造手法上更加传统而精细。一般而言,酿娘酒有3个重要的步骤:首先,将糯米淘洗干净后,浸泡若干个小时,放在大饭甑里,用松木旺火隔水蒸至九成熟,让米粒外硬内软,疏松透亮。
煮熟了的糯米饭俗称“娘饭”,手感粘粘的,呈金黄色,闻起来非常香。
接着把蒸好的“娘饭”盛出锅,自然晾干或是用古井水淋饭,使其冷却至适宜发酵的温度。然后把特制的酒饼(也称酒曲,主要起发酵的作用,据说演变自畲族,由一二十种药材配制而成,相当于天然菌类)、红曲(主要起调色的作用)按照一定比例均匀地拌入娘饭中。
再将搅拌好的娘饭放入杀菌消毒过(用开水或是白酒浇一遍缸底)的酒缸中,密封好让其在里面自然发酵。一般在冬天,客家人会用棉被或者稻草包裹住酒缸,来进行保温。
客家人在酿娘酒时,常会在酒缸上放抹草和刀(或锯子),据说都是用来辟邪。因为娘酒实在太诱人了,尤其是在发酵过程中散发的酒香味很容易引来捣蛋鬼,有了抹草和刀,就没有敢来搞破坏的家伙,酒就不会变味了。
虽然有点迷信,但这种说法也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在客家人酿娘酒的时节,就经常会看到无论哪家哪户,酒缸上都放着这两样“驱邪法宝”。
回到酿酒过程来说,等十几天后,酒缸中的娘饭就会发酵到一定程度。这时要倒入自己酿造的米酒进行二次发酵,等再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试试看酒的味道如何。
如果觉得已经发酵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用酒筛把酒转入酒瓮中,用草皮将酒瓮封好并在酒瓮周身涂上稀泥,起到保护酒瓮的作用,进行最有客家特色的娘酒酿造工艺:炙酒。
炙酒就是将装着娘酒的酒瓮放在用秸秆、谷壳、木屑等堆砌成的燃料上进行火焙,文火慢煨。一般需要把酒分几次煮沸,以起到灭菌作用,还能让娘酒的口感更加香醇,并且延长娘酒的保存时间(因为娘酒是甜的,很容易变酸,而炙过的娘酒则可以保存1-2年不变质)。
这个过程中,有些客家人还会加入一些补药一起煮。炙烤1天左右的时间,湿冷之气就会被彻底除尽。最后,等酒瓮冷却之后就可以密封好待随时饮用,客家娘酒就酿好了。
在娘酒酿好之后,大家会拿出来与街坊四邻分享,也在暗暗较劲看谁家酿的酒最好喝。而这细微的差别就和米浸泡了多久,火烧了几成热,在什么样的发酵环境中有关。就算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也会因为这分毫之差而酿造出味道不同的娘酒。
所以呀,谁又敢说自己是老师傅呢?
一杯娘酒传千年,这里面传承的不仅是客家人对于亲情、民族情的理解,更是传承着客家源远悠久的历史文化。就像是客家人储存在酒液里的密码,无论到哪里,只要有客家人,就有客家娘酒,世世代代,永不会被消磨。
文、编 | Est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