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思维 | 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让自学能力达到一个顶峰?

全文共计3743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昨天,和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同学在后台聊天。

她说:“毛毛姐,我是真的感觉从高考结束的那一刹那开始,我的知识储备就达到巅峰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种。上了大学以后,感觉自己的知识越来越碎片化,不成体系。记不住,也想不起来用,感觉自己读书快读废了,这可怎么办呢?”

首先,我想说这是大多数人都有的问题,面对碎片化的信息茫然无措是常态。

所以不必过度焦虑,能够意识到想要改掉,已经比很多人优秀了。

知乎上有一个经典的问题: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掉进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里,误认为自己很努力。

我们读了很多书,却只是读到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并没有把新旧知识连成一张知识网,长成一棵知识树,为我所用。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源中实现个人终身成长。

01

什么是知识?

其实,一些同学分不清知识和信息的区别。

知识的定义,可以借用柏拉图的观点:

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

正确的,

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

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

举个例子,酯化反应的定义:是一类有机化学反应,是醇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这就是一条典型的知识: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被人们所相信的。

所以,知识有标准的。

而信息,或者说新闻,比如隔壁半夜夫妻吵架,比如哪个明星出轨了吸毒了,谁谁谁又上热搜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论是鸡毛蒜皮还是惊天动地,这些社会信息都属于信息,没有必要被纳入知识体系中。

巴拉巴西在2003年《链接》中预测十年后,网络信息将达到10的18次方字节,这些信息会以多种格式在全球传播。知识的体量则日益增长,体系需要人们逐渐发现并建立,提取其中的知识、去除无意义的碎片信息。

可是,如果你从事新媒体行业,需要加班加点追热点的那种,这些信息就变成了宝贵的知识,你需要在稿子的时候旁征博引,对各门各路八卦信息信手拈来,熟练程度不亚于建筑师看图纸,医生看x光片。

所以更准确一点,知识,是能够改变我们行动的信息。

对每个人来说,能称得上是知识的信息都不一样。

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现在就花五分钟,在一张白纸上写上:

你最感兴趣的领域(爱好),以及你未来想要从事的领域(就业)。

然后多去关注这些领域的信息,尽可能地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吧。

02

以慢为快,以退为进,以教为学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在学一个新东西的时候,突然在某个地方卡住了,就好像解数学题的时候,思路突然断掉了,又好像减肥的时候挥汗如雨,却怎么也突破不了平台期。

遇到这种情况,有三个策略推荐给大家:

🔘 以慢为快:

不要追求速度,当学习关键知识点时,要慢下来,慢下来,慢下来,彻彻底底搞懂,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 以退为进:

当感觉到累了的时候,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已经开始下降了。这时候如果再强迫自己学下去,效果往往不如人意。不如去睡个午觉,吃点东西,简单的休息过后,说不定就有灵感迸发。

🔘 以教为学:

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在教学的过程能够加深记忆和理解知识;当别人提出困惑和疑问时,能够帮助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是曼哈顿计划天才小组成员,他的学习法让许多人受益无穷。只有简单的四步:

说到教学,就不得不提一下费曼教育法。

费曼:最好的教育理念就是没有教育理念

第一步,收集资料,确立目标

当然是先要搞清楚自己要学什么东西,学到什么程度。

比如学英语,是要考专四专八,还是雅思托福,还是商务英语,还只是简单学学打发时间?

根据不同的目标,收集不同的资料,比如视频、教材等等。

第二步,学习理解,列笔记

这一步是大家熟悉的传统学习。可以是通过课堂教学,也可以是自学,总之目的就是吃透理解透。

第三步,抛开资料,用纸笔进行复述

这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

我也叫它“自言自语自闭式学习法”

把资料抛到一边,在纸上列出你刚才学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个知识点讲给自己听,或者讲给别人听,看能否讲明白,然后还要在纸上把这个知识点的解释写出来。

切记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知识点,而不是生搬硬套书上的原文。

举个例子:

书本上这样写:病毒(Virus)由一种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Protein)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病毒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于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所以病毒自身不能复制。但是当它接触到宿主细胞时,便脱去蛋白质外套,它的核酸(基因)侵入宿主细胞内,借助后者的复制系统,按照病毒基因的指令复制新的病毒。目前,科学界公认的对病毒的定义是只能在活着的宿主细胞内复制的感染源。

如果一个老师这样对你教学,你是什么感觉?

干干巴巴,没有一点点兴趣听下去,而且专业术语太多,根本不友好对不对?

而真正吃透了这个知识点的人,可能会这样复述:

“病毒是个坏蛋。它头脑和四肢都很简单,个子小小的,却善于伪装。当它进入细胞里面的时候,就脱掉蛋白质外套,鸠占鹊巢,借助细胞的营养不断繁殖,壮大自己的队伍。最后,细胞被病毒大军涨破了。还有一点,病毒口味挑剔,不吃’死肉’。”

是不是通俗易懂很多?

如果是会教的老师,还会画一幅卡通画,类似这样的:

说白了,对某知识点的理解,如果你真正理解了,就一定能找到现实中很简单、恰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知识点。

书本上的知识点往往晦涩难懂,原因就是没有写成现实生活中简单明了的例子。

在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无法建立联系,这就是你昏昏欲睡记不住的原因。

第四步,回顾反思、检查成果

复述完毕,从新打开书本,资料,看一看自己讲得对不对。

或者用习题自测一下,给自己的学习打个分,思考下次如何改进。

03

整理信息与优化知识结构

一个星期不整理的房间,很可能无处下脚。

同样,不经过细心整理的大脑,在调用知识的时候,也会不知所措。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这样的。

建立知识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 筛选和收集。

回想一下你是怎么写毕业论文的?

是不是先和导师选题,再搜集好参考文献?

在搜集参考文献的时候,导师有没有告诉你要选择和主题关联性强、来源可靠、近些年的资料?

学习和整合资料的过程就是要进一步把资料读少,简单泛读可以完成二次过滤。

这就是信息的筛选和收集,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剔除掉干扰主题的无用信息。

 2. 储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记忆是需要强化的,知识也是需要不断温习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还不习惯电子办公,后来毕业搬家,笔记本堆起来有半人高。

 3. 勤于整理

有多少把干货帖子mark住就再也没看,有多少人把健身视频收藏了就当做做完了?

这些有知识囤积癖的同学,会发现真正需要的时候,那些乱糟糟的知识是很难化为己用的。

知识的深度,决定了你在一个领域能走得多远。

哪些知识是过时的?划掉它。

哪些知识是有更新的?赶紧update它。

哪些知识是重新被证明有谬误的,或者有争论的?你能不能总结两方观点,写出自己的态度呢?

 4. 分享和应用

和外部世界联系越紧密的知识,记得就越牢靠。

将理论验证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从而真正对我们的生存、生活、人生带来改变。

比如我最近在看婚姻心理学的书,做了很多笔记,那么就试着在下次和大厨意见相左的时候,用一种更温和却更有效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这叫应用。

当闺蜜和老公吵架的时候,我也和她分享我读书的心得,这叫分享。

 5. 创造

我有一个朋友,北上广的程序员。

从十年前开始,不断每天加班到多晚,他都将每天工作的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写到word里面保存,前几年开始写到博客里面去。

据他说,收获真的很多。

他博客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将自己的思维和方式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询,如果还能帮助到同行的朋友,那就很欣慰了。

他的专业技能也在不断的输入、输出过程中精进,现在他的博客在领域里小有名气,不少猎头通过博客找到他,给他推荐了更好的岗位。现在他的薪水肉眼可见地上涨,这是他当初决定开博客时候不敢想的意外之喜。

不止是博客,公众号、豆瓣、知乎、果壳、头条、微博这些平台都可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