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冒牌神父揭开一桩谜案

波兰是一个具有艺术传统的国度,且不说音乐家肖邦、诗人辛波斯卡,电影三巨头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罗曼·波兰斯基、安杰伊·瓦伊达就足够振聋发聩了。所以,波兰电影一直在世界影坛有着重要地位。去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名单中有一部波兰电影《冷战》,而今年则是扬·科马萨导演的《基督圣体》。

这本来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却被扬·科马萨拍成了一部冷峻、深沉的艺术片。少管所的罪犯丹尼尔立志当一名牧师,但少管所的托马斯牧师告诉他,没有一个神学院会接受一名罪犯,而不经过神学院无法成为牧师。假释后,丹尼尔并未去本该去的锯木厂,而假借托马斯神父的名义去了附近的教堂。正好主持教堂的戈巴神父突然患病,丹尼尔就以托马斯神父的名义顶替了他

成为牧师的丹尼尔看到小镇的一个路口竖着一个木牌,上面贴着一年前一场车祸中死亡的6个人的照片。他发现,其实这场车祸有7个人死亡,最后一个人是另一辆车的司机,他的照片不在木牌上,也不准葬在教区墓地。丹尼尔便小心地去了解原因。戈巴神父和镇里的居民都讳莫如深,并对死者表示了仇恨,认为是他醉酒驾驶撞死了6个孩子。

后来,丹尼尔从死者妻子那里了解到,死者已经戒酒4年,这场车祸完全是意外。于是,他决意要让死者的骨灰安葬到教区墓地,与另外6名死者的亲人和小镇居民发生了冲突。在镇长的主持下,丹尼尔与双方死者家属坐下来调解,没有想到的是,真相再次发生了逆转。最终,死者骨灰安葬在了教区墓地,而丹尼尔被闻讯赶来的托马斯神父送回了少管所。

据说,在波兰这个天主教国家,每年都会出现冒牌神父事件。因为神父社会地位很高,但他们除了耍嘴皮子,什么都不会干,很容易假冒。丹尼尔把影片开头托马斯神父那套说辞直接搬过来用作他的第一次弥撒,听忏悔时急来抱佛脚用手机查圣经,传神地告诉我们,牧师这个行当实在很平常。

有意思的是,丹尼尔并不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信徒。他有着抢劫、杀人的过去,所以被关进了少管所。在少管所里,他参与对犯人的欺凌,放风时的眼神冷酷又熟练。假释之后,他马上毫不避讳地狂欢纵欲。即便假冒了托马斯牧师,他也照常抽烟喝酒睡女人。但是,这个问题青年身上,却还保存着善良、真诚的本性。于是,他认认真真地当个牧师,不仅开导小镇居民直面对不幸的质疑和心中的困惑,引导他们把郁积的愤怒发泄出来,而且全心全意想弄清楚车祸的真相,还给死者应有的权利,还给小镇应有的公平。所以,影片最后,虽然丹尼尔被送回了少管所,但这个神性与肉欲、疯狂与天真、凡俗感与圣洁感融为一体的假冒神父,还是被小镇居民所接受了。

《基督圣体》的主题是宽恕。丹尼尔在布道时说:“宽恕并不意味着忘记,并不意味着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宽恕意味着爱,爱一个人,尽管他们有罪,不管他们犯了什么罪。”丹尼尔是个罪人,不妨碍他也能成为一名称职的牧师。那场车祸其实双方都有原因,都需要宽恕。影片最后丹尼尔脱下长袍,用布满纹身和伤疤的躯体告诉信徒,基督的圣体由凡人的血肉构成,只有背负着罪孽的凡人,才能理解痛苦和俗世的情绪,才能明白救赎与原谅的真正意义。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布满仇恨的世界,做到这一点,何其难也!你能宽恕一个对你犯下罪行的人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