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探幽】雨中探访沙湾古镇
2019年4月19日,周五,雨
今天到番禺沙湾办点事,午餐后,冒着雨,就近浏览一下沙湾古镇。
先看看百度百科的介绍:“沙湾古镇始建于南宋,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饮誉南国。先后获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兰花名镇、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2017年6月,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在8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沙湾古镇形成并保留了以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主体的岭南文化,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府文化的杰出代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大量祠堂、庙宇等古建筑和商业遗址、民居遗址保存完好,广东音乐、飘色、龙狮、兰花、饮食等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长盛不衰”。
“沙湾古镇旅游区占地2300多亩,其中旅游核心区占地约265亩”。
沙湾古镇导游图:
这就是上述导游图中右下角那条主街道,平整洁净的花岗岩路面,虽然可并行两部汽车,但街区两端有石墩阻拦,成为步行街:
清水井,古镇的景点之一。位于沙湾商贸中心、安宁中街西南端,是沙湾地标式的构筑物。不管周围的环境变化有多大,即使是“少小离家老大还”的老沙湾人只要站在这个地方,就能对东南西北各方的情况一目了然。
清水井是一口南北向,宽约3米、长约4米,深1.5米,四周垂直、平底、无盖石,东、南、北设井栏,全用花岗岩石砌成的长方形公用井:
一对情侣,簇拥并拖着一个行李箱,走向安宁西街深处:
古镇景区展馆的联票价格为40元,如果不进入展馆参观,则可自由游览整个街区:
安宁西街的一些古建筑:
幽深的巷道,甚至一个门厅里面,以前可能也住了多户人家:
进士里巷:
进士里巷的右侧是进士会:
进士会的门厅里有雕塑艺术品:
接近谷雨时节,刚刚的小雨突然间变成了瓢泼大雨,进士会的天井里花岗岩地面上水花四浅,后庭被灯光照得金碧辉煌:
进士会门厅右侧有个房间,有一个“什么是大漆?”的展览,布置了介绍中国大漆和漆器的相关知识展板。漆器,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前我们乡下的家具,都是漆匠到家里来用土法给家具上漆,还绘有各种漂亮的图案。所以,乡下的漆匠基本上都会绘画:
在进士会门前的屋檐下避雨:
大雨中,幽深的巷道空旷无人:
即使是深街陌巷,照样有顽强的翠绿茁壮成长:
望着幽静寂寥的雨巷,想起了民国时期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估摸着诗人当时的心境是怎么样的寂寥和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
不过,戴诗人是意气书生,才情横溢,往往容易触景生情。老夫一个粗人,仅仅出于对历史文化的一点兴趣,对历史文化有一点甚至连皮毛都算不上的粗浅认识,偶尔顺道探古寻幽罢了:
镇南祠,进去参观需要门票:
返回到清水井附近:
一个镇上竟然有专门的广东音乐馆,它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自然不容置疑:
往北,进入一条条小巷里弄继续参观:
挂牌的一处广州市名人故居:
留春别院:
就地取材建筑的蚝壳墙。建造这样一堵墙,需要多少蚝壳?恐怕没人能算得清楚。但不管怎么说,生蚝既满足了食者的品味需求,蚝壳还能用来作为房屋墙体的建筑材料,真是一举两得,那些蚝也算是为人类做出双倍的贡献了:
“神荼郁垒”门神,来源于汉代的传说,用来守门。如今仅用文字代替:
敦厚里:
十分洁净的花岗岩巷道:
古人的智慧,巷道上的排水孔:
当地居民以何氏为主,其中一支外迁珠海,但还是在沙湾建了一栋“珠海何公祠”,如今成为沙湾镇的侨胞之家和老人活动中心:
珠海何公祠内景,有两位年长者在祠堂里的后庭打乒乓球:
珠海何公祠右侧稍前,有一间“檐语堂”,趟栊门紧闭着。趟栊门是一种古老的“防盗门”,广州的西关老屋门口普遍装有这种防盗门:
檐语堂门口右侧的墙上,刻着一首诗:
短短一个多小时,独自一人,快速浏览了一下沙湾古镇的一部分古建和景点,尽管是走马观花,也足可见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沙湾古镇昔日的繁荣与发达,而且也看到其在新时代依然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