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崇拜: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看
让偶像替我们思考
哲学家康德在《什么是启蒙?》一文中提到,放弃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果有一本书代替人们去思考,有一个精神导师来指导人们判断善恶是非,一个医生告诉人们该保持什么样的生活习惯,那生活就会变得非常惬意。只要自己还出得起钱,那就不必要动脑子思考任何问题。
在“偶像崇拜”现象中,形形色色的粉丝群体,为了享受“不思考”的快乐,自愿追随偶像的脚步。偶像说要买这个,那就买。偶像说要攻击谁,那就挥舞起拳头,敲击起键盘。偶像说要往东,粉丝们绝不往西。
人们崇拜的偶像绝不仅限于善于唱歌跳舞的“爱豆”。任何领域都可能出现偶像。从古至今,无数政治领袖希望将自己包装成偶像。宗教领袖也想这么做,只是奈何世俗化的进程不可阻拦,有心无力。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也可能从流传千年的典籍或CNS期刊中寻找自己的偶像。
在互联网时代,KOL或“大V”层出不穷,成为网民们的“偶像”的门槛也进一步降低。而不知为何,几乎所有人都有自己多多少少所崇拜的偶像。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不思考”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将承担一笔自己从未认真评估过的代价。
按病情严重程度对偶像崇拜的分类
如果将“偶像崇拜”看作一种传染性精神病,那么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早已感染了所有人类。只是,有些人的症状轻微,而有些人的症状十分严重。下面,我们可以按症状严重程度,将“偶像崇拜”疾病的患者分为5类,其中1级最轻微,5级最严重:
5级患者:“偶像崇拜”疾病已经严重破坏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平日满脑子都想着偶像,时时刻刻想与偶像待在一起。患者企图联系偶像,幻想偶像也对自己抱有同样的情感。同时,患者不仅耗尽家财,企图与偶像见上一面,还会在愿望未实现时,试图自杀。目前尚不清楚患者自杀的原因是为了吸引偶像的关注,还是单纯因为得不到偶像的关注而感到痛不欲生。
4级患者:“偶像崇拜”疾病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阻碍。患者与亲朋好友的交流愈发稀少,只有待在崇拜同一偶像的“粉丝群”中,自己才感到不那么孤独。患者会消耗大量钱财,用以购买偶像相关商品。这除了强化自己的“粉丝”身份外,也有助于自己与其他“粉丝”社交。在得知自己可能和偶像有机会见面时,会不惜一切代价,抓住那个机会。哪怕欠下自己无法偿还的债务也在所不惜。
3级患者:“偶像崇拜”疾病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患者认可偶像的任何言行。对于不崇拜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的人,持有轻微敌视态度,并希望将对方变成“同道中人”。而对于崇拜其他偶像的人,持有较强的敌视态度,多表现出语言上的攻击性行为,偶尔也会动用拳脚。因偶像崇拜,患者生活中多了一笔固定的相关开支,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负担。
2级患者:“偶像崇拜”疾病对于患者造成了一些影响。患者会在偶像身上投入一些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偶尔也与“粉丝群”中“同好”进行友好社交。这一类患者往往同时崇拜多种偶像。调查发现,崇拜多个偶像并不会加剧病情,反而会防止病情加重。这可能是因为,偶像彼此之间的冲突,导致患者无法完全依赖其中任何一位偶像,从而给患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留下了一丝丝喘息的空间。
1级患者:“偶像崇拜”疾病对于患者造成了轻微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患者更偏好偶像的外表、思想、行为、观念、生活方式,并试图模仿自己的偶像。对于偶像的言行,患者倾向于持有支持态度,较少展开批判性反思。在大多数情况下,1级患者并不会因偶像崇拜而蒙受损失。如果患者崇拜的偶像有着健全的思想和言行,那这还可能给这些幸运患者的模仿带来一定好处。
以上5个等级,还可以进一步细分。限于篇幅,不在这里详述。
针对偶像崇拜这一传染性精神疾病的试探性治疗方案
据悉,目前对于“偶像崇拜”这种传染性精神病,尚无任何特效药物或治疗手段。根据观察,随着年龄的提升,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病情一般会有所缓解,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一些人提出一种治疗“偶像崇拜”的实验性方案,这种方案的原理是弗洛伊德式的,也就是认为,患者一旦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会表现出偶像崇拜症状,那么自己就可以不表现出这一症状。
经过初步测试,该治疗方案对于轻症患者有一定疗效。由于重症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病,拒绝配合任何治疗。所以暂时无法取得数据。一部分中度症状患者也拒绝配合治疗。
而在接受治疗的中度症状患者中,少部分人的病情有所缓解,大部分人对于疗法嗤之以鼻,甚至还加重了病情,愈发崇拜自己的偶像了。其中一位在出院后,立即购买了50张签名唱片。还有一位患者甚至将自己关起来,整整两天两夜都在抄写偶像语录。
还有一些人提出了“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案。这种方案的原理是,让患者不要去崇拜别人,转而“崇拜”自己。让患者不要被别人影响,而是主要被自己影响,由自己来决定自己要相信什么和做什么。
然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案基本无效。大部分患者在接受初步治疗后,由自己本人主动决定要崇拜偶像,要由偶像来决定自己应该相信什么和做什么。
针对青少年患者,一些家长试图采用“打一顿就好了”的办法,然而效果不尽人意。
针对成年患者,一些家长也试图采用“打一顿就好了”的办法,然而中老年人在面对成年子女时,武力上并不占优势,所以大部分人没有实施这种办法。
由于“学院派”研究者对于偶像崇拜这一传染性精神病束手无策,现向广大社会群众征集治疗方案,如果你愿意提供自己宝贵的建议,欢迎在本文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