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妆疯”到“真疯”的争疯之路

上卷 第二十二回 第三节:

【原文】

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凤姐点.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因让薛姨妈王夫人等.贾母道:“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说着,大家都笑了.黛玉方点了一出.然后宝玉,史湘云,迎,探,惜,李纨等俱各点了,接出扮演.至上酒席时,    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    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

漫揾(wèn)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于是大家看戏.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端木持易见解】

先说一段戏曲里的故事,清朝的时候,宫廷的戏曲以昆曲为主,昆曲原来也是地方戏,但后来慢慢成为皇家正统,然后就开始没落了。弋阳戏呢?属于地方戏,但后来慢慢有取代昆曲的趋势,然后成为宫廷正戏,也就逐渐没落了。大家比较熟悉的京剧,一开始也是地方戏,也叫皮黄戏,后来到了京城,慢慢取得了正统的地位,然后也逐渐没落下来。我不是搞戏曲研究的,但通过戏曲的历史发展来总结其规律的话,倒是有几分能力的。诸位只要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就可以看出其大致的发展规律,大凡艺术,不只是戏曲,一开始都是崛起于民间,表达民众的意愿,民众的意愿是什么呢?就是不平则鸣,不公则闹。所以,戏曲一开始一定是热的,热情,热泪,热血,热闹的。但慢慢的,他走入大城市,走入高官达人阶层以后,为城市,为贵族服务以后,他就逐渐脱离群众了,戏曲就开始稳重和平起来,它就只能表达和平,繁荣,高尚,伟大之类的颂圣之意了。这个时候,它就变成脱离群众,压迫群众,违背事实,违背群众意愿的戏曲了。这样的戏曲,即便的确繁华,清高,盛大,精湛,但却没有了灵魂。也就注定要没落下去了。

戏曲的发展规律,不正是由热而冷的发展规律吗?

人的发展规律,不也正是由热而冷的发展规律吗?

党的发展规律,不也正是由热而冷的发展规律吗?

国的发展规律,不也正是由热而冷的发展规律吗?

文中几部戏,都很热闹。但这不正是戏中的热闹吗?这不都是上层人的热闹吗?

《西游记》这部戏,是昆曲,主要剧目是《闹天宫》。《刘二当衣》,讲的是开当铺的刘二,为富不仁,他的姐夫要进京赶考,拿点衣服去他的当铺换点钱,他却撒泼耍赖,把姐夫的衣服扣了下来,不给姐夫一分钱。这个唱腔是弋阳腔,但是从昆腔《裴度香山还带记》分离出来的,是一出滑稽戏。《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又叫《山门》、《醉打山门》,演的是《水浒传》中鲁智深打死恶霸郑屠后,为了躲避祸难,去往五台山出家为僧。后来又因为喝醉酒打坏寺院和僧人,被他的师父智真长老遣送他到东京大相国寺讨个职事僧做的故事。而《妆疯》出于昆曲折子戏中的《缀白裘》,即北曲《诈疯》。戏曲讲述了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因功臣宴上触犯李道宗遭贬,从而用装疯来拒绝领命出征的故事。

人老了,为什么喜欢热闹呢?因为人老了,身边的人越来越少,自己周围的世界,越来越冷清了,所以求热闹而不得,故寄希望于戏曲。所以,你看老年人,没事儿干啥呢?就看电视,弄出点响动来。很多人不知道为啥老年人对广场舞那么痴迷,表面看是锻炼身体,实际上啊,是对人群,是对热闹的向往啊!还有的老年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赶紧再要孩子,表面看是他们希望子孙延绵,后代繁兴,实际上呢,还是希望自己能带孙子孙女,能有点热闹。你看贾母,她就把孙子,孙女,外孙女,侄孙女等等,都弄到自己身边来,为什么?就是图个热闹。

而真正的年轻人呢?比如宝玉,他就“从来怕这些热闹”,为什么怕热闹呢?因为你看宝玉身边的那些人,为了这个“宝玉”,争来争去,闹来闹去,忽冷忽热的,他受不了啊!这些“寄生草”,都想寄生在宝玉身上,你说他难过不难过?他自然很难过。怎么办?能怎么办?顺治帝不是上了五台山吗?尉迟敬德不是妆疯了吗?出家,妆疯,这是一类选择,和猪八戒背媳妇一样的选择,你要寄生,它不愿意做寄主,那就扔了,跑开,避开完事啊!他不跟你一起玩了。你们看《康熙王朝》里,顺治出家那一集,孝庄为什么特别难过?因为她辛辛苦苦拉扯大的“主”子,本指望能靠得住,本希望自己这颗草有个好靠山,好寄主,结果呢?他撒手不管了。你说她是不是特别失望,特别难过啊?

但顺治帝呢?他为什么出家呢?因为他背着这个江山,背着这么多寄生草——母亲,妻妾,儿女,大臣,官吏,僚属等等,都指望从他这里吸血啊。这些人加在一起,太重了,他背不动了。所以,他要“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同学们,顺治是表面的寄主,他都受不了,那你们说,真正的寄主是谁?不是广大的老百姓吗?你们说如果寄生草太多的话,他们又如何受得了呢?这些寄生草弄得他们“赤裸裸”的,这些寄生草把他们扒光啃尽,你让他们如何承受呢?

像贾母这样的寄生草们,天天喝酒看戏,真是热闹的很,但那些背负着他们的寄主,赤裸裸的身在冰冷的寒风中的人们,可不是妆疯,而是真的要被逼疯了!因为除了他们自身的苦难以外,他们的儿女,早已经被逼贱卖了,正如失去父母的湘云,又或者失去父母的黛玉,只配做贾府里的小旦和小丑一样。王侯家的史湘云,钟鸣鼎食之家的林黛玉,父母一旦离世,尚且沦为小旦和小丑,更何况普通百姓家的儿女呢?

而那小旦才11岁,那小丑才9岁!

他们的父母,平均寿命还不到45岁。

贾家就好一些吗?也不见得啊!别说史湘云和林黛玉了,嫁入皇宫的元春,不也同湘云和黛玉一样吗?都不过是小旦和小丑罢了。

只不过,你们是否“留神细看”了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