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导管都要二次固定吗?举一反三,看完你就明白了

导管固定,还可以这样做!

话题讨论

话题来自于@繁星点点的留言:是所有管道都需要二次固定吗?

不同科室、不同病种的病人有各种各样的管道,按照危险程度又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导管。但导管护理的原则和目标是一致的,就是防止导管在留置期间发生滑脱和感染等并发症。特别是意外拔管,可能造成患者损伤、住院天数延长、患者花费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导致死亡。

因此妥善固定导管非常重要,既能减少导管的意外滑脱,又能避免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导管为什么要二次固定。

案例分享

基本资料:患者,女性,43岁。

入院诊断:1.宫颈恶性肿瘤 2.肝继发恶性肿瘤 3.肾盂肾炎 4.肾功能不全 5.低钙血症 6.低蛋白血症 7.贫血 8.高钾血症

导管评估:患者于2020年7月在右侧肾脏置入肾造瘘管,2020年10月5日入住安宁疗护病房,带入肾造瘘管、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各一根。下图为肾造瘘管。

11月3日,责任护士发现患者的肾造瘘管有折痕,见下图。患者对此很担心。

导管固定:将导管折痕处用胶布固定,另用3M棉柔胶带+硅胶软管对肾造瘘管进行二次固定,如下图。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导管二次固定的方法以及固定后的效果视频:

虽然导管已经发生了折痕,但通过二次固定,可以避免患者活动时对导管带来的损伤,另外,还能减少因为导管移动对造瘘口的刺激。

将该方法也可用于留置导尿管的二次固定,可以减少因为尿管移动对尿道黏膜的损伤,提高病人的舒适度,见下图。

备注:临床上也有专用的二次固定夹,有兴趣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案例分享:导管二次固定法的应用

导管二次固定,不仅可用于肾造瘘管,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类导管,包括:导尿管、中性静脉导管、胸腔引流管等等。

下面,我们用图片来呈现二次固定法在各类静脉导管中的应用案例。

1.用于PICC导管:采用思乐扣+胶布高举平台法固定。

2.在颈内静脉导管固定中的应用: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

备注:为减少残胶,也可使用蝶翼交叉固定法。

3.在外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
备注:以上案例,是在原有贴膜的固定基础上,在贴膜外的导管上,根据情况取长短适宜的胶布,再横行或纵行固定一次,形成“|”字型或“一”字型,注意在导管处塑形,高举平台,避免压伤皮肤。
活学活用:常见导管二次固定法

介绍临床上常见各类导管的二次固定方法。
1.胸腔引流管:

采用“一”字型固定和“E”字型固定。
“一”字型固定是在胸腔引流管穿刺管末端约5CM处,使用“3M”胶布对其采用“一”型固定法固定,注意要将导管处塑形,高举平台,避免形成压力性的皮肤损伤。
“E”字型固定是在胸腔引流管的穿刺处,用无菌透明敷料(可用无菌纱布代替)修剪成“Y”型,覆盖引流管出口。取长15CM-18CM,宽7.5CM的胶布两条,将胶布剪成“E”型。以上下固定,中间绕管的方式固定导管,对侧采用同样的方法固定。
2.心包引流管:
心包引流管分单腔和双腔,穿刺处常规贴膜,另在距穿刺管末端的5CM处,采用“一”字型固定、“工”字型固定或“E”字型固定。
“一”字型固定方法:
单腔:取长×宽约5×2CM胶布,横行贴于导管处,注意塑形,高举平台,避免压伤皮肤。
双腔:取长×宽约8×2CM胶布,横行贴于导管处,注意塑形,高举平台,避免压伤皮肤。
“工”字型固定方法:
单腔:取长×宽约5×5CM胶布,在距胶布两端约2CM处剪开,再将胶布的两端纵行贴于患者的导管上,注意塑形,中间处包裹导管,形成“工”字型。
双腔:同单腔,只需要将胶布根据导管的管径大小,适当延长即可。
“E”字型固定方法:
将胶布剪成“E”字型,中间处胶布包裹环绕导管后,将剩下胶布纵向贴于患者的皮肤上,形成“E”字型。
3.临时起搏器固定方法:
采用“|”字型和“一”字型联合固定法。
穿刺处常规固定后,距穿刺处约10CM处,取长×宽约10×20CM的胶布纵行固定,形成“|”型,注意外线处塑形;在患者的右小腿上垫一块纱布,将脉冲发生器置于纱布上,再取一块长×宽约10×6CM的胶布横贴于脉冲发生器上,注意临时起搏器外线要拉直,避免打折、扭曲。
4.气管插管:
采取“T”型固定方法。
将“T”型胶布横端贴于患者的唇部上端,将“T”型胶布纵端贴于并包裹口插管,然后置入咬口;用带有弹性的绷带或其他衬带,围绕咬口与插管口打双结固定,余出绷带的两端经面颊绕后脑一圈,在下颌角处打结固定,松紧以一指为宜,以防止局部皮肤压伤。
备注:胶布长短可根据各家医院所使用的导管管径的实际大小裁剪适合尺度的胶布。
参考文献
胡馨秀,张静.二次固定在防心血管常见导管UEX中的应用.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43).

本文来源:医学界护理频道

本文作者:董明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