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必盛唐——民国诗词选

  • 唐诗在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由来已久,但近代中国诗词成就也很高。民国更是才人辈出,在大多数人看来,清末民国时期的诗歌属于胡适,属于郭沫若,属于闻一多,属于徐志摩,似乎新诗就是那个时期诗歌的全部。但其实,能写出优秀古体诗歌的民国诗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 民国时每一个有根底的学者,因为都曾经受过系统的旧学训练,不但几乎人人能够做旧体诗词,而且质量都很高,相比之下,今天的人应该汗颜。这里为您找出一些经典的代表之作,不涉政治,只观文学,让大家一起来看看民国时期的文化风流。

读陆放翁集

梁启超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本诗热烈赞赏了陆游诗歌中渴望建功立业、为国驱驰之志至老不衰的高昂格调;高度评价了陆游千古难遇的奇男子气概。实际上是抒发了作者自己的异代同心之感。他当时虽然亡身海外,想到遭受列强宰割、阴霾四布的神州大地,发出恨不能从军杀敌的呼喊。

蝶恋花

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

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

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

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天,长期奔走在外的词人回到家乡海宁。夫人莫氏原本就体弱多病,久别重逢,只见她面色更显憔悴,不禁万分感伤。这首词,或许就是此时而作。“阅尽天涯离别苦”,开篇即直陈久别给人带来的苦楚。离别诚然是痛苦的,在静安眼里,连相逢也是苦楚的:时间无情,荡去了容颜,一分重逢之欢难抵十分久别之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说“一切少男少女皆将如扫烟筒者同归于灰烬”,这正是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之深意。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紫晨:《自嘲》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对仗工整的七言律,成为胜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名篇中的名句。整个诗篇诙谐见于形,严肃寓于中,体现了鲁迅诗歌的独特风格。

七绝·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苏曼殊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著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民国旧体诗,绕不开苏曼殊。他是郁达夫的老师,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这两首绝句是他最早的作品,其时他因反清,被迫中断学业,由日本回国,但诗中情怀高蹈,充满了奋发昂扬的激情。

钓台题壁

郁达夫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此诗一九三一年一月作于上海。是郁达夫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时左联五作家被捕,继而被杀。此诗正是在国民党这种白色恐怖下,为感怆时事,关怀祖国命运的书愤之作。尤其是颈联,张狂之态毕出,而哀婉之情难掩,实为绝唱。诗中美人代指同席友人,也最可能是同席的鲁迅,因为鲁迅当时最为反动派注目,并密令要通缉他。这些是借喻,“美人香草”以喻君子。“鸡鸣风雨”用诗经中“风雨如晦”之意;海扬尘,用麻姑典故,喻世事变化无常,揭露了当时国民党的暴政。诗中“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一联把时代的风雨飘摇,鸡鸣不已的动荡之景和郁达夫对独裁者的愤慨联系起来,情景交融,意境深遂壮阔。面对民族危难,作者痛感悲歌痛哭于事无补,而那些无耻政客却要尊奉独裁统治者。这首诗从浅入深,一层深似一层,对独裁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怀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感人至深,极具悲壮美。

高观亭春望

陈三立

脚底花明江汉春,楼船去尽水鳞鳞。

凭栏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

陈三立被看作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他是清末民初中国旧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在那个时代享有极高的地位。梁启超对陈三立极为推崇:“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同光体的理论家陈衍认为“五十年来,惟吾友陈散原称雄海内”,给予极高评价。胡先骕评他的诗说:“如长江下游,烟波浩渺,一望无际,非管窥蠡酌所能测其涯涘者矣。”

鹧鸪天

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对酒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吴玉章:“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女英雄,她为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事业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从而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妇女的楷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