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游《浙游日记》
古人交通不便,或者年老体乏,挂山水画于四壁,观赏卧游。江南酷暑湿热,我吹着空调,对付着坚决在家、不肯去任何兴趣班的小儿,抽空读几页《徐霞客游记》,身不能至,在心里卧游。
徐霞客的旅游偏好和现代的背包客相似,不走寻常路,爱去荒郊野岭,最喜欢四野无人皓月当空,现代人发朋友圈,他写日记。他几十万字的游历日记中,我觉得《浙游日记》一篇最亲切,因为这篇中的山水我大多去过,一个个地名读起来分外熟悉,而且里面还琐碎的记录了见了什么朋友,买了什么东西,读了像跟着他后面走了一圈。
读《浙游日记》第一个体会就是古人游历的乐趣首先来源于“慢”,徐霞客和一位朋友深秋时候雇一艘小船,上午从苏州阊门发舟,一路流桨摇楫,行七十里,晚上到昆山。而现在从苏州古城区到昆山最快的路大约一百里,开车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花一天的时间从苏州摇船到昆山去简直匪夷所思。
但是我们速度快了,所见的风物却大为减少,风驰电掣间树木村镇都成了一段模糊的影子,手摸不到流水,脚踩不着泥土,耳朵听到的是交通噪声,心里恨着堵车。怪不得以前一天似乎很长很长,缓慢的行走间,雾散、鸟鸣、风动、日影、叶落一一入耳入心,从拂晓到傍晚,人感受到丰富细致的变化,而现在动辄一日飞越大洋,数时由南至北,但却觉得时间飞快,没有什么记忆留存。
在《浙游日记》中,徐霞客如果没有登山,一般一天至多走七八十里水路,比如,从嘉善到乌镇用了一天半,从桐庐到兰溪也行了一天的船,我们再也没有耐心去走这样缓慢的行程,我们的旅行单位以百里千里计,不再是一里一停,一村一歇,错失的也不计其数了。
慢不仅因为交通工具慢,也因为人心不急,游玩不是直奔名川大山,还要这里拜访一个朋友,那里碰面一位知己,悠哉游哉。徐霞客出行前,有朋友来了,好吧,喝酒到半夜,乘醉从江阴到了无锡,去看看两个朋友,顺带帮人带一封家书,再饮至深夜,到了苏州半塘,还帮一个朋友买把当地的竹椅,再请一位落魄的老友到船上小酌,到乌镇、杭州当然还要去拜访朋友,朋友不在家,朋友的两个儿子接待一番,到了交通繁华的地方,再写写信,请人寄给无锡的朋友。至于到了山里,山里还有隐士和僧人,留饭停宿也是常事,交好的还会送点仪程。
你看,徐霞客的一大半游趣在山水,一小半在路上的访友,从无锡到兰溪,现代人半天的车程,他走了二十七天,走走停停,看了十几个旧友,结交了七八个新知。我们现在微信朋友几百上千,似乎朋友遍天下,朋友圈天天更新,似乎人人都很熟络,但出门一趟,有几个朋友的家自己可以去敲敲门问候一下?有哪个朋友让你惦记着要写封信述说一下旅行的见闻?
古人的旅游趣味在于慢,也在于简单,没有五星宾馆,没有豪华料理。徐霞客的时代江浙水多,旅行主要靠船,晚上也不找宾馆,住在船上,村头野渡、江口滩头哪里可以停泊,就在哪里过夜,船家解下帆,月亮升起来了,便可以睡了。想象一下,江清月皎,一碧如洗,枕波而眠,现代人什么时候有过这样寂静的让人诗意勃发的夜晚?
至于在陆路,徐霞客在山里就求宿寺庙,在村里睡人家祠堂,那时候的寺庙不卖门票,也不卖签文香烛,而且每座山都有几个寺庙,偶尔一个道观。有时,半山里一个庙只一个和尚,和尚睡前殿,客人睡后房,有饭吃饭,有粥喝粥。 在兰溪郊外半夜投宿,旅店主人觉得太晚,不肯开门,他就和路人一同“至西门外,同宿于逆旅”,我估计这逆旅大概是露宿野外的意思。
人情来往也简单,善写字的朋友会写一幅字祝贺另一位朋友的老母生辰,托他带回去。陌生人赠烛或者赠黄粱饭,他回赠一把扇子或者一把杭伞。
至于食物,徐霞客很少提及, 除了说到在兰溪一家面肆,觉得面好吃,忍不住一个人吃了两人份,日记其他都是关于如何探山涉水,寻朋访友。
因为简单,所以随意,没有严格的飞机航班火车时刻表需要关注遵守,鸡叫了吃早饭,天亮了启程,晚上如果月明风利,就多走上一二十里路,不然就停船入睡。
陆路好走的时候,走陆路,没有陆路,一路换船也方便,走在溪边,群山四远,见有小舟溯流而上,就招手附之。
《浙游日记》读着亲切,因为徐霞客不做作,他写这篇的时候已经四十九岁,按他自己的话是“老病将至“,已经不是文青,不会强做愁,更不用晒朋友圈。他在灵隐寺,看到”丽妇两三群接踵而至,流香转艳“,觉得是一个奇遇,老老实实的写在日记里,用我们的大白话,类似于:”今天见到一群美女,好运气啊。“
他在金华双龙洞,看到石隘下有水流,就借了洞口人家潘姥姥的澡盆,脱光衣服,衣服放在盆里,赤身伏水,一直游到内洞里,胆子真大!
读《浙游日记》,我想起一个朋友说她小时候,每年过年,家里祖辈都要从苏州一路坐船到杭州烧香,来回要一个多星期,小孩子们在家守着难得的好饭菜,也要忍着馋,吃素,直到祖父母回来,她那时候觉得从苏州到杭州怎么要那么久!
我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缓慢的行路,从乡下到南京简直是去遥远的外国,星星还挂在天上,黑夜里就起来,走河堤,走到雾蒙蒙的镇上,再坐车到县里,然后转车到南京,过威风的南京长江大桥。还有一次从盐城回家,中间几次在路边换车、等车,还要在淮安住一晚,第二天才能到家。现在从家里到南京不过两个多小时车程,到盐城也不过一个半小时,那时候出行那么慢,人也安得住心,可惜当时没觉得头顶繁星、清波在侧有什么稀奇,一个字也没有写过,写作文回回只会写小明拾金不昧,小红五讲四美。
好在古人有游记,热暑天读《徐霞客游记》,可以卧游,可以静心慢性,从容自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