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黎塞留是怎么通过外交手腕,“打散”哈布斯堡王朝的

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为了能够打击法国的敌人哈布斯堡王朝,不惜把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先放一边,主动选择与新教国家们结成联盟。他被誉为欧洲的'现代外交学之父',那咱们就来看看他的外交手腕儿如何。

当时能够有足够实力和足够理由攻打哈布斯堡王朝的,就是北欧,也就是当时的丹麦和瑞典。此前丹麦已经败了,黎塞留就想说服瑞典去打,可是瑞典那些年强大到'没档期'的程度,正忙着跟波兰打仗呢。于是黎塞留就出面先调停瑞波战争,使两家签个和平条约,然后再回过头来劝瑞典出兵,并答应每年给瑞典一笔钱作为战争开支补贴。

本身不废兵卒光靠外交就能'驱狼战虎',已经能够看出手腕儿了得了,而黎塞留还要'双管齐下'。神圣罗马帝国那么多诸侯国,又都是共主的半统一状态,每个大点儿的诸侯国都有自己独立的外交,黎塞留当然要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北边的勃兰登堡(后来的普鲁士),本来就是新教的势力范围,与哈布斯堡王朝的大本营奥地利特别不对付。

那么黎塞留选择的是勃兰登堡么?不是,因为人家毕竟是神罗内部成员,之所以跟'自家人'对着干,主要是出于信仰新教,相较之下国家利益反而不是主要矛盾。虽然都是奥地利的敌人,但勃兰登堡可以做古斯塔夫二世的'马前卒',却不会选择与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太过亲密。

对于法国来说,更容易联合的是神圣罗马里的天主教邦国巴伐利亚,它面积大、实力强,且位置居中,能够有效切断奥地利对神罗北方诸国的影响力。于是黎塞留与巴伐利亚选帝侯签订了攻守同盟条约,来促进神罗内部那些想获取更多自治权的诸侯能够更加地随心所欲。对法国来说,神圣罗马帝国越分裂越好,但敌人也不会眼看着黎塞留顺利地实施各种计划,一支强大的军队才是所有行动的根本底气。

法国海军早已有之,当初英法百年战争一爆发,法国第一个动作就是派海军去袭击英格兰海岸线。可那时候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常备海军,由于以前海洋还没被重视到一定程度,三两艘甚至一艘大船就跑出去打仗了,完全是作为陆军的一种战术配合而出现。而黎塞留打造了法国第一支常备海军,由法国大西洋舰队和法国地中海舰队两支组成。无论是舰船制造、装备水平,还是后勤保障,都达到了成体系的单独成军的水平,所以黎塞留也被称为法国海军之父。

关于欧洲三十年战争此前专门写过,这里不细聊。新教联盟里的英、瑞、丹三国这都很好理解,唯独这个天主教法国的加入显得特殊,原因就是黎塞留为了打击哈布斯堡王朝而做出的决策。古斯塔夫二世那边很能打,一路南下带着勃兰登堡'小弟'一直打到法兰克福,原本都快进入哈布斯堡家族的老巢了,结果古斯塔夫二世战死,军队也就撤了回去。

这是黎塞留没想到也不想看到的局面,于是他又去给瑞典打'强心针',与瑞典签订了新的条约,意思就是'你不像以前那么能打了没事儿,但咱可说好了,谁也不能单方面与敌人议和'。这一招让瑞典这个不容忽视的力量,在失去大规模出击能力后,仍然作为哈布斯堡的敌人,站在队伍的后方'以壮声势'。

老支使别人,自己完全不动是不可能的,瑞典坐下来休息之后,法国就只能自己冲到最前面了。黎塞留的策略无非就是切断哈布斯堡'两大片'的互相支援,即神罗一片和西班牙一大片。尽管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但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不可能单靠一个人的运筹帷幄就能解决,国力特别是国库里的钱,才是直接制约因素。

法国没钱了,巴黎民众开始发扬他们的传统,聚集起来反对战争(这里面当然有没钱的痛苦,也有对天主教打天主教的不满)。黎塞留怎么安定局面呢?他不带卫兵独自沉稳地穿过巴黎聚众街区,这种气场居然让这场风波平息了。接着打,终于打赢西班牙,而神罗那边正跟新教联盟打得不可开交,可以说法国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

以当时法国的财力,显然已经无法获得更大的胜利了,但黎塞留就是坚决不与敌方议和,因为他总觉得后面还会有更大的胜利。但他并没有等到那一天,1642年他病逝了,或者说是累死的。六年后,欧洲30年战争彻底落下帷幕,哈布斯堡王朝被打得稀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