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里,翻出治“嘴里发甜”的方子!两味药,别忽视一泽兰佩兰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黄帝内经·素问》、《中华药海》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跟你聊一个小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嘴巴里,总是发出甜味。
没错,就是嘴巴发甜。
有人说,嘴巴里甜甜的,那还不好啊?好像吃蜂蜜一样,多爽。
其实,你是没试验过。据我所知,嘴里头总发甜的人,吃啥都不是个滋味,日就会影响食欲,最终甜的让人闹心,甚至有点恶心。
我以前就遇上这么一位。他告诉我,嘴里头总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甜味,搞得他啥都不爱吃了。严重的时候,甚至有欲呕的感觉。你别看他自己觉得嘴巴里甜,实际上别人却说他有口臭,闻起来怪恶心的。
当时我仔细看,发现他的舌苔厚腻,脉象偏滑,于是给他出个主意。这就是两味药,佩兰和泽兰泡水喝。
准备佩兰10克,泽兰6克,两者放在一起,用沸水反复冲泡,代茶饮。同时,控制一下饮食,少吃油腻的、香的、甜的,多吃点青菜。
结果,这个人在用了一个月之后,自述口腔里的感觉好多了。那种黏腻的、甜了吧唧的、令人作呕的味道,大大减轻了。
这个办法,其实是古人早就记载的。你看那《黄帝内经·素问》篇里头,有一段取名叫做“奇病论”的文字。那里头说:“有病口甘者……病名曰脾瘅……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就是说,嘴里头总发甜,这个病,古人叫做脾瘅。怎么治呢?就是用“兰”,来除去患者体内的陈气。
那么,这个“兰”到底指的是什么?中药里头,名字里包含“兰”的药材,比较著名和常用的就是佩兰和泽兰。其中的佩兰,是菊科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平,入脾经、胃经和肺经。它可以芳香化湿、醒脾开胃。泽兰,是另一种药材,为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的茎叶。它一般被认为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也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而且苦温胜湿、芳香醒脾。
现在,中医一般认为,嘴里发甜,即,古人所说的脾瘅,发病原因就是脾虚有湿,湿邪郁久生热,湿热令脾精上溢口中,形成了嘴里发甜。基本因素,在于脾湿蕴久化热。既然如此,化解脾湿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据此,目前的中药学研究都认为,《内经》里头的“兰”,就是佩兰。因为佩兰入中焦,化脾胃湿浊的功效更好一些。这一点,现在的《中药学》教材里头,已经明确收录了。
但是,泽兰也似乎说得过去。泽兰利水啊,利水就能除湿。而且人家枯而微温,燥湿之能显而易见。
所以,我就觉得,这两味药,一个偏于芳香燥湿,一个偏于利水除湿,可以放在一起用。只不过,佩兰多一点,泽兰少用一点。佩兰是主将,泽兰是偏将。这样更好一些。事实证明,这个办法,对脾虚有湿导致的口甜、口腻、口臭等,确实有一定效果。当然,这两味药,阴血亏虚、容易上火的人,慎用。
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吧。其实,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里头,类似这样的小办法,还有很多。它们就好比沉入海底的珍珠,需要我们一颗一颗地,把它们打捞出来,冲洗干净,让它们重新焕发光芒。这是中医人应该做的事情。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