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简报 | 开发区设立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基于高技能人才质量匹配视角的研究
ISSN 1005-3425
CN42-1348/F
双月刊
导读
2021-2
论文简报
杨烨 谢建国
开发区设立是政府部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它既包含了国家部门主导的开发区,也包含了各省级政府主导的省级开发区,这就使得其既承接了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也寄托了各个地方政府发展本地区经济的美好期盼。根据2018年版《中国开发区审核目录》统计,自1984年设立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中国34年时间内共设立2543个开发区,包括国家级552 个,省级1991个。现有学者的成果表明,中国开发区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地区消费水平,并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但是,为什么存在有一部分开发区并没有发挥其应有功能的现象?政府简单的政策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是否能够长期保持开发区内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否能够促使企业提高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而满足国内、国际庞大的消费群体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若要通过开发区政策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是否需要地区拥有其他附加条件?
我们结合搜集到的中国各地区上万个企业经营绩效数据和对外贸易数据展开探索。通过运用企业产品质量模型分析企业决策行为可知,企业的市场绩效不仅取决于生产效率,还取决于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能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其产品质量。同时,地区制度质量、高技能人才状况也是影响企业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质量产品的生产需要使用高技能、高质量人力资本在高端生产过程的技术岗位完成复杂的工艺程序,只有通过与较高制度质量相匹配,各层次人力资本才有可能进入不同要素质量标准行业的职位需求系统,最大程度发挥自身才能,产生知识溢出效应并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力资本;相反,若各地区出现较差的制度匹配,即高质量人力资本进入低级阶段生产,低质量人力资本反而进入高端生产过程,则会严重阻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基于中国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证明,开发区的设立确实提高了区内企业的产品质量,但是受到开发区所在城市高技能人才质量匹配程度的影响:当城市高技能人才数量过少时,开发区政策对企业产品质量并没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高技能人才质量匹配也不能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当城市制度质量过低时,开发区政策反而会降低企业产品质量,此时高技能人才质量匹配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
高质量发展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题,上述研究为各级政府高效利用本地开发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第一,对于设立开发区这一导向性产业政策,要在关注其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生产效率对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效应以及具体作用机制,特别是在当前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是打造更具竞争优势的“中国创造”的重要路径;第二,要实现以质取胜的发展优势,不仅要制定符合地方经济特点的产业政策,更要有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与相匹配的制度作为支撑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的重要投入要素,否则,以设立开发区带动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只能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第三,在以质量和创新为主题的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利用高技能人才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技术知识吸收能力和生产效率,以此构建全球范围内的高质量中间品进口渠道,嵌入全球价值链较高位置。
本文的论文原文也在本日的推送中,可进入本公众号内页面查看,同时欢迎各位读者留言!
附本文题录:
点亮 “赞” 和“在看”,传递学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