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国光隶书书法 笔法不急不躁,稳扎稳写
当下习书法的多,但相对来说主要是行书、行草书学的多,当然隶书也不少,不过学隶有难度,能如于国光写的这么好不多,其实对于隶书都见过,但了解的不多,也许只是浮光掠影般的明了一些。隶书相传为秦程邈所作。邈乃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于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小篆,作隶书三千字,上之始皇,始皇用之,拜为御史。隶书是始皇统一天下后,政务繁剧而产生的一种应急字体。它是隶人,就是下级胥吏所用的字体,所以叫做隶书。当时隶书小篆并用。小篆虽然比大篆要简易得多,但要书写规整的小篆还是不方便。因此在秦代通常书写的,并不是象《泰山刻石》那样标准的篆书,而是象诏版铭文那样的篆书;这种比较草率的篆书体方笔直,已经接近隶书了。此乃秦始皇二十六年下诏为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文。章法很随意,结字奇正间出,不拘成法;用笔方折,挺劲有力,观此诏版,可见隶书雏形。普通称为隶书者,有秦隶、有汉隶。而汉隶之中又有古隶、八分之别。秦隶为秦代之隶书,如上述秦诏版、秦权、秦斤、秦量等,属篆书蝉脱而成。古隶为西汉早期的隶书,接近秦隶。它同秦篆平匀、简易的笔划相比,略微有了一些波形的粗细变化,但还不明显,结体基本上与秦隶一样,显得古拙,因此被称为古隶。隶书在汉朝时通行的字体,连士大夫也用隶书,于是它被修饰得工整起来,并且竟以多棱角为它的特点。如东汉帝熹平年间所刻的熹平石经,相传为蔡邕所写,现在我们一般称为隶书的就是指这种字体。它具有字形扁方,笔画粗肥,笔尾有波势和挑法,所谓一波三折,蚕头燕尾等鲜明特点。八分这个名称是东汉才出现的,是汉隶的波势、挑法形成之后的隶书的别名。从熹平瓦罐、魏钟繇书《荐季直书》等遗迹可以看出,这时的书体形成了一种新风格,已没有汉隶原来的蚕头、燕尾,笔画显得轻便,是一种过渡到楷书的新隶书,为区别原来的汉隶,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八分。八分说法不一,有的说因字宽八分而名,有的说因结字如八分散而名云云。据近人推测,可能是八分古体,即隶书笔法,二分今体,即楷书笔法,这样理解比较符合八分作为隶书到楷书过渡字形的特点。解释了这么多的隶书文字,目的是要观者了解隶书的缘由,这样再来看于国光的隶书书法作品,就能找到答案的,原来隶书是这样的,原来于国光的隶书是有传承的,原来于国光能够把隶书写的这么好,是与他的苦写精神分不开的。于国光:字润波,号东门客,是隶书名家刘炳森亲传弟子,1963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书画院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名人书画院理事,神州博古书画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英杰国际交流中心艺术顾问。一位艺术家要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作品对于艺术家而言是其人格,学识、功力、性情和追求的“代言人”。于国光在数十年的艺术创作以及人生修为中,是书法使得他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他的国学修养、他的高雅情操都与他的书法造诣息息相关、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