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拿起一本书来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每到这一天,好像就该盘点一下,反思一下,这一年到底读了多少书?
有时候根本记不得多少本儿,也没定下什么数量目标,只是告诫自己,只要忙完手头工作,就要拿起一本书来,不叫时间闲过。
拿起书心里便沉静,便进入到书里,或跟随书中人物悲喜,或者期待着书中情节能按着我想象的结局走去,要么就是对号入座,或者又跟着某句话学了一个心眼儿……
直到眼睛累了,不得不离开近处,出去看看远景,目的是回来更舒服更高效的看书。
许是太忘事的缘故,读过一本儿书,不久后再看,虽有熟悉之感,但仍觉得语言文字如没看过一样,愈发感觉书总是读不完。
小说还好,可以不去一读再读,除非是经典,或者语言极美,比如格非的《江南》,因为语言的表现力非常吸引人,是该重读一遍的。
我偏爱散文、随笔,周国平、史铁生、余秋雨、王曾祺,这些大家,都能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有丰富的感受,或让人心胸豁达,或让人更爱生活,甚至能激起游历的乐趣,或者为成为会做饭的吃货积累了现成的食谱,特别喜欢。
西汉的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是能从愚钝慢慢走向聪明的,会解决许多难题。
一次在亲子问题上遇到困顿,闲聊间,小同事说,还是多读书吧。
成为一个问题解决者,的确需要智慧,而智慧获得最简洁的方式便是从凝聚了前人智慧的书本中寻找。
小时候,为求得养家糊口的一份工作而读功利的书,到如今,为了更好地生活在读无用之书。读书过程的愉悦,读书过后的充实,忽略了肩颈的不舒服,忘却了自己疲惫的老花眼。看书使人沉静,进入忘我境地。
当我拿起一本书来,就会很少说话。读会让人话少,静听对方观点,比照心中所想,或肯定或否定,都以宽容之心对待,无需言表。
安静下来读一本书,也便停住了腿脚。喜欢读书的人大概都学会了独处,淡化了社交,所以无需整日出群入队,自有一番天地。也正是少有时间出门,才有自己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
也许,读书也会忽略社交。看连岳的文章,很大一部分人已经砍掉了无用的社交。朋友固然是交往出来的,但更多的是相互吸引来的。缺乏令人愉悦的交集,有些交往就难说会带上灵魂。
每每听说因为有朋友相约一起打怪升级、沉湎于游戏的青年、少年,就心痛不已,那些只在游戏中厮打拼杀中拥有“王者荣耀”的人,怎么会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设若能拿起书本投入读书,估计所拥有的智慧,会自觉抵制这些消耗人正能量的游戏。
因为读书少,没有强大的内心,便很在意他人的眼光,所以,有人来约,很难拒绝。
读书是很个人的,难得有大家伙相聚而读。
读书需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冷眼,忽略外在的繁华喧嚣,在自己的内心呈现出一个静谧安详的世界。
至于必须存在的交往,是做好自己,还是要被更多人认可?
或许真正把自己做好,就容易获得认可。
着眼在完善自己,附加的结果或许就是被别人认可。若只想被他人认可,极力讨好别人,忽略自身成长,就容易成为依靠他人肯定才会获得愉悦的人。
善于读书,和书中的智慧交往,也许就会淡化他人眼光,不会刻意去获得赞许和认同。
当把重点放在自己汲取营养上,读书就会成为比社交更重要的事情。
当我拿起一本书来,多么希望成长中的孩子都能以书为友,离开约游戏的“英雄联盟”,在书中遇到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朋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