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第一书法家,北派鼻祖,实至名归!

索靖是张芝的外孙,是一位武将,西晋甘肃人。

苏轼有一句诙谐名言:

笔成冢, 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

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

东坡认为,通过勤学苦练,像书圣王羲之和草圣张芝这种珠穆朗玛峰,肯定是无法超越的;能达到王献之和索靖这样的高度也是蛮OK的。

碑帖纷争已久,而北碑的鼻祖便是索靖。

王僧虔评价索靖章草“银钩虿尾”,“虿”是蝎子的一种。其书法气势险峻,飞动健劲,而笔法方折尖刻,忽粗忽细,急起急落;千变万化,雄武凌厉,遒劲有力。

索靖的书法造诣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传欧阳询曾在路边发现一块索靖石碑,心追手摹,足足在那里看了三天三夜。从欧阳询结体严谨、方正险峻的笔迹中能够领略到索靖书法的韵致。可以说欧阳询是北派书法轴线上一个中转站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甚大乃至今日。

由于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主张薄葬、禁止立碑,所以索靖、卫瓘留下的笔迹很少,除了《月仪帖》、《七月二十六日帖》和一方近似于小草的碑帖,还有故宫博物院花两千多万购得这篇《出师帖》。

《月仪帖》是一幅典型的非常成熟的章草书体。这种书体产生于西汉,它是隶书的简约草稿,主要用在应急文件上,比如边防告急或军事应急,人们把它称之为“急就章"。“检” 和“便”是章草的最大特点,也是重要的审美要素,“检” 是法则,“便”为简便。我们看《月仪帖》既有严格的草书法则,又使“简”“便”达到了非常绝妙的境地。

公元303年,河间王司马颗等举兵侵犯洛阳。索靖被任命力游击将军,率关陇义兵参加保卫洛阳之战,不幸在战斗中受伤而死,卒年六十五岁。死后被追赠“司空”,封安乐亭侯。

索靖是一位多向度的书法家,在他身上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书学内涵,其书法理论则是甘肃书论的开山之篇,也是魏晋时期为数极少的书法理论者。他写的《草书状》一篇,从“变通”、“适宜” 谈论草书,提出“圣皇御世,随时之宜”;由“科斗鸟篆,类物象形”,到“睿哲变通,意巧滋生"。进而“损之隶草,以崇简易"使草书产生和发展。

北派鼻祖,名副其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