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名家张善忱教你如何“针下辩气”

针下“辨气”,是指当针刺入人体之后,由医者的触觉,辨别分析患者的机体对针刺后所产生的反应,从而根据各自不同的反应,给以或补或泻的刺激手法。

古人对此非常重视,描述也极为详尽。《素问·宝命全形篇》说:“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这就是说要很安静地、聚精会神地来观察施针后的形气变易,不然虽经气到来,也是冥冥然无形可察的;假如能细心观察体验,详加辨识,在气来袭针时,就会觉得好象乌鸦的聚集,气盛的时候,好似稷禾欣欣向荣的一片茂盛之象;气的往来,又象是乌鸦的飞来飞去;如果是不很好的判辨体会,只知经气的飞腾,却不知其何故。

所以又说:“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这样才能达到“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往独来”的目的。

因此古人有四难的谚语:“刺针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

的确,如不静意视义,观适之变,往往是心中了了,而指下难明。

笔者承师所授,通过十几年来的临床观察,深深体会到以针下所辨之气,不仅是可以作为施行补泻、或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或补多泻少、或泻多而补少的具体标准,同时还可测定其病变的转归和预后如何。

正如《标幽赋》上所说的:“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因此个人认为实有提出加以讨论的必要。但笔者学识浅陋,妄谈及此,一定错误很多,希望医道先进,多加指正。

一、气与针刺的关系

“气”在中医文献上是经常接触的字样,它有什么含意?它与针刺又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初步的印象,就很难以谈到针下辨气,因此对气和针刺的关系,作一轮廓的介貂:

1

中医文献上所说的气,它的含义很广,就它的命名和产生根源来看,似乎比较明确,如《灵枢·决气篇》上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素问·刺志论上》说: “气实形实,气虚形虚……谷盛气盛,谷虚气虚……”由此可以看出水谷之精华,通过上焦的开发作用,而散布于周身,像雾露灌溉草木一样的来充身,温润皮肤。

所以说气充实形体也就充实,气虚弱形体也就虚弱。气怎么才能充实呢?主要是依赖水谷。故日“谷盛气盛,谷虚气虚。”《素问·经脉别论》上也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气少矣。”正可说明这一问题。

而近代医家对它又是怎样认识的呢?秦伯未先生在《内经知要浅解》中说:气究竞是什么?有些地方代表一种能力,有些地方是指一种物质。……气所发生的作用,就是所谓的能力。” 日人汤本氏也说:“气者,触于五官而无形,乃一种活动能力。”

由此看来,气乃人体内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元素,在某些地方它代表着能力,某些地方却代表着神经的功能和作用。如果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对针下辨气也就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看法,不致认为抽象玄虚空洞了。

2

与针刺的关系

据上所述,我们对气有了初步的概念,但它与针刺又有什么关系呢?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上说:“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无复针。” 这就是说刺针之后必须得气,使之产生反应。如果当针刺入人体通过了一定的手法,没有任何反应,就必须再反复的使用,不要受次数的限制。也就是《难经·七十八难》上所说的“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的道理。如果刺之而气即至,说明已经诱起机体应有的反应,这种反应的产生,正是迅速发挥疗效的过程,但这一过程用视觉是无法察明的,只有通过术者的指下感触或患者诉说好转时,才能深深体会到这一客观事实的存在。《灵枢》上所说的“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是丝毫没有夸张的。

因此说针刺与气是有密切关系的,其理也就在此。

二、辨什么气

前面已经说过,气既然是机体内在的一种活动功能,那么还要审辨什么呢?关键也就在这里。

张氏《类经》上说:“用针之道,以气为主,知虚知实,方可无误。“就是说通过针刺来辨别审察机体内在的抗病机能,是旺盛充实的呢?还是虚弱衰减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呢?还是反常的病态反应呢……等,必先将这些隐伏的病理,洞察无余,了然于胸中之后,才能达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是正气呢?又怎样才能识别是邪气呢?

《灵枢·终始篇》:“邪气来也紧而急,谷气来也徐而和。”前者是当针刺入机休后,由于病邪的侵袭,而使针下感到过于紧急,这种现象即谓之“邪气”,无疑是病态反应。而后者感到针下徐徐而和缓的,乃是正常生理机能的反应,也就是所说“谷气”。

《内经知要》上说:'精气即正气,乃谷气所化之精微。”《灵枢·终始》上又说:“所谓谷气至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因此我们在临床上,就必须分清邪正虚实,审辨寒热。这样才不致犯《素问·离合真邪》上所说的“夺人正气,以从为逆,荣卫散乱,真气已失,邪独内著,绝人长命,予人夭殃“等错误。所以用针之时,必须审慎而详辨之。

三、如何辨气

既然了解了气是一种生理功能现象,或病理反应,因而也就有邪正之分,虚实寒热之别,更由于病因的不同,所以在机体内也就产生不同的反应。

《素问·离合真邪论篇》上说:“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署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隆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这正是祖国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的道理。天气温暖和平的时候,则经水之气安静,假如天寒地冻,人被寒邪所侵,则血气凝泣不畅,如天署地热,人被热邪所乘,则气血沸腾而漾溢,如果天气忽然发生暴风的时候,人被虚风之邪所侵,则经脉就像波浪的涌起。

这些不同的病理现象,在针刺时的反应上,也各不相同。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因此就必须分析详辨之后,根据不同的病理反应,给以不同的刺激手法,或补或泻。今将辨气的具休原则方法,分述于下:

1

正气

正气即“谷气”,或日“真气”,亦称“精气”。当下针之后感到针下不紧不松,不吸不顶,不急不涩,乃徐徐而和缓如棉,即所谓“谷气来也徐而和”,此经气来复之象。

《素问·离合真邪》篇上说:“真气者,经气也…泻之则真气脱则不复,邪气复至,其病益触。”当此之际,一补即实,一泻即虚。陆渊雷《伤寒今释》上说:”利用正气以治病,为中医治疗法之大本。”

故日应酌情补之,慎不可轻易妄泻为要。

2

邪气

( 1)实类:《素问·通评虚实论》上说:“邪气盛则实”。凡是邪气旺盛而充实的,在下针之后,多感到紧束其针,使之不得捻动。即所谓'邪气来也紧而急”。寒邪则兼见吸针内入,热邪则反见有顶针外出之意,湿之邪则见紧无束意,而反旋转流利,湿重者更见有在针孔处液体外溢。风邪则紧中带缓,在针体周围多见红晕而突起,或如豆瓣复置。

凡此种种,或兼见,或独现其一者,虽症现虚象,当补之侯,必应先泻其邪,而后补之,即所谓祛邪以扶正。

(2)虚类:《素问·通评虚实论》上说:“精气夺则虚”。凡正气虚弱,真阴亏虚者,下针之后,多弛缓无力,甚或寂然无闻。

气虚者,无力而缓,深刺至地部,则反见沉紧之象,或和缓有力如常人。阴虚者,无力而虚涩不利。刺此者,虽症现实象,当泻之侯,亦应先急补其正,而后泻之。即所谓扶正以祛邪是也。

此外,如刺之针下虚极,无任何反应感觉,甚或如插豆腐状,虽补之亦复如是者,此胃气已绝也,其预后多不良。即《难经·七十八难》上说“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谓十死不治也。”故因气而可辨吉凶,所以有人说:“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行医不知气,治病从何据。”正是这个道理。

作者:张善忱

版权

声明

1、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2、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

  •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83-素问·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82-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黄帝内经·素问·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篇名与要点 题解:志,同"誌" ...

  • 针灸名家张善忱教你如何“针下辩气”【一点资讯】

    针下"辨气",是指当针刺入人体之后,由医者的触觉,辨别分析患者的机体对针刺后所产生的反应,从而根据各自不同的反应,给以或补或泻的刺激手法. 古人对此非常重视,描述也极为详尽.< ...

  • 针灸名家张善忱教你如何“针下辨气”

    针下"辨气",是指当针刺入人体之后,由医者的触觉,辨别分析患者的机体对针刺后所产生的反应,从而根据各自不同的反应,给以或补或泻的刺激手法.   古人对此非常重视,描述也极为详尽.& ...

  • 针灸名家张善忱,教你如何”针下辨气“!

    针下"辨气",是指当针刺入人体之后,由医者的触觉,辨别分析患者的机体对针刺后所产生的反应,从而根据各自不同的反应,给以或补或泻的刺激手法. 古人对此非常重视,描述也极为详尽. &l ...

  • 临床 | 针灸名家张善忱针灸经验点滴

    本文选自中医杂志,作者:刘乾和等 分享自中医集结号 [导读]学针灸的应该都读过张善忱老师的<内经针灸类方>,书中按照疾病系统地将<灵枢经>原文翻译并解释一番,给小编的启发很大. ...

  • 针灸名家张善忱:论针下辨气

    现代人追名逐利,越来越多的针灸医生已经不知道如何是气,在临床更别说辨气了.其实,明辨针下之气,若能补泻得当,则疗效更佳! 针下"辨气",是指当针刺入人体之后,由医者的触觉,辨别分析 ...

  • 针灸名家张缙谈烧山火、透天凉

    针灸名家张缙谈烧山火、透天凉

  • 针灸名家张缙丨24式单式手法及复式手法(精华)

    [导读]:张缙教授强调:任何一个动作都要有目的而不能盲目:任何一个术式都要有所依而又有所变:任何一个手法都要组合有方,搭配得法:具体操作则应"意随针入.力伴针行.意力合一.以意领气" ...

  • 针灸名家张缙

    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得言也. ---郭玉(<后汉书·郭玉传>) 张氏从古代手法中分类按韵厘定出二十四式单式手法,又予以定性.定序和术式流程,并拟 ...

  • 中气足, 压百病! 明代的一张老医案, 教你补中气、降浊气、治头痛

    点击加载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处方和医嘱.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东坡词曰: "落日绣帘卷,亭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