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大赛027】铁岭,我记忆里的故乡
《文艺众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铁岭,我记忆里的故乡
于丹
冬日临近,满地秋黄,坐在北京这座繁华都市角落里的我,心情忽起忽落。嘴里一直默念着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那两句词“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想家了,想我那个生活了十几年的故乡,那座远在辽北的一座城———铁岭。
没错我的故乡就叫铁岭,是那个在小品中被津津乐道的“大城市“。如今离家十年有余,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给了这座叫做北京的城市。而我心里的故乡,却一次次在心底敲打着我最柔软的思念。我鬼使神差般的在百度搜索栏里打下了“铁岭”两个字。硬冰冰的数据在我面前呈现着;“铁岭市地处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是辽宁省14个省辖地级市这一,人口300多万”。看着眼前的文字我的心以最快的速度与故乡吻合重叠,我在努力的录找与故乡之间的记忆,最后我以孩子的身份回到了故乡,回到了铁岭。
让我印象深刻的建筑之一 ———铁岭白塔。铁岭白塔原名叫圆通寺塔,是铁岭市老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它坐落在铁岭市银州贸易城南侧,古铁岭城西北角。至于建筑年代,有说是唐代的,有说是辽代的。经过史学家反复推敲考证,得出的结论是,此塔为金大定年间建,但无认论如何此塔不会早于辽代。铁岭白塔在明朝时期就已破败不堪,明万历十九年,由辽东总兵李成粱的夫人出资,对此塔进行修缮。铁岭白塔命运多舛,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波及铁岭,将白塔上面串葫塔尖震落,后来铁岭市政府于1987年对此塔进行重新修复。虽然经历时间的摧残,经历自然的灾难,铁岭白塔依然威严的立在那里。它是铁岭城的见证。从古至今,它见证着这座城市,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由落寞到繁华;它见证着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它见证着豪爽豁达的铁岭人辛勤的付出;它是铁岭的守护神,它是远在他乡的铁岭人对家的思念。
让我印象深刻的建筑之二———铁岭贸易城。铁岭贸易城与铁岭白塔仅隔一条马路,在白塔的北侧。当时铁岭贸易城的知名度在我心里比得上现在任何一家万达广场。铁岭人的生活资料基本上采购于贸易城。说是贸易城,也就是一幢四层楼的建筑。第一层是菜市场,一到节假日,里面是人挤人,小孩子要是不被大人抱起来,会被挤丢的。空气中弥散着各种食物掺杂在一起的味道,这味道说不上好闻,但却是我最爱闻的味道,这味道刺激着我的味蕾。因为每次来母亲都会给我买上点水果,小吃之类的,所以这是我最爱来的地方。这里的小吃也特别多,让我怀念的有牛肉火勺、大甸子羊汤、朝鲜冷面、辣白菜、拌桔梗。每一种都是美味啊,现在想起来嘴里还会咽几口唾沫。二到四层是卖衣物和日杂用品的,最期盼的就是过年,母亲会在这里给我买件新衣服,这对我来讲是件极大的好事,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满足我小小的虚荣心。如今什么样的名牌,也穿不出那时母亲给买的衣服穿在身上的感觉了。岁月变迁,现在的铁岭贸易城焕然一新。楼层高了,物资也丰富了很多。这里不在是人们唯一的购物选择,可是它还在勾引着我的味蕾,一踏进去,我就变成了那个贪吃的小男孩。
让我印象深刻的建筑之三———铁岭双安桥。双安桥在铁岭城北,横跨辽河。它是铁岭城与北部城市调兵山、法库、康平的必经之路。我们现在使用的双安桥是1982年通车的,当时在铁岭算是比较大的工程了,是新双安桥。其实铁岭城北的辽河上共有三座桥。一座是日满时期建立的老双安桥,时间大概在1943年,由日本人建造,现在这座桥已停止使用了。上面并列架起了两根直径1.5米的钢管,这两根刚管横跨辽河,将柴河水库里的水输送至城北的铁岭发电厂,满足发电的需要。第三座是铁路桥,没通高铁之前这座桥是每列火车去往吉林、黑龙江方向的唯一通道。现在它还肩负着自己的使命,每列火车过桥必鸣笛。记忆里那轰轰做响的蒸汽机车,带着浓浓的白烟呼啸而过,通往铁岭与外界的未知天地。儿时的我总是梦想着,做着火车去远行。如今真的离开了故乡,却抹不去这浓浓乡愁。
依稀记得一个画面。孩童的我,由母亲带着,在贸易城买了新衣服和许多小吃。我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和母亲行驶在双安桥上。看那轰轰做响的蒸汽机车,带着浓浓的白烟呼啸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