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解读与思考
2021年6月3日,《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下文简称《数字经济分类》)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开发布。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数字经济的内涵和统计方法做出明确的界定,体现了国家全面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仔细研读这份文件,也能够看得出国家推动数字经济的一些重要的考虑和布局。
《数字经济分类》文件明确提出了数字经济的定义:“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之前,于2020年12月发布的《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也提出了数字经济的定义: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新经济形态。
表述相似的数字经济定义最早见于信通院的《数字经济白皮书》。其指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各方关于数字经济的定义基本趋于一致,体现了国家对于数字经济的期待,即将数字经济3大要素(数据资源为要素、信息网络为载体、信息通讯技术为手段),作为2类经济目标(效率提升、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
我们认为,统计局的定义准确地体现了当前阶段数字经济的核心内涵和关键特征,有三个突破点:
首先,统计局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而不仅是浙江和信通院所提出的“新经济形态”。文字微小变化的后面凸显巨大考量——国家认为,数字经济应该是一种新技术与所有行业经济活动相融合的经济活动,而不仅仅是一种“新经济”。
第二,需要注意2个关键词“效率提升”、“经济结构优化”。信息技术作为全行业效率提升的工具,已经被各界广泛认知,但是,如何作为“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认为,该定义抓住了数字科技当前以及未来发挥全局结构性作用的关键点。从2015年,我国进入全面“互联网+”发展阶段以来,数字科技得以大显身手的作用范围,不仅仅是单个生产环节、单个企业的“效率提升”,而是出现了许多平台型企业,从大众熟知的天猫、拼多多,到2B领域的汇通达、百布网,在产业链层面优化产业的组织效率、重构产业资源配置模式,发挥了“经济结构优化”的关键作用。数字经济对于中国经济的强大支撑作用也在于此,不仅是单个节点的优化,而是基于数字流通规律的全局性重构。
第三,该定义阐明了数字经济得以运行的3类关键要素及其作用:数据资源为要素、信息网络为载体、信息通讯技术为手段。具有突破性的是将数据资源明列为生产要素,这是2020年国家关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论断的直接体现。对于“数据要素”经济基础性作用的认可和其作用的发挥,是我国系统地从“信息化时代”迈向"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标志。
《数字经济分类》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同质性原则,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数字经济产业特征的和以提供数字产品(货物或服务)为目的的相关行业类别活动进行再分类。将数字经济产业范围确定为5个大类: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其中,前四类属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分类》对已被广泛接受却内涵不清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出明确界定,即前4类为数字产业化部分,05类(数字化效率提升业)为产业数字化部分,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数字经济分类》明确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就是“数字产业化”;05类数字化效率提升业,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的部分,就是“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部分,也就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包括四部分: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
01数字产品制造业,是传统的分类方法,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电子信息制造业。行业的分类界定比较熟悉,包括:计算机制造、通讯及雷达设备制造、数字媒体设备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其他数字产品制造业。
02数字产品服务业,可以理解为数字产品的商贸流通及售后服务业,该类所包含的细分领域比较少,包括:数字产品批发、数字产品零售、数字产品租赁、数字产品维修、其他数字产品服务业。
03数字技术应用业,可以理解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软件开发、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相关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其他数字技术应用业。其中“信息技术服务”的边界有点模糊,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小类被归入其中,例如“集成电路”和“动漫游戏”,需要多加注意。该中类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地理遥感信息及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动漫游戏及其他数字内容服务。
04数字要素驱动业,这是全新的产业分类概念,《数字经济分类》提出了许多反映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特征的产业分类。例如,互联网平台,数字经济最重要的业态,被列为了独立的中类,包括5类平台: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其他平台。此外,还将互联网批发零售,可以视为基于平台的电商业态,列为独立的中类,包括2个小类:互联网批发、互联网零售。
比较意外的是,“0405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04数字要素驱动业”。根据指标说明,该分类只包括了“网络、新技术、算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活动,而不包括这些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服务被列入了“03数字技术应用业”。虽然房屋建设、网络工程、电气安装这类工程活动,很难被理解为“数据要素驱动”的产业,但是,将新技术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视为数字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确实体现了“新型基础设施”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0406数据资源与产权交易”是最具数字经济特点和创新性的细分领域,但是分类中并没有列出进一步细分的小类,说明该业态目前刚起步,分类的设计者为将来的扩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040703数字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这一“小类”位列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最后一项,我们认为,数字技术的研发,作为一种新兴的研发服务的价值,被认识到了,但却没有被足够的重视。2020年英伟达宣布计划以400亿美元从软银手中收购ARM公司,日本软银在2016年以234亿英镑收购了ARM。ARM,一家英国的为全球手机、嵌入式设备提供半导体知识产权(IP)的技术服务商,虽然年收入只有20亿美元左右,却为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提供底层的ARM架构。不仅在集成电路领域,深度学习算法训练、自动驾驶技术等领域,都正在出现许许多多以研发和IP授权作为核心商业模式的企业,需要对数字技术的研发业态予以足够的重视。
表:“04数字要素驱动业”细分领域
第5大类,产业数字化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该部分涵盖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数字化应用场景。
国家统计局在解释产业数字化内涵时,使用了“应用场景”的概念。我们认为,国家统计局抓住了产业数字化的关键内涵和发展逻辑。
长城战略咨询在2018年系统研究“场景”及相关问题,提出“场景”是指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的,由创新型企业创造出来的,具有前沿性、科技感、体验感和创造性的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场景的生成逻辑就是将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而诞生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对应到《数字经济分类》,就是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农业、制造、交通等,创造出来的产业数字化新业态。
每一个产业数字化的小类领域说明,都采用了“场景化”的描述语言,句式和逻辑统一整齐,例如,050101数字化设施种植,指精准播种、智能温室等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施,对土壤、地形......等农作物生长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实现精准控制和监测的农作物种植及相关活动。
具体而言,“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包括了9个中类,分别是: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其他数字化效率提升业,为规划发展产业数字化提供了规范化的框架。
虽然《数字经济分类》对于产业数字化部分,也就是05类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但是在具体的统计实操中,仍有现实的困难需要克服——我们很难将一种具体的服务,例如配送服务,分解成为“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的邮政、快递服务”部分和“不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的邮政、快递服务”的部分,几乎所有的05类都存在类似的困难。但是,这可能也是数字经济的特点和政策考虑之所在,数字技术将与实体经济各领域更加全面而深度地融合,数字化和非数字化的部分难以区分,最终形成数字经济要素全面支撑、驱动的经济形态,从而完成实体经济的整体性数字化转型。
总体而言,《数字经济分类》的出炉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价值将是决定性的,文件的内在逻辑展现了国家对如何发展数字经济的基本考量,也将是各地规划、布局、推进数字经济工作所遵循的基本框架和方向,同时为区域城市之间的比较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文件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清晰无误的判断,正如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鲜祖德所言:“数字经济紧扣三个要素,即数据资源、现代信息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这是驱动中国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迈向数字经济的关键。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