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30位国医大师,全部有民间中医经历! 民间中医才是中医发展的土壤

编者按什么是中医的创新源头?是在实验室中的物理化学研究,还是运用中医的哲学观在与病人的互动中获得创新?什么是中医生存的土壤?是精心呵护、行政干预、象牙塔中的研究?还是在阳光雨露下的存强汰弱?民间中医药是中医继承和创新的源头作者:刘剑锋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是中国传统医药获得世界认可的重要标志,也是民间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民间中医药启迪诺奖创新屠呦呦研究员的研究成果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里的“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17个字启发,其中记述的“绞汁”方法不同于传统中药“水煎”的方法,她由此领悟到“水煎”之法可能会因为高温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据此,她“改用低沸点溶剂,果然药效明显提高”。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分离获得的第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显示出对疟原虫100%抑制率的令人惊喜的结果,经过后续的系列研究,最终让全球每年几百万人受益。

我们来看下《肘后备急方》及其作者的情况: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抱朴子》等。葛洪本身是道士出身,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不仅不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肘后备急方》8卷,70篇,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是从原著《玉函方》(共100卷)中,摘录出其中8卷,供急救医疗,主要由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手法、灸法等汇编而成。《肘后备急方》中收载了多种疾病,其中有很多是珍贵的医学资料。这部书上描写的天花症状,以及其中对于天花的危险性、传染性的描述,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而且描述得十分精确。书中还提到了结核病的主要症状,并提出了结核病“死后复传及旁人”的特性,还涉及到了肠结核、骨关节结核等多种疾病,可以说其论述的完备性并不亚于现代医学。书中还记载了被疯狗咬过后用疯狗的脑子涂在伤口上治疗的方法,该方法比狂犬疫苗的使用更快捷,而且有效,从道理上讲,也是惊人的相似。另外,对于流行病、传染病,书中更是提出了“疠气”的概念,认为这绝不是所谓的鬼神作祟,这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在当今来讲,也是十分有见地的。书中对于恙虫病、疥虫病之类的寄生虫病的描述,也是世界医学史上出现时间最早,叙述最准确的。葛洪及其著作从现在来看,都属民间中医药范畴。民间中医药是指中医药“非官方”的部分,一切非官方的中医药相关人员,非官方设立的中医药机构(包括医疗、科研、临床、产业、文化等中医药机构),没有被官方承认、推广、使用的中医药技术,均属民间中医药范畴。以师承、家传、自学或久病成医等中医传统模式学习中医,能够运用中医传统技术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公民,称为民间中医。从身份来看,葛洪是一个道士,研究医药主要目的为了修道,自然属民间中医的范畴。其《肘后备急方》所载内容,不是以官方推荐使用的《伤寒论》的经方为内容,而是以单方验方为主,技术内容也是民间中医药范畴。由此个例来看,民间中医药是诺贝尔奖创新的源头。民间中医药是中医发展土壤国际上另一个公认度较高的砒霜的提取物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也是来自于民间的实践,被认为是奠基人的张亭栋教授于2015年9月获得了“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其经过是这样,最早在上个世纪文化大革命开展“巡回医疗”工作中,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药师韩太云从姓刘的民间中医得知用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酥等治疗淋巴结核和癌症的民间验方。1971年3月,韩太云将它们改制水针剂,称“713”或“癌灵”注射液,通过肌肉注射,对某些肿瘤病例见效,曾在当地风行一时,但因毒性太大而放弃。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的张亭栋与韩太云合作继续此项研究工作。1972年后,张亭栋等人一方面主要集中做白血病,而不是无选择地应用于很多疾病,另一方面他们分别检测“癌灵”的组分,发现只要有砒霜就有效,而轻粉带来肾脏毒性、蟾酥带来升高血压的副作用,后两者无治疗作用。不仅是国际上公认度较高的两个成果来自民间中医,现代中医被公认的成果也大多来自于民间中医药,如云南白药、三九胃泰、季德胜蛇药、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手法腰椎间盘复位、黄氏医圈、气色形态手诊乃至王老吉凉茶等等,都是弘扬民间医药所取得的成果。近现代的中医教育当初完全是政府从民间遴选优秀的中医来举办大学,带博士;首批的30位国医大师,全部有民间中医的经历,80%以上为师徒或家传培养,而非现代的中医院校教育。现代中医药是在不断汲取民间中医药滋养的过程中成熟发展起来的,中医的历史也几乎是民间中医药的发展史。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是对中医中药来自民间实践的形象写照。历史上闻名遐迩、流传至今的医学大家,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以及温病学派代表人物叶桂等无一不是来自于民间,成才于民间的。历代著名医书也大多非官方修撰,经方鼻祖、医圣张仲景,10岁左右时,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他除了“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他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广积资料。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这部著作在公元205年左右写成,起初也仅在江南民间医生中流传,而非官方医药局。到了晋代,御医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经过皇家翰林学士的校检,逐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使张仲景的学说更具系统性、逻辑性,著作才开始上官方医药局,并流传到邻国日本和朝鲜。历经金、元、明、清诸医家的实践和勘误,使张仲景的理论和药方与辩证论证变化更具临床操作性和精确性,从而使张仲景的药方成为后世学习中医的必读,逐渐成为中医主流“经方”。

显然,医圣是以师承这一中医几千年的传承方式进行学习,著作内容广泛收集采纳了民间的实践,其著作也是先在民间流传,由民间到官方,经方来自民间。医圣本人,显然是以师承为主要学习形式的民间中医。药王孙思邈,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还很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从以上事实不难看出:中医药来自民间,民间的实践是中医药产生、发展、壮大的土壤,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和规律。我们今天要想很好的发展中医药事业,干好中医药工作,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都不能忽视民间中医药这一中医药的源头,应当正本清源,认识到民间中医药的重要性,重视民间中医药工作。》》编后语我们都知道金字塔结构是稳定的,而且底面越大越稳定,因此提升基层中医数量才能有更多大师脱颖而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白领们认识到中医的好处,也有越来越多的非医人士以各种方法学习研究中医,人工智能的引入更将使中医的研究运用达到一个高度,相信中医的灿烂明天即将到来。|作者简介|刘剑锋,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民间传统医药研究室主任。《问中医几度秋凉》在线阅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在线阅读(小郎中学医记)中医在线视频课程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高清舌诊图谱(收藏)关注公众号:中医宝典杏林医典岐黄宝典悬壶宝典祖国医学★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周勋男先生:中国古代的胎教与胎养(上古至唐朝)周勋男先生:中国古代的胎教与胎养(宋代至清代)一个神奇的配方,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声带息肉,各种咽喉疾病一扫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100%的3个特效方东垣法,疗眼疾——病毒性结膜炎医案一则老中医叶国芝治疗脾胃病十法一文了解生姜、干姜、炮姜、煨姜、姜炭……寒湿体质就用它:脾肾阳虚第一药岳美中:有一些疾病,单方即可制胜“众方之祖”桂枝汤上焦火,下焦寒,引火下行,特别适合上热下寒者的一味中药乳腺增生,一刮了之?一袋小柴胡冲剂横扫20种疾病,中医中的“消炎药”1块钱胜过请名医四缝穴,扎一次见效,二次痊愈,真是绝了!焦树德:谈升阳益胃汤(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邓铁涛:冠心病治疗以通为补,通补兼施中医人,传给后代什么才最有意义惊!27岁小伙“按摩”后死亡!医生:按摩这个部位需谨慎!购买实体中医教材: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第一部分】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第二部分】针灸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第三部分】推拿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第四部分】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免费下载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全21册)免费下载【绝版医书】《中医证候学》免费下载《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PDF免费下载《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22卷高清PDF免费下载中华国粹书系丛书-中医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费下载

 .更多内容尽在【中医宝典】文章排行汇总 >>>

(0)

相关推荐

  • 6家旗舰馆、230家中医诊所,张仲景大药房的百年名馆之路

    中 医 馆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 口述 | 张仲景国医馆-王欣  撰稿丨医馆界-山楂 随着近年来中医馆数量的不断增加,有两个关键词在行业中频频出现,一个是价值回归,另一个是国医馆的运营. ...

  • 南阳张仲景国医学院即将重新建设

    ​南阳张仲景国医学院即将重新建设! 张仲景国医大学新址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占地3000亩,一期1000亩,计划今年开工,明年开始招生. 同时,张仲景国医大学"四合一"项目建设同步 ...

  • 河南这所大学的复建提上日程, 预计明年开始招生, 幸福来得太突然

    对考生来说,新增一所大学就想到与增加了一个填报志愿的选择,提升了自己被录取的几率,如果能赶上一所曾经很辉煌的大学启动复建工程,可谓是喜从天降. 2021年高考,河南启用全国一卷,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25 ...

  • 朱顺道 创新中医药还您健康身体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国粹,它记录着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

  • 传承中医药学应重视民间验方

    民间单方.验方及特色疗法是长期临床实践的结晶,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等特点.笔者发现,从古至今,凡是名医都十分重视民间单方.验方的收集和实践. <本草纲目> ...

  • 甘草学园:高考放榜|这所大学学中医每人补4.6万

    中医药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中医传承了上千年 至今仍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挖掘和传承中医药精髓 各地方政府举全省之力建设中医药大学 培养中医药人才,发展中医药产业 近日 全国各地陆续进入了高考& ...

  • 国医经典•传承中医验方——裕华…

    国医经典·传承中医验方--裕华堂健康公益行 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祖国医学,推广普及中医药文化,发挥中医药独特防病治病的优势,裕华堂国医馆传承者携公益志愿者将经典验方以健康公益行的形式走进农村为&quo ...

  • 河南仲景中医药大学在哪里?原来在南阳这处风光优美的地方】

    河南省十四五规划出台,河南省决定在南阳市建设一所中医药大学,即河南仲景中医药大学,在南阳本地则称之为"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工程. 南阳本地为什么称"复建"呢? ...

  • 张仲景国医大学升级归来!南阳这次能不能接稳了?

    张仲景国医大学升级归来!南阳这次能不能接稳了?

  • 济世苍生——记南阳中医名医张明一先生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富独特内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医学家的努力,形成了诸多学说,其中最具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