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犁,原名杨金库,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理事、哈市作协委员、哈市诗联协会副秘书长,县作协秘书长、县诗联协会主席,主编《延寿诗联》《雪泥鸿爪》。在《中华诗词》、《诗词月刊》、《中华辞赋》等百余家报刊公开发表诗词楹联作品5770首(副),入选《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等各类诗词楹联辞书百余种,荣获各类等级奖百余次。代表作:《新四声对韵》,已出版《桃园集》。入选首批中国诗人档案。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楹联之家”称号。
文/郁犁
潘守阳走了,听说走的挺平静。
3月20日上午,纪红转来诗友潘守阳的《渔父·有感》:看破红尘意已宁,风光千变是人生。 花谢落,雨飘零,滔天骇浪望波平。这首小令写于2021年3月15日12时16分。读了,感觉不对,这不是老潘的风格,他一贯积极向上啊,怎么一下子看破红尘了呢?再往下看纪红留言才晓得老潘病重,在弥留之际写了这首小令,此外还写了一个题为《风景》的诗钟:在纪红的留言中得知老潘已经不吃不喝了,家人把实情告诉他了,等于宣布“死刑”。那两句诗是老潘的绝笔,他是明白人哪!纪红说:“这个是爸爸发给我的,上面的那个渔父词,他没发咱们作业群里。他和我爸是同学,唉,于林哲,是我老师,也是爸爸同学。他们是多么热爱诗词啊!”纪红意犹未尽,也许她哽咽了。是啊,两位良师益友,一位仙逝,一位病重,世事无常啊!如今老潘也撒手人寰,延寿诗界一大损失啊!初知老潘病重,我写了一首七绝,题目是《闻潘守阳先生患疾》:不见诗词不见人,方知疾病又缠身。熟料,昨日中午,老领导邵永新留言:杨老师,老诗友潘守阳今天中午在哈尔滨病故。闻之噩耗,百感交集。想写一副挽联,但内心一直静不下来,这时阿城联友宋捍东转来我在《对联》杂志发表的挽联《致先生》:我与老潘以前并不熟稔,自其入群写诗后才有所了解,但一直没见过面。听说他写的一手好字,曾在县委办、林业地方局等单位当过领导。当时老潘得知我是林业人很高兴,他说以前咱们认识多好。以后我称其老领导,他说不妥;称其潘老师,他说不妥;称其先生,他说不妥,您才是先生。你就叫我老潘吧,亲切!于是我在心里就记下了诗友老潘的名字。但从未如此称之,微信中一直称您。老潘爱好诗词,爱的如醉如痴。听其同学讲,两年前有一场台风在老潘住的海南万宁登陆。台风过后,老同学视频问他,台风来了你怕没?老潘笑着说:“我当时在写《延寿诗联》群作业,没感觉有多大动静。”老同学听了感叹:“我可因那场台风彻夜未眠啊!”记得年前编辑《战疫诗选》向老潘约稿,他很快就写了几首诗,都不错,但按领导的意思,每人只能选三首,老潘无异议。书出版后寄给他,老潘收到书后很高兴,说这是他年前收到的最好礼物。谁知老潘此时已病入膏肓。闻老潘病重,我就有一个想法,就是搜集老潘的诗词,帮其出一个公众号,诗友一回嘛,留个念想。于是开始着手去做,先从以往的微刊找起。虽然很麻烦,但觉得很值。就这样,老潘的一首首诗词被翻检出来。看着一首首有情有义的诗词,我的眼睛湿润了。好在老潘在生前看到了。他不仅看到了灿如笑脸的春花,而且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看到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很快的战胜了疫情,人民皆安居乐业,相信老潘看了这一切会诗兴大发的。有诗《山中闲居》为证:这是老潘曾经的生活阅历,退休后时时想到这些,故信手拈来,权当一种寄托,一种纪念吧!老潘通过写牛的一生,从劬劳到赋闲无怨无悔,人的一生不也一样吗?尤其思其一生,五味杂陈,好在能看开看透,故活得洒脱通透,他的《年末感怀》就说明了一切:一江明月送流年,又见冬深感岁残。老潘即使生病,也不悲悲戚戚,他还填词自娱,他在《浣溪沙·病中作》中写到:碧水兰天沐海风,冰封雪裹到冰城。瘟君处处乱心平。生命天然先已定,世人莫要苦相争。晴空骤雨是浮生。是啊!苦不苦,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想想戍边英雄,一切的一切,都云淡风轻了!老潘在病中也不忘为喀喇昆仑戍边英雄写一首赞诗:是啊,没有戍边的英雄,哪有我们幸福平静的生活,哪有这诗意黄昏。请看老潘的《黄昏吟》:读之,我想到很多:有些事情,你经历了才知道。无非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其实给不给这个交代已经无所谓了。现在的人过的很平静。平静的工作,平静的生活。每当触摸着那历经沧桑的树干,感受到了岁月的力量。一切都变了——无论是人,还是这东西。世事变迁,转瞬就是物是人非。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不负韶光。老潘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老潘来的平凡,去的平凡,如同岁月静好,一切都自然而然。老潘去了,带着对生活的不舍,好在他有诗与远方,相信他归途不会寂寞。联云:
图片由作者提供,格律自行审核
投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并附300字以内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可以在本台“查看历史消息”中阅读往期文章,对简介和照片的格式进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