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记(2017年)(第一部分之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阿斯哈图山顶)
之四(末篇) 阿斯哈图
昨达达线(达里湖至阿斯哈图)的一座桥梁被洪水冲垮,无奈晚宿巴彦查干苏木。
清晨返回达里湖方向路上,薄雾笼罩四野,天地一片迷蒙,蓝天绿草似已褪色。原来草原旖旎风光均出自雨后,无雨山失灵气、云失姿态,天失彩虹,万物失颜色。
行50公里有岔路去黄岗梁。由此向东前行40公里可在十字路口北转去阿斯哈图南门的油路,至景区门口还有约50公里的路程。笔者稍作犹豫后,便左打方向折向此岔路。
黄岗梁是大兴安岭的余脈,与山西芦芽山原始次森林相比,略有些纤细的落叶松林集群般地由山脚涌向山顶,再由远方奔到眼前。随着突起的黑云无端泛滥,青翠的松林立马换成一副严肃的面孔。而一阵雨点撒过之后,迎着穿越云层的日光,山岗又变得活力四射。这情景真如川剧变脸一般。
黄岗梁至阿斯哈图50公里是贡格尔草原的腹地,雨后的草场除了令人惊叹并感谢生命赋予的机缘外,就只能陷入莫名其妙的沉思。
阿斯哈图是屹立在高山上云端里的花岗岩石林,平衡的褶皱层层堆积,经地理年龄之手塑造成人们可随意想象的造型。从而为谋生的景点导游按照脚本不断重复着鸟兽仙人的传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山上鸟瞰)
由山下仰望,石林像手挽手的英雄们立于山巅。石林下方的万亩松林则是他们指挥的战阵。来到山顶,见数十丈高花岗岩平衡纹理堆积,夸张地充斥于蔚蓝天空。依偎在岩石下的枝干扭曲的白桦树显得那么娇小。
云南是石林的故乡,所见多是石灰岩,像是云南人的性格,石林多存于山坳,个头不甚高大但有棱有角。阿斯哈图石林则敢立于山巅,结实而敦厚,类似于蒙古族先民。当年成吉思汗成就大业后,将阿斯哈图周围十数万平方公里的优质草场赐予了他岳父所在的部落—弘吉剌部;而成吉思汗本人,据说曾躺卧在花岗石上思考着他的战略。阿斯哈图在大草原上如此卓尔不凡,注定是蒙古帝国发祥的福地。
远处有一对青年男女在石上眺望,朦胧之中,感觉似看到九百多年前的景象。当时成吉思汗和他的夫人孛尔帖也正处于如此妙龄。如果他们真是上过山,也曾经在那里驻足停留,那么云开云合,日隐日现,雾去雾留,山明山暗,对于他们人生将意味着什么?难道阿斯哈图的景象变幻隐喻了他们波澜壮阔的生命轨迹?
笔者感到,阿斯哈图的山魂,似乎是铁木真和孛尔帖赋予的;而成吉思汗和孛尔帖的灵魂,也可能是阿斯哈图赋予的。有一句话可以说:离开了铁木真和孛尔帖,阿斯哈图便只是不能说话的石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下山路上)
(作者:顾德欣,中国老教授协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国防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