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思雅言】史上最佳兄弟拍档

 锐思花雨 

                          让每一颗心熠熠生辉

说到兄弟,《颜氏家训》中有这样的描述:
年幼时,父母或一边拉着一个,或一前一后;兄弟几人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一起出游,衣服也交替着穿。即便兄弟中有人不够诚恳忠厚,也不能不相亲相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人或不能理解包容,而兄弟则应该能够彼此体谅,互相规谏。在这个过程中,毋庸置疑,最佳相处模式莫过于兄友弟恭。
友爱包容幼弟,是为人兄长的根本。
尽管在现实中,我们也确实会发现有些弟弟做的不够好,哥哥也免不了用“不恭”来为自己辩解。其实兄弟之间血浓于水,有什么不能包容教导?
汉初丞相陈平,幼年时家境贫寒,与兄嫂一起生活。陈平为人喜好读书,常通宵达旦;兄长则躬耕南亩,勤耕不辍。嫂子心生不满,对丈夫说,“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呢!光吃饭,不干活!”兄长勃然大怒,随即休妻。
虽然陈平兄长休妻之举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矫枉过正,但对幼弟的爱护与包容不言而喻。护之更甚者是汉代御史大夫卜式。
卜式,汉武帝时期河南人,最初以畜牧业为生,养活自己和幼弟。弟弟成年后,卜式将所有家财赠与幼弟,自己只带着一百多只羊离开。十年后,卜式用自己放羊所得购置了田地宅院。看到弟弟陷入贫困,卜式再次将财产的大部分赠给了弟弟。后来,卜式因为向国家捐赠财产而获得封赏,一度官至御史大夫。
热爱尊敬兄长,是弟弟对待哥哥的正确方式。
唐初名将李勣,被认为是《隋唐演义》中徐茂公的原型。每次姐姐生病,他一定会亲自熬药煮粥。有一次因为连日侍奉困倦,柴火点着了他的胡子。姐姐看到后心疼的说,“你身为丞相,家中有那么多仆人,为什么还要亲自做?”李勣对姐姐说,“哪里是因为没人做这件事呢?只是姐姐您年纪大了,我也年纪大了,即便我想长长久久为您煮粥,又能煮多久呢?”
春秋时期宋宣公,临终前将王位传给了弟弟宋穆公;宋穆公临终前,再三托付大臣一定要将王位传给自己的侄子,即宋宣公的儿子。大臣们认为,宋穆公自己的儿子已成年,完全可以继承王位;宋穆公却坚定的拒绝了,认为哥哥传位自己正是看中了自己的德行,不能让哥哥承担识人不明的错误。为此,他在谆谆教导两个儿子后,还让他们离开宋国。
兄友弟恭到底有多重要?
曾经有人问孔子,“您为什么不从政为官?”
孔子回答说,“为什么一定要做官?《尚书》不是说了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也是一种从政。”
不孝顺父母,就不会有仁爱敬畏之心;兄弟不睦,子侄后辈就不能相亲相爱。有血缘关系的人都渐行渐远,和周遭人的关系可想而知。当兄弟不睦成为大多数时,社会风气恐怕最终都会归于冷漠。
不可不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