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普仁:消肿方
【病症:石水】
本方适用于石水。因下焦阳虚,不能司其开阖,聚水不化而致水肿。《症因脉治》卷三曰:“肝肾虚肿之症,腹冷足冷,小水不利,或小腹肿,腰间痛,渐至肿及遍身,面色黑黄,此肝肾经真阳虚,即《黄帝内经》石水症也。”盖水之所制在脾,水之所主在肾。少阴属寒,一则不能化气行水,一则寒水反而侮脾,导致脾肾阳衰、寒水内停。
【针方组成】
肾俞、阴陵泉
【针方临证】
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大便溏薄,四肢沉重,畏寒神疲,面色灰滞或皖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随证加减】
尿量减少,加水分。
便溏薄,加天枢。
【临床操作】
毫针针刺肾俞穴,进针1~1.5寸,加灸盒,针加灸留针30分钟;阴陵泉直刺1.5寸用补法。
【针方明理】
石水,以脾肾阳虚为主,脾虚则不能制水,肾虚则水失所主,以致水湿蕴聚、泛滥横溢而成的脾肾阳虚型水肿,故欲利水当先温肾,治标当先治本。贺普仁教授认为肾俞是肾脏之气输注的部位,能主治肾之病症。肾藏真阴而寓元阳,为水火之脏。针肾俞加温通法之灸法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阴陵泉为脾之合穴,五行属水,内应于肾,具有健脾益气、利湿消肿的作用。两穴合用,使人身阳照而气化、阴霾散则寒水自消。
【按语】
水肿患者出现尿闭、神昏、抽搐等危急症候者,需紧急抢救,不得延误。水肿治疗期间,应劳逸适度,低盐饮食。石水的其他含义:
单腹胀:《医门法律·胀病论》:“凡有癥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瓮,是名单腹胀,不似水气散于皮肤面目四肢也。仲景所谓石水者,正指此也。”
疝瘕类病症:《医门法律·水肿论》:“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以其水积胞中,坚满如石,不上大腹,适在厥阴所部,即少腹疝瘕之类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