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辅导孩子崩溃了的你们。

【图】Kyle Thompson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500天
“老周:
你好,之前看过你对教育孩子的观点,很认可,也一直在追你的文章。
昨天,我媳妇儿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又崩溃了,然后就是孩子哭,母亲叫……最后母亲挠着墙,说了句,为什么老师教不好的,要推给我们家长?!要老师何用?!
她那句话,我无言以对。我一直相信,老师负责教,我们家长负责爱。现在大多数老师的课,枯燥乏味,让孩子没有学的兴趣,反而还指责孩子上课打瞌睡开小差,难道老师最大的职责不是把课讲的有趣、精彩,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吗?
老周,你对此怎么看?我想很多家长也有此类烦恼,谢谢!”
许多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极容易失去耐心,以至95%的家长最后崩溃。孩子被训斥,也委屈,哭就成了常态。就像我们家对门那位大姐一样,每天准时准点,辅导孩子作业,然后准时准点,大人叫孩子哭,以至于我们家听不到那一阵海豚音,就集体吃不下饭。明明知道伤感情而且不会有收获,却还是天天如此,为什么?
这,是对孩子的理解出了问题。
不要以为理解很容易,真正做到是非常难的。我们自以为合理的要求和指责,对别人来说可能就会有误解,沟通过后的结果可能是别人很愤怒,我们很失望。矛盾和怨恨就是这么产生的。
这封邮件,大多数老师看完,都会吐一口老血。把课讲的生动有趣,当然是教学追求之一,但不是核心,老师无论把课讲的多精彩,多有趣,都不过是形式,都不过是包裹知识的糖衣,最后的求知,还是要孩子自己去完成,而且自律、专注、训练,一样都不能少。
认为老师上课生动有趣,孩子就能学得好,这可能是对教育最大的误解。比如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是个艰苦的过程,如果你没啃过那些厚如城墙的书,再有趣的书放在你面前,你都会害怕,更无从读起。当你再指责老师上课不够有趣时,请想想这一点。
老师是成年人,也有气,也要撒,指着你说,“XXX家长,你来,你来教,我倒想看看你的生动有趣”,你肯定打一个冷颤,不敢继续造次。可孩子呢?孩子还小,无法还击你,如果真的顶你一句“你来做”,当然那些简单的题目你也能做的出,做完后你还可以耀武扬威的说,你看,这么简单,你怎么老学不会?你别忘了,你还是孩子的时候,比他更不知所措,还不如他灵光。
这一点,你肯定知道。你和他处于人生不同的时空,许多入门级的知识,以你现在的智力,轻而易举,但是你忘了入门的难,那是从爬到走的难,从0到1的难。
在我看来,辅导孩子功课,知识与技能是次要的,体会初学者的心理状态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沉浸到与孩子同频的心理状态,你才能感受到孩子的难处。就像你与牙牙学语的孩子交流,你不是字正腔圆,而是学着他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而他居然听得懂,一次又一次回报你最温暖的憨笑声。
分享一位朋友妻子的心路历程,看看她辅导孩子作业,是怎样从不耐烦走向耐烦,怎样从崩溃归于平静的。她的方法就是和孩子处于同频的学习状态——她报了一门专业资格考试。每天晚上,孩子做作业,她就在边上看自己的专业书。成年人面对挑战时,其实和孩子面对难题的心理感觉是一样的:总是很慌,一再出错,老是遗忘。如果有了这种初学者的感觉,你就和孩子同频了,有了他的语言,能感受他的处境,一起失意,一起得意,不再是只会扬鞭挠墙的监督者了。
我觉得这个方法值得推广。我们都知道,在这个知识社会,每个人都应该终身学习,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们更应该像孩子一样,反复不停的在新知识里重温我们的笨拙,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重生。
和孩子一起学习,不仅美好,而且很具挑战,不仅是自己的得升,也是整个家庭学习系统的得升。毕竟,我们有的,才能给孩子。
与你,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