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坤、赵立刚爱情访谈
(1/14)赵坤、赵立刚夫妻合影
萨特说,人的本质置悬在人的自由之中。萨特与波伏娃之间是一种契约式的爱情,他们没有被世俗的婚姻捆绑,他希望与波伏娃共同建设一种自由、平等、相互信任、相互给予的超越传统的爱情关系。我想,对于同样热爱读萨特的赵坤与赵立刚来说,这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理念或多或少会影响着他们的爱情观与相处之道。作为旁观者,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包容。可能对于他们两位来说,一段恋爱关系的产生,两者之间思想精神的共鸣是最重要的。作为伉俪艺术家,他们之间的浪漫不仅限于普通恋爱中摩擦出的火花,更有工作中产生的无穷无尽地来自艺术的浪漫。雕塑是一种在艺术家的理性与感性指导下的体力劳动,赵立刚在塑造“人”的立体形象时,揉捻进去的是自己作为男性角色的情感体验,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孩童还是成年人,皆表现出显著的男性情感特点。这一点,正好与赵坤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女性对万物的悲悯互相映衬,一种柔软的,一种坚强的,恰如夫妻二人生活中的状态,互相碰撞激发,亦在这种碰撞中相得益彰。世间最宝贵的自由,尤其是思想灵魂的自由无束。对赵坤和赵立刚来说,给爱情以真诚和自由而不是捆绑,将爱的关系的升华为求真的灵魂追求,爱的关系才有可能在自由中沉淀下“永恒”。总之,爱情不是目的,而是过程;爱人不是向你提供安全感的工具,而只是求真之路上遇到的同行者。灵魂的伴侣相互抚慰,减少一点孤独;相互映照,对世界有更真实的认识。赵坤与赵立刚的爱情有一个最根本的基础,就是他们都是有精神追求的人,而且有共同的灵魂追求,外化为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创作。新浪陶瓷: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赵坤:我们认识的那次,是在赵立刚毕业前夕去西北采风写生的路上,我也加入了那次旅行。然后有一位女性朋友跟我说,我们班有个男同学,和你一样,也特别喜欢萨特,你们俩在一起肯定聊得来。于是,我们就这么被介绍认识了。我认为是萨特的理论世界让我们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我们在精神上产生共鸣,这是我们二人都非常熟悉并倾心的精神语境,不然的话我们之间的关系不可能进展的这么迅速。西北之行结束后,所有的同学都各回各家了,我和他就提前开始了我们的蜜月之旅,结伴去西藏。从初识到热恋,只用了一周的时间,从热恋到结婚,则用了一年。新浪陶瓷:你们之间遇到过什么坎坷吗?赵立刚: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我这可是抱着两块金砖啊。她是周国桢教授的学生,刚刚在业界崭露头角时,而我还是刚刚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毕业的学生。因为我们都是从事陶瓷雕塑艺术的创作,于是我对她慢慢地产生了一些关注。我们之间相差7岁,从开始在一起到最后修成正果,也经历了一些来自内在和外界的波折与压力,纠结与犹疑。在我看来只要两情相悦,姐弟恋就跟别的感情没有太大区别,其实我觉得姐弟恋会成为社会现象,因为成功女性越来越多,女性在爱情方面会更大胆。而且我们在谈恋爱的时候也是非常疯狂的,会当着所有人的面去接吻拥抱也毫不脸红。赵坤: 其实,我们也像很多人一样,经历过夫妻之间所谓的七年之痒——大概是觉得长久的夫妻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审美疲劳,毫无新鲜感了,商量着是不是离婚能解决一些问题,如此之类。有天我们一边散步一边非常平和地谈论着分手,过程中也没有发现什么激烈的矛盾。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些问题不知怎的就慢慢淡化、化解了。如今我们两人走到今天,回想起那时候也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不过现在也不会过多纠结于此了。新浪陶瓷:分享下你们夫妻间的相处之道?赵立刚:我觉得先理顺两人的关系顺序很重要,首先我们是各自独立的艺术家,然后是好朋友,再是夫妻关系。我们的儿子读初中的时候,在上海的一所寄宿学校就读,她有时候就借着陪读的借口,把自己一大半的精力也都放到了上海的工作室,在景德镇和上海之间开始双城生活。我毕业后进入了江西陶瓷工艺美院教书,现在是这所学校雕塑教研室主任。三年前我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攻读硕士研究生,所以,之前我有一半的生活和工作重心在北京。我们俩都挺喜欢这样有空间感的生活。虽然那时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生活,但彼此的心意是在一起的。而且我认为如果夫妻双方没有自由的空间,那么矛盾将不可避免,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总会有爆发的时候。给彼此一些自由的空间,是我们喜欢且信诚的生活方式。夫妻之间的关系就像万有引力,距离近了,斥力也就变大。距离适当远些,相互吸引的力量也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