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脑血栓病

近年来脑血管病在各种死亡率中,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因此,降低脑血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怎样才能做到预防呢?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我们的医学前人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重要的作用,防病的关键并非药物而是经络。

人体的经络纵横交错布满全身,是经络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联系起来,使人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是为脏腑输送气血的主要通路,“决生死,处百病”,人体患病都是由于经络运行受阻,气血瘀滞,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而发生的病变。

每个脏腑都有各自运行的经络,为其提供气血物质维持生理活动,但脑没有自己的运行经络,脑血栓病虽然在脑,但脑并不是发病的病因。从经络分布的情况上看,在脑通行的经络仅有肝经和胆经,以此证明脑血栓病应与肝有关,只有肝发生病变,肝胆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才有可能导致脑血栓病的发生,所以,“治未病”只有调整肝经,才是预防脑血栓病的正确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保持肝经畅通无阻。 肝主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生理作用。气机的调畅与否,影响着血液和津液运行、脾胃运化、情志变化以及生殖功能等诸多方面的功能,所以,肝主疏泄是保障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肝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亦与肝经气血传输有关。如果肝经传输气血正常,全身的气机疏通、调畅,通而不滞,散而不郁,所以,肝经能否正常传输,涉及到肝脏的疏泄功能。肝脏患病是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导致肝经传输受阻、气滞血瘀,增加肝脏的负荷所致。发病后及时调整肝胆经络,使肝胆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畅通无阻,病情即可消失在萌芽之中。气血瘀滞是患病的标,活血化瘀才是治病的本,肝脏患病通过调整肝胆经络,化除瘀滞,满足肝脏对气血的需求,病情可立即得到控制,逐渐使肝恢复到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调整患病脏腑的经络,永远是治病之本。 2、保持平和的心态。怒是常见的激情反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肝“在志为怒。”由于肝为将军之官,其性条达而不堪委曲,若遇屈辱则肝必应之而生怒,故怒志属肝。在一般情况下,当怒则怒,怒而有节,未必有害,时或有疏展肝气,令其畅达之功。在病理情况下,怒的产生与肝的功能失调之间互为因果。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常致病人急躁易怒,如疏泄不及,肝气抑郁,多为郁怒恚恨,愤懣难伸;疏泄太过,肝气暴张,则见暴怒盛怒。另一方面,怒易伤肝, 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日久常致津停、血瘀,或者耗伤肝阴肝血;其次暴怒盛怒,可致肝气肝阳暴张,升动无制,气逆于上,血随气逆,发为出血或中风昏厥等病症,惟平肝可以治怒,此医家治怒之法也。 3、保持充足睡眠。 只有机体在睡眠入卧时,对血液的需要量才相对减少,血液可贮藏到肝脏内,进行一系列的净化工作,“故人卧血归于肝“。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在肝内必须贮藏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其过亢,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其次,肝的藏血,也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如果肝不藏血,不仅仅可以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泄太过等病变,而且还会导致出血。肝的藏血功能,还包含着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化,以及外界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体各部分的血量也随之而有所变化。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脏就把所贮存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机体的需要。所以,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肝血的充盈和滋养。
  1. 合理饮食肝脏是一个解毒器官,酒精、高脂、高糖、药物等,都是伤肝的重要因素。一旦内外环境加重肝净化负担,肝脏受损,肝功能下降,毒素堆积太多时,就像路面塌陷造成堵车,车越堵越多,导致“交通”瘫痪。进而机体环境越来越差,极易陷入恶性循环,造成免疫力降低,增加各种疾病甚至出现癌症。肝脏的生理功能如何,决定身体的状况。肝病的可怕之处在于:肝脏是唯一没有痛觉神经的器官,肝发病初期并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一旦肝区出现了明显疼痛或不适,是肝脏向你发出了警告,因此,肝病也被称为“最大的隐形杀手”。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通过代谢、造血、凝血等功能,清理体内的毒素,然后,将毒素随尿液排出体外。同时肝脏又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物质的代谢中心,为此,减少高糖、高盐、高热量等食物的摄入,科学进食,把好进口关。

预防脑血栓病的重点是治疗,肝脏是没有神经的器官,肝脏一旦出现病情要及时医治,这种救治的方法就是调整肝经。根据阴阳五行的属性,肝气亢盛时要以子(心)泻母(肝),调整心经;肝气不足时,要以母(肾)补子(肝),使肝脏处在平和、条达、通畅的生存环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