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屋檐下各有所依
那天看完片之后,约上几个朋友吃晚饭,吃着一会,某一个时刻,突然就回想起阿旭在饭馆里炒粉,芬姨和阿旭一起吃饭,还有福利所里年轻人照顾老人们吃饭的画面,莫名的联到自己,当时的后厨会不会也有一个阿旭这样的年轻人,会不会也有一个三盘变作四盘的老板娘,而自己老了以后,会不会也会去老人院里吃集体伙食。
一部电影,能让人如此轻易就联系到现实,已经算是很成功了,特别这还是一部粤语片,竟然看起来那么近,毫不生疏,对于生活质感的呈现,导演和演员们给内陆的同行和观众做出了一次很好的示范。
由此,《幸运是我》是值得信任的,在满天飞的IP和颜值小鲜肉的世界里,我们有了一部可以去细细品味的电影,跟随一个叛逆的年轻人的视角,去领略香港屋檐下的饭桌,那些青菜和鸡蛋所折射的人情冷暖,生老病死,孤单和炎凉。
笔者认为这并非一部单纯关注老龄化社会的电影,书写的是新一代的迷茫与转变,尽管,芬姨是整个故事的核心,惠英红以生活的经验和感悟,塑造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芬姨,在自己的家里,守着老旧的屋子,已经光彩不再的亚视,做着最简单的饭菜,和外面大家印像里华灯闪耀的香港毫无关联。
在物质上,芬姨已经不可能再有所建树,很多人都愿意把她当成社会的负担,就像社区里吃福利饭的老人们一样,她的生命在临近终点的时候,看上去是如此孤凄,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她又是香港的财富,象征着一种精神,是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港湾。
所以,幸运的不是芬姨,而是阿旭,阿旭在茫然的人生中,毫无方向与停靠的时候,遇到芬姨,这一点,特别像是内陆的《我们俩》。
于是,一老一少的扶助相依,其实是相互的,阿旭对芬姨,是生活上的照顾,影片前半部分展开的很充分,帮芬姨找鸡蛋、换灯,这些看似非常简单的事,芬姨完成起来已经很吃力了,而生活上是老有所依,在精神上则是小有所依,随着两个人变成房东与房客的关系,曾经少年经事的阿旭渐渐懂得了人生,就如坚持看亚视,拒绝3D电影,你说这是一种固执也好,是一种逃避现实也好,其实也正是年轻人们所欠缺的东西。
生于这个时代,年轻人是幸福的,有便捷的科技产品,有丰富的娱乐,可是他们却失去了情感的依托,阿旭就是这样一个缩影,他的亲情疏离,在现实中已是常态,若是没有芬姨,他很可能就已沦落,彻底成为那个翻女友钱包的人渣。
说了两个人的关系,接下来说说电影,《幸运是我》情感饱满,情节信细量都挺大挺丰富的,情节编排太满了,太多让人泪下的细节,不像《天水围的日与夜》那么克制,没有阿婆炒几根青菜那么舒缓的画面,这也没啥不对的,走心的故事也无需太过低沉,有效的提升一些娱乐性也是好的。
电影不能仅仅是打打杀杀,不能都是青春和盗墓,能在这个乱糟糟的环境里,《幸运是我》以“幸运”为题,通过香港一角,解开大家对都市生存,老幼相携的困惑,其对人心的抚慰和激励,是一份精神价值,是这个忙碌时代里,每个年轻人内心稀缺的营养,所以说,能看到《幸运是我》,也是我辈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