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以死相逼获此帖,并视为“天下法书第一”
只要提起“天下第一法书”,大家都会想起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但米芾却说:王羲之的《破羌帖》,天下法书第一。
继写完“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不久后,“书圣”王羲之辞官归隐,但仍心系国事。东晋永和十二年(356年)八月,征西大将军桓温摧破羌敌,一举收复旧京洛阳。捷报传来,王羲之精神激动,纵笔写下草书《破羌帖》,字里行间流露出振奋的心情。
《破羌帖》亦称《王略帖》,草书,9行,81字。因帖中第三行有《王略始及旧都》一语,又称《王略帖》,另有《桓公至洛帖》《桓公破羌帖》之称。刻本见于《绛帖》《澄清堂帖》《宝晋斋法帖》《二王帖》《戏鸿堂帖》《玉烟堂帖》等。
《破羌帖》结字峻美,笔意练达,笔法入神,骨肉相宜。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草书比之正书,要使画省而意存可于争让向背间悟得。”《破羌帖》中的“破”、“禽”仅用两笔写出,笔画简略而形态俱存,特征明确。
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都有一个“今”字,但书写不同,第一行“今”字前的一字是“洛”字,笔画较硬,故“今”字,肉较多,写得较软。而最后一行的“今”字,考虑前后两字的用笔形态,故第一笔写得较硬,以两笔完成此字。这是基于章法和字与字之间对比关系考虑的,“画省”是总体要求并不是一概而论。如果每个字都平均对待,笔画极省略,势必通篇稀稀朗朗显得松散无力。
《破羌帖》中的“虞”、“摧”则保留其较多的笔画以便与其他笔画少的字形成对比。“草书尤重筋节,若笔无转换,一溜直下,则筋节亡矣”(刘熙载《艺概·书概》)。
《破羌帖》许多字筋节刻画都非常精采,“贼”字第一笔画近似乎直角笔、力劲健,笔势的转换穷极变化,“求之”两字垂笔特长,连笔而书,气韵生动。“适”字为断句的最末一字,字体稍大,有横断截流之势。
《破羌帖》释文:
知虞帅书,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贼,贼重创,想必禽之。王略始及旧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实著,自当求之于古,真可以战,使人叹息。知仁祖小差,此慰可言。适范生书如其语,无异。故须后问为定,今以书示君。
相传这是米芾以死相逼得到的字帖
有一次,宋代书法家米芾在真州拜谒宰相蔡攸。当时乘坐在舟上,大家相谈甚欢。蔡攸于是拿出王羲之《破羌帖》欣赏,米芾一见,如获至宝,要求以自己的藏画作交换,对方不肯。情急之下,米芾以死相逼:“若不见从,某即投此江死矣!”蔡攸不得已,便给帖于米芾。
收藏王羲之《破羌帖》、王献之《十二月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后,米芾欣喜若狂,将书斋取名为宝晋斋,并盛赞:“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因思苏之才《桓公至洛帖》,字明意殊有工,为天下法书第一。”
米芾王略帖赞 (《破羌帖跋赞》)
当代青绿山水画大师华拓作品
丹青飞狐,本名方向东,女,大学毕业,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南京,现居南京。
丹青飞狐是中国历史上遐迩闻名的桐城派鼻祖、清代著名文学家方苞的后代。
方苞,祖籍安徽桐城,生于江宁府(今南京市),清代三朝元老。康熙时期,他考中进士,任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时期,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时期,任礼部右侍郎、经史馆总裁等职。桐城派崛起于清初,以其领军人物方苞等人的籍贯安徽桐城得名。桐城派统领清代文坛200余年。著名史学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认为桐城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传承最久、作者最多、影响最广的文学派别。
丹青飞狐撰写的近百万字的一系列的艺术评论文章,被各地读者通过多种方式,自发地在各类媒体上进行转载、转发与传播,阅读总数达上亿人次,享誉国内外。被读者誉为是一个与祖上方苞一样敢讲真话的人。
首届《全国最受关注十大书画新闻事件(人物)网络评选》,丹青飞狐得票排名第一。
丹青飞狐首创了中国书画界的“星光大道”。
“丹青飞狐”商标,是中国书画界首个通过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品牌商标。
丹青飞狐文化艺术公众号
中国书画界“星光大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