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第二季辩证论:螃蟹的一百种死法,螃蟹的一百种食法
《风味人间》第二季刚到第二集,就把"蟹"给"祭"了出来,这是妥妥的大招啊,要知道,放眼人间,要论到 "鲜美"二字,能赛过螃蟹的真不多。更别提那道用鸡蛋做的"赛螃蟹"了,距离真正的螃蟹的味道差太远,不过是表达了一种垂涎欲滴中望梅止渴的美好愿望罢了。
所以,把这期本可以压轴而出的鲜美,就这么"急匆匆"的放送,也不得不让人为后面的节目内容捏一把汗了,至少目前来看,无论是第三期的"酱",还是第四期的"杂碎",都被螃蟹那橙红的壳、金色的黄与膏、雪白的肉给"压制",明显黯淡了许多。
若论起世间千万种生物,或许螃蟹是唯一一种"八爪横行"的动物,由此被我们赋予了"横行霸道"的彪悍。但是,看过了本期《风味人间》却发现,任尔"东西南北风",最后还不是经历了百般的烹饪手段,最后都进了食客之口,这一集,真的是灭螃蟹威风,长吃货嘴脸。
对于西方许多国家而言,会更青睐于帝王蟹的鲜美蟹肉,而对于国人而言,最难忘的一口鲜莫过于大闸蟹的蟹黄蟹膏……。"蟹黄",就是雌蟹体内呈条状的紫褐色的叶状卵巢;"脂膏",指雄蟹无色透明胶状的精囊,熟后呈桔红色块状,这两种分别"隐藏"于雄蟹和雌蟹体内的美味,也为它们招惹了太多的"杀身之祸"。
吃蟹,讲究的要用"蟹八件",善食者能吃出整齐划一的美感。但人类对蟹的开发,却不仅仅是"蟹八件"这种工具,而是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不仅蟹肉蟹膏蟹黄,连蟹体内的汁水都可以给粥增鲜,许多缺肉少黄的小蟹,还能"粉身碎骨"之后成为佐餐之物……
我们常说,在嗜鸭的南京,"没有一只鸭子可以活着走出南京",而今放眼全球,似乎也很少有一只螃蟹,能够巧妙的度过这一生。尽管,蟹的发源,比我们人类要早太久,但是,也似乎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食蟹的记载就始终绵延。
比如说,在中华历史上,最知名的兼顾了诗人、政客与吃货三位一体的苏东坡,就特别爱吃蟹,甚至在仕途失意时仍不忘此物,发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喟叹,他在《丁公默送螃蟹》诗中也曾写道:"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用一诗,换一公一母两对蟹,虽然没有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忽而将出换美酒"的豪气,却也是为吃费尽心思。
当然,伴随朝代更迭,世事兴衰,螃蟹的地位也宛若"身世浮沉雨打萍"一般起伏不定。给今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幅老照片,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的穷人靠吃大闸蟹度日,引得多少蟹粉蟹迷们垂涎,当然,这张照片的真伪,或者说明的真伪有待考证,至少在照片上,食蟹的少年一脸的满足,还是很让人嫉妒的。
战台烽似乎有点扯远了,其实就近年看,大闸蟹绝对是河鲜市场的硬通货,特别是阳澄湖的大闸蟹,国人的扎堆追捧,让阳澄湖的蟹供不应求,由此出现了许多的"洗脚蟹"甚至山寨蟹,而后更多的大闸蟹产地,也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南有太湖,北有盘锦,还包括固城湖、宝应湖、洪泽湖、高邮湖等等等等。其实,产地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蟹的品质。
不过,似乎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大闸蟹的行情却不是太妙,似乎是在一夜之间,人们不爱吃大闸蟹了,蟹卖不出去,蟹券卖不出去,价格越跌,越乏人问津,价格跳水严重,不及前一年同期的一半……也或许是这几年来,各种不明就里的套路营销让消费者对蟹失去了信任,终于在这一刻显露出来了吧。
不过,幸而有《风味人间》这期"螃蟹横行记",或许又一次激起了天下众吃货们食蟹的热情,看片中的大小厨师们,对蟹用尽各种料理手段,不由得感叹,再"横行霸道"的活物,也抵不过"横行霸道"的吃货之口。这一集可以称为"螃蟹的一百种死法",但战台烽以为,称为"螃蟹的一百种食法"无疑更精准微妙一些。
《风味人间》系列,实在值得好好解读,细细揣摩,一帧帧的鉴赏。风是风俗、风情,味是味道、味觉,偌大的人间,被"风"与"味"填满,跟随《风味人间》一起寻味全球,这是爆裂在味蕾、炫舞在舌尖的超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