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邓艾篇(中)

三国良将系列之邓艾(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邓艾重大事件之四——洮城拒姜维

正始四年(243),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后转为南安太守。上一期笔者讲过,邓艾被司马懿挖掘任用,为江淮地区的屯田发展起到非常大的贡献。不过随着曹爽逐渐排挤司马懿,在许多关键位置都安插自己的人,被司马懿欣赏有加的邓艾也被曹爽征用,调往雍州辅佐征西将军夏侯玄。

曹爽掌权的几年里魏国积极对外用兵,尤其在对蜀汉方面,与夏侯玄共同策划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曹爽的军事水平实在不行,骆谷之战中被蜀汉大将军费祎打得大败,损失粮草辎重无数。此后曹爽不敢再轻易用兵,魏国众大臣对其也逐渐不满。

嘉平元年(249),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开始专权。同年秋,蜀汉卫将军姜维领兵出羌地攻雍州。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领兵迎战。姜维兵分两路,一路亲自带领继续北上,意图切断雍州与凉州的联系,另一路由牙门将句安、李歆带领,在靠近羌地的曲山筑城据守,聚拢羌人为援。

邓艾跟随陈泰进攻曲城,陈泰在山下只围不打,打算逼迫蜀军投降。句安、李歆多次挑战,魏军只坚守不出。姜维得报立即回救,但陈泰又分兵绕到姜维背后,打算连姜维也包围起来一并消灭,察觉异样的姜维放弃救援曲城而直接撤退。

此时邓艾向陈泰建议:“敌军退去不远,可能是虚晃一枪,应该分兵把守以防不测。”于是陈泰留邓艾在白水(今甘肃白龙江)北岸扎营,自己带兵继续围困曲城蜀军。三天后,蜀军果然再次出现,廖化领兵在白水南岸,与邓艾隔岸扎营。

邓艾对部下们说道:“姜维再次出现,当然意在救出曲山的蜀军。我们这边人数并不多,所以按道理他们应该很快就会渡河来攻。然而现在廖化在对岸与我军对峙却不进攻,必定是故布疑阵,姜维本人不在对岸,而要向东袭取洮城。”

《三国志·邓艾传》载: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从这次战役整体来看,魏国方面主将为征西将军郭淮,副将为雍州刺史陈泰,邓艾作为南安太守属于陈泰的部下,所以本部人马自然不多。然而邓艾没有把自己限定在盯防白水南岸的本职任务上,察觉蜀军可能有异常动向后立即带兵抢占洮城,并顶住了姜维的进攻。

这是史料记载的邓艾第一次与姜维交手,甚至也是邓艾第一次指挥作战,这时的邓艾已经五十多岁。所以可能与很多朋友的印象不同,在三国后期大放异彩的邓艾,并不是诸葛亮、周瑜、陆逊那种出道即巅峰的青年才俊,恰恰相反,邓艾在战场上的初次亮相,已经是位两鬓斑白的老将,就连早已在蜀汉挑起大梁多年的姜维,也比邓艾年轻好几岁。

姜维偷袭洮城失败,失去最后救援曲城的希望,只得退回蜀汉,不久曲城的句安、李歆投降,本次魏蜀交锋以魏国击退蜀汉攻势告终。邓艾因战功被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不久由南安太守转为城阳太守。

邓艾重大事件之五——献策瓦解匈奴

邓艾在首次与姜维交手,展现出过人军事才能后,却并没有继续留在雍州,而是迁为城阳太守。城阳郡属青州,如此遥远的调动并不寻常,笔者推测可能城阳郡有异常情况,才将邓艾调去救急,但史料并未记载详情。

嘉平四年(252)前后,居于并州的匈奴左贤王刘豹将匈奴五部整合为一部,实力愈发强大。虽说三国时期匈奴的威胁远不如鲜卑,但不可不防。邓艾向掌权的司马师进言:“戎狄之人行为像野兽,不讲道义,强大时侵略,弱小时依附。周宣王、汉高祖都曾饱受匈奴人的威胁,每当匈奴强盛,就会成为中原的祸患。后来我们吸引匈奴单于归附并定居在内陆,才使得塞外的各部落群龙无首,得以安分守己。现在单于威望逐渐衰落,外面的匈奴又重新聚集,我们需要采取其他手段防范。我听闻刘豹部下中有人打算叛变,可以顺势将匈奴分割为两国,分散匈奴的力量。前任右贤王去卑功勋卓著,而其子却没能继承位置,我建议授予去卑之子以名分,让他居于雁门,可以聚拢反对刘豹的势力,分化匈奴的力量。”

邓艾还建议:“羌胡与汉民杂居的,应该逐渐把他们迁离,使汉民明白他们与羌胡身份有别,培养他们以汉人为荣的观念,防止边民染上羌胡的野蛮、奸邪作风。”

《三国志·邓艾传》载: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塞奸宄之路。

司马师执政不久,由于其父司马懿对邓艾非常欣赏,所以司马师也对邓艾很重视,采纳了很多邓艾的建议。笔者个人认为,邓艾建议对匈奴策略要区别看待。

对于第一条,扶持去卑之子上位,分化匈奴统一部落的方法,简称分而治之,笔者完全赞同。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利用匈奴人内部矛盾瓦解刘豹的威胁,这是非常高明的策略。

多说几句,左贤王刘豹并非汉人,其父为于夫罗,曾在汉末诸侯混战中与白波军、袁术、曹操都有不少瓜葛。至于刘豹为何姓刘,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介绍过,南匈奴迁居中原后逐渐汉化,贵族以汉室为尊,后来更以刘姓为尊。到了十六国时期,刘豹之子刘渊在左国城称汉王,建立汉赵政权(前赵),可见汉朝与刘姓对匈奴人观念影响之深。

说回邓艾第二条建议,将杂居的胡人与汉人分离,简称种族隔离,笔者无法赞同。邓艾的着眼点在于防止边地汉民胡风化,认为汉人被胡人带歪了,染上许多羌胡的野蛮习气,不利于朝廷的管理与国家安定。笔者认为,邓艾的担忧不无道理,凉州的胡风化比并州有过之无不及,类似于马腾马超父子这种同时在汉胡两边拥有声望的人就是绝佳例证,胡汉勾结的叛乱在凉州屡见不鲜,规模也往往非常大。

民族融合是历史大势所趋,汉人胡化不假,胡人汉化却更严重,堂堂匈奴左贤王刘豹就是例子,给自己取汉名,其子刘渊建国号为“汉”,可见胡人的汉化远比汉人胡化要深刻得多,这也是中华文明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民族融合越深,匈奴越汉化,越没有动机搞叛乱。反之,强行把已经杂居的民族隔离开,无疑在人为制造矛盾。这种强化身份差异的行为是在饮鸩止渴,主动断绝了与匈奴和平共处的机会。

有趣的巧合是,西晋正是被刘豹后代建立的“汉”所灭。313年刘豹曾孙刘聪攻陷洛阳,316年攻破长安。匈奴人的“刘姓汉国”灭掉了司马氏的西晋,虽然这不能称作历史的必然,且西晋败亡的根本原因也不在于此,但种族隔离造成的仇恨之火,无疑自司马师采纳邓艾建议时起,便埋下了恶果。

邓艾重大事件之六——预见诸葛恪败亡

在青州城阳郡没多久,邓艾又迁为汝南太守。上期文章笔者讲过,邓艾年少时自荆州南阳因曹操大举移民而到汝南生活,最初只是看管稻草堆的底层小吏,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很贫苦。所幸有个南阳老乡在汝南做官,给了邓艾不少财物接济,但邓艾当时并未表示感谢。

此番到汝南做太守,也算是衣锦还乡,邓艾四处打听当年帮助自己的大叔下落。当年邓艾才十多岁,现在已经五十好几,那位好心的叔叔“吏父”当然早就去世了。邓艾于是派人到墓前祭祀,赠送了许多财物给他的家人,并举荐其子担任郡里的计吏。

作为农业专家,邓艾在汝南仍然大力开垦土地,发展屯田,很快使当地军民都获得了丰收。

嘉平五年(253)二月,东吴太傅诸葛恪攻打合肥新城,征发二十万人大举围攻,城中魏牙门将张特仅以三千人坚守月余,此时东吴军中爆发瘟疫,诸葛恪只得撤退。

因之前诸葛恪在东兴之战中大败魏军,此番双方又没有真正的大战,所以司马师对东吴是否会再次来袭感到担忧,向众大臣询问意见。

邓艾分析道:“孙权刚死不久,新皇帝威信还不充足,而且东吴名门大族都有各自的部曲,在东吴内部各有势力范围,如同诸侯。诸葛恪执政不久,即不帮君主树立权威,也不抚恤百官培植根基,而是一味对外用兵,使百姓受到虐待。诸葛恪聚集举国之力攻打合肥,死伤数万人无功而返,他已经犯下大罪。从前伍子胥、吴起、商鞅、乐毅都是权倾一时的大臣,却都随着君主去世而迅速败亡。何况诸葛恪才能远比不上这四位贤者,却不留退路,所以诸葛恪的败亡指日可待,不足为虑。”

《三国志·邓艾传》载:昔子胥、吴起、商鞅、乐毅皆见任时君,主没而败。况恪才非四贤,而不虑大患,其亡可待也。

果不其然,当年八月诸葛恪回到建业,十月就被东吴皇帝孙亮与宗室将领孙峻联合设下鸿门宴,席间将诸葛恪诛杀。诸葛恪虽然执掌大权,却刻薄寡恩,即不尊上又不爱下,仅凭东兴之战尺寸之功就骄横跋扈,惹得东吴从皇帝至百姓无不怨恨,邓艾对其的分析可谓非常精准。

本期介绍了邓艾大器晚成,第一次与姜维对阵的情形,并且从几次邓艾对司马师的建言能看出,邓艾虽然辗转多地出任郡守,仍然是司马师的重要智囊,司马师的重大决策都会征求邓艾意见。所以邓艾迟早将登上更高的位置,至于邓艾的后续经历,下期接着为您讲述。感兴趣的话敬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0)

相关推荐

  • 俸禄最高,死得最惨,速胜之后的速败,让后人记住2个字

    食邑,直白地讲,是朝廷封给宗亲和高官的俸禄,可以世袭. 爵位越高,功劳越大,食邑越多. 在三国,谁的食邑最多? 邓艾.他前前后后的食邑,加起来高达26600户. 当然,公元216年,曹操被封魏王,食邑 ...

  • 邓艾灭掉蜀国功高盖世,堪称一代名将,为何却身死族灭?

    三国后期,虽不似群雄逐鹿之时群星荟萃,但其中却也不乏柱石之才:而其中魏国大将邓艾更是其中翘楚:邓艾治军严整,将才卓越.邓艾一生北化匈奴,南败文钦,偷渡阴平,灭蜀挫吴,可以说是魏国后期最闪亮的将星.但他 ...

  • 立下不世奇功的放牛娃

    军师联盟剧照 乱世是庸碌者的悲歌,是豪杰们的沃土.若未逢乱世,曹操还是治世之能臣,刘备还在织草鞋,诸葛亮成为官场黑马,也仅此而已.都不如凡人逆袭来的精彩,邓艾yì,字士载. 翻版刘备 其实邓艾走过的路 ...

  • 州泰:三国后期才有我的戏份,志在建功立业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前两天提到人们对于三国时期的误解之一,就包括认为魏国良将较少,然而恰恰相反魏国良臣颇多,相应的记载也多,本篇就来聊聊州泰. 州泰的姓氏比较少见,他是荆州南阳人,他与邓艾 ...

  • 邓艾度阴平侥幸,攻成都是必然

    阴平,邓艾人生绝地,侥幸过了绝地,却没有逃过棋子的命运--羚羊哥 正文 一:蜀国末路 公元262年冬,姜维发动了最后一次对魏作战为邓艾破于洮阳.后怕朝官议论.效武侯屯兵汉中之策,迁大军驻沓中. 时司马 ...

  • 读通鉴(258)曹家是被抛弃的,刘禅是双手奉上的

    读通鉴(258)双手奉上刘备的江山 景元三年壬午,公元262年 秋,八月,乙酉,吴主立皇后朱氏,朱公主的女儿. 汉大将军姜维将出军,右车骑将军廖化说:"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邓艾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邓艾(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邓艾重大事件之七--平定淮南二叛,击退东吴入寇 嘉平五年(253),邓艾由汝南太守升迁为兖州刺史,加振威将军.热衷发展屯田的邓艾不仅在兖州开荒垦殖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邓艾篇(尾声,其一)——偷渡阴平

    三国良将系列之邓艾(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关于三国名将邓艾的历史故事笔者已经讲了四期,本期终于讲到邓艾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偷渡阴平.作为邓艾的人生巅峰,灭蜀之战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本期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邓艾篇(尾声,其二)——钟会陷害的真相

    三国良将系列之邓艾(尾声,其二)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邓艾重大事件之十五--承制封官,稳固蜀地 景元四年(263)年底,邓艾进入成都.蜀汉皇帝刘禅率领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自行绑缚,抬着棺材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尽管魏蜀吴三方互相攻伐几十年,但三国各自在对外族的战争中均处于强势地位.究其原因,三国分别拥有相对稳定的国家体制,并且连年战争中锻炼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毌丘俭重大事件之四--东征高句丽,记功刻碑还 上期文章介绍了三国后期曹魏名将毌丘俭征讨辽东与高句丽的战绩,讲到高句丽都城丸都被攻破,国王位宫逃往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昶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昶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曹魏晚期名将,王昶.提起这个人,大多数朋友可能非常陌生,如果对三国正史兴趣不大,您可能完全没有印象.没关系,相信您读完本篇文章,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三国后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冷门武将王昶,本期笔者要讲的同样是曹魏晚期的一位重要武将,同样姓王,还做过王昶的部下,在王昶去世后还接替他镇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王基重大事件之四--荆州刺史,文修武备 在上一期文章中笔者讲到王基在高平陵事变后,被视为曹爽一派的官员而受牵连罢免,本期继续讲王基之后的经历. 嘉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陈泰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陈泰(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最近的几篇系列文章讲到的曹魏阵营武将,大多出身于并州士人集团.作为司马懿所属的士人圈子,近水楼台纷纷身居要职是很自然的事,至于为曹魏立国打下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