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厚重的后宰门》留言之感怀

《别了,厚重的后宰门》

留言之感怀

作者│徐  扬

真没想到!
我二十几天前上线的、纯属茶余酒后的一篇闲笔《别了,厚重的后宰门》,引起了一万七千多读者的阅读或转发!直至今日,阅读量依然还在增长着。而让笔者直呼“真没想到”的,除了陡高的阅读量之外,再就是留言区里那一字字、一句句、一行行、一段段充满怀旧和充满不舍的故日情怀!
那些久居海外的后宰门人百感交集的留言,那些登门见访作者的留影照片,那些来电来信息反复询问“徐老板,那文章是您写的吗........”的老少顾客,着实让我亲身感受了一回网络的神奇与威力。同时,又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南京人、特别是久住皇城根下的后宰门人对自己脚下这片土地、对自己身边人与物的深深眷念之情!
熟悉我军历史的读者,大都知晓新四军四位将领之一的袁国平将军的英勇事迹,其子袁振威将军也是作者二十多年的老顾客。闻照相馆拆讯后,将军也来到店里与本文作者添加了微信,并合影留作纪念。  (摄影  徐扬)
近些年来,我在公众号《大春观察》中写了一些与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些关联的杂文、散文、记叙文等,虽说平均几百的点击量微不足道,但这篇《别了.......》的阅读量陡升万数之众,的确让我此刻晕晕乎乎差点不辨东南西北中。清醒之后再反反复复细细咀嚼每一条阅评,这才意识到,读者的留言要比正文来的更为搅动人心。
一位找上门来的老阿姨这么对我说:“读你的正文,让我基本了解了后宰门的变迁,再读一条条留言,更让我心潮澎湃.......”网名为“玛雅”的同学也如此写道:“留言文章引人入胜,感慨万千......”又见“舞的魅力”阅评:“作者写得好,跟帖也精彩......”
此刻,我突然蹦出一个念头:应当从这些留言中摘取部分语句再跟进一篇,一来给咱后宰门再加加热度,二来可以好好回谢每一位读者对那篇小文的关注与分享。
为此,我拿出手机、戴上老花镜,一次又一次地咀嚼起长长短短的读者阅评.......
我曾为“妙曼”的这位读者拍过照片,她的留言写道:“我结婚证上的照片还是在这家相馆里照的呢!后宰门,好地方!”
读者“qinzh”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老板,怎么不在文章里发一张你照相馆的照片?”担心我疏略其言,这位女士特地来到小店当面提示.......
“平安健康就是福”和我一样,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迁入的后宰门,在留言区留下了一个期冀:“希望你的照相馆能够一直陪伴着我们!”
作者的这爿小店(右一),在后宰门坚持了整整25年……(摄影  徐扬)
“暖暖”这位读者,看网名应该是位女性读者,她的留言让我有些小小的哽咽:“不舍,不舍,还是不舍。舍不得老板,留恋现在的后宰门........”
“晓霞”应该是位中年女性,她的几句话很是朴实:“照相馆师傅,我是你的老顾客,真希望你能再回到后宰门,继续为我们服务。”
“金陵客”是一位常来我小店洗拍照片的退役军人,他的阅评与众不同:“后宰门附近原有三家照相馆,一家叫做'珍珠’,一家叫做'圆梦’,但这两家早就关了,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只有徐老板的这一家了!他照相很专业,做事很用心......我很是不舍啊!”
读者“仙人”这么说道:“这家照相馆曾为我们夫妇拍了不少的标准肖像照,可惜今后见不到了.......”
一位叫做“忽悠先生”的住宅,估计也在这批被征收的范围之内,他感慨道:“生我养我又成家立业,后宰门见证了我六十年多年来的历程.......再见了后宰门,我念念不舍。”
“马丁林”的留言很有代表性:“一家子在您那里拍过多次的证件照片,感谢老板!希望您以后多回来转转.......”
网名叫做“jw”的读者似乎有些伤感:“出国三十年有余,每次回来都要去你照相馆走一圈.......以后回家,再也看不见这家照相馆了,传统的东西渐渐消失,好遗憾........”
读者“游侠”的留言让我吃了一惊:“留恋徐老板,留恋照相馆,留恋二人的情谊.......”我反复寻思,这位“游侠”是下面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吗?是你吗?年轻人!
这是一张久居海外的后宰门年轻人给作者拍摄的黑白工作中的照片,这张照片放在作者的电脑前已近十好几年了。在若干的读者留言里,不知有否这位如今已是中年人的阅评.......
网名“小宝”还没弄清究竟哪家照相馆要拆,跟帖打探:“哪个照相馆啊?是店里挂满老板小时候照片的那家吗?”
或许以为我的相馆会立即被拆,“薛定谔的猫”赶紧留言:“我准备这个星期带孩子去拍证件照!”
“一抹晨曦”应该岁数不大,要么嫁了人,要么娶了媳妇,肯定住在了条件更好的别处:“老54中学、后宰门,儿时的回忆......”
我能看得出来,“顽璞 平心”是位极为细心的读者,而且十分专业,居然看出了正文插图下面最不容易看清楚的一处失误并写道:“御道街最北端的明故宫正门(摄于1012年),作者所标时间有误,似应1912年。”此外,“顽璞平心”先生另一段长长的后宰门大事记,可谓触目惊心,引发了不少老后宰门人的共鸣.......
与此同时,“梅花老人”也给我纠了一回笔误:“明城墙边的两个湖,应为琵琶湖和前湖,不是琵琶湖和紫霞湖........”我在这段叙述当中居然漏掉了“前湖”,且将对面山间的“紫霞湖”与明城墙边“琵琶湖”并列,给读者造成了一个阅读误区,实属不该犯的一个错!
而“冰山”先生的勘误,又让我出了一身冷汗:“北京故宫身后的山叫做景山,不是石景山。”我在图解中出了这么一个低级失误,着实让自己汗颜!
读者“徐建”的一段话,此刻可以缓速深情的朗读:“我每次走进你的照相馆,就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青年......看到你馆内一张张的照片,就像看到了自己风华正茂的时光........爱你,更爱你那如家一样的小店.......”
一位叫做“清闲人”的读者,估计跟我开了个玩笑:“记住,我在后宰门第三根电线杆子,等你!”这段留言,害得我真的跑出店门口数起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电线杆子.......哈哈,这也太让人浮想联翩啦!
道路两边的行道树,早就砍伐的干干净净,整个街道顿时亮堂的许多....  (摄影  徐扬)
“明城墙”先生似乎表达了他曾经遭遇拆迁的一种窘迫:“其实,被拆迁的离开,是一种无奈的心情,被拆之前的盼望和被拆迁之后的失落,只有已经被拆迁的人才知道......”
战友“大麟”的一大段文字,犹如一篇绝佳的散文作品,让我实在无法取舍。只能小心翼翼地从其精湛的三四百字当中,摘取出“人生之长,路漫漫;回首一眼,叹之短”这十四个字,大凡上了岁数的人读了,也许都会由衷地感叹一番吧?
而战友“芳草碧连天”的阅评,则从百姓的现实生活状态,到城市的建设发展需要,分析的十分透彻:“许多老百姓原本平静的日子受到了影响,有的失去了谋生的店铺,有的要离开熟悉的居住环境,尽管有许多不舍与无奈,但依然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舍小家,为大家......”
“远离浆糊”是我扬州老乡,又是同住一舍的文艺兵战友,他说的话依旧那么的推心置腹:“你近四十年的后宰门生活,特别是25年的小照相馆经营,承载了太多太多的人生变故和社会万象,这一页的表达觉得有些不足......”
军旅作家、我的文艺兵老大哥“YINGJIE”短短七个字的阅评,至今排在所有跟帖的最前列:“写得很有感情!”
读者“弥勒”也许信奉佛家教诲,他的一段话让我好一阵感慨:“老板你一走,后宰门这块就没有照相馆了,等七八年之后一切尘埃落定我也快五十岁了。希望老板身体健康常回后宰门看看,缘分天定,好聚好散........”
后宰门居民对这个角落的两家店铺都很熟悉。“紫燕百味鸡”至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场所;彩票店老板(右站立者)站在店门口发愁:“后宰门的房价见风长,实在找不到地方哎,马上又要全部围挡进行施工,真是愁死人了.......”  (摄影  徐扬)
这些日子里,很多顾客来到我店里竭力的挽留我,当然,也都理解我解甲归田的无奈。一位“此去经年”读者的阅后,应该和这些顾客的心情相同:“一直在老板家拍照,太舍不得了,以后该去哪里拍证件照呢........近期一定去再拍一张留念......”
“帝国21”颇有文笔,得知我将归隐于乡村山脚之下直至终老,他的读后依然还是那么的饱含激情:“后宰门承载着南京一段厚重的历史,城市的变迁铭记着时代的脉动。生于斯长于斯的南京人将再次见证这里的换装,并触发起深深的不舍和苍苍的遐想......”
“肉肉”这个网名,显然像个胖胖的女孩子,留言字数不多,却让我唏嘘不已:“以后再也不能找您拍照片、冲照片了。”
名叫“龙羽”的读者借留言的机会,回顾了他做学生那会儿的快乐:“当年在54中上学,中午去前湖游泳、城墙内探险,下午放学后躺在午朝门大石墩上聊天吹牛B........”读到这儿我不禁感叹:如今的中学生再也没有了“龙羽”同学那会儿自由自在的时光.......
“赵强”定是一位在后宰门长大的孩子:“后宰门、清溪村、清溪路、富贵山、后宰门西村、后宰门76号、海英小学......我太熟悉啦!我的一切都来自于后宰门,这里有我童年的记忆、青年的回忆、中年的失忆......唉!”
网名“南京史国明”的阅后,点到了我上一篇文章插图的软肋:“作为开照相馆的作者,应当补入当年从珠江路搬到后宰门、这次拆迁之前的照片。等到七八年后,无论是建地铁或商业广场,今天的照片就是明天的历史。”

作者在后宰门西村21号的大院里,仅仅居住了不到十年的光景.......(摄影  徐扬)

圆圈处这家小小的“数码快速冲印”,就是作者如今面临征收的连家店。(摄影  徐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