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子虚乌有,但与宁王有关的两个小故事却是真的

说起唐伯虎这个人来,很多都会一下子想起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的形象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是假的,历史上没有这么档子事。唐寅生于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唐伯虎便发誓一生绝不再走仕途,以卖画为生。

没想到,唐伯虎虽然没当官,但是在民间的名声那是越来越大。民间有一本小故事集叫《伯虎纪事》,就是明朝的百姓把唐伯虎的轶闻收录在了这个小册子里,里边也不乏唐伯虎亲身经历的一些小案例。

在明朝正德年间,苏州的虎丘山有一片茂盛的茶林,归本处寺院经营。当时虎丘山归吴县管理,吴县的知县就派一帮衙役,带着官府的令牌,到虎丘山都催和尚采茶,然后如数上交,否则就要缴纳白银若干作抵押,这就是典型的乱摊派吗?由于时间太紧了,和尚们一天也不能光去那采茶,人手也不够。眼看这时间到了,采茶任务没有完成,银子也没筹集到。衙役们就诬陷和尚们是有意抗拒上方的命令,所以就把这个寺的负责人,方丈给抓起来了。这知县也是混人,一听和尚们没完成任务,还有意抗拒官府,,勃然大怒,不问情由,便喝令左右把和尚杖责了三十大板,并在衙门口带枷示众十日,以儆效尤。这和尚这个冤枉,带着个大枷锁,在衙门口蹲着。正好这天,唐伯虎到处溜达,路过此地,见众人围观一个带着枷锁的和尚,他也是个爱凑热闹的人,进到人群中,就问这个和尚到底怎么回事?和尚一五一十把事情的原委都说清楚了。唐伯虎很有正义感,但是他是个文人,不能像张飞,李逵似的,直接冲进县衙里边,把县官揪出来痛打一顿,怎么办呢?

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叫人取来了笔墨纸砚。在和尚的大枷上题上了一首诗,诗是这么写的:“皂吏官差去采茶,只要纹银不肯赊,县里捉来三十板,方盘脱出大西瓜。”这最后一句够形象的,大枷上边一个光秃秃的和尚头,真像是方盘脱出大西瓜。唐伯虎走后不久,知县便出来了,一见大枷上的题诗,字迹飘逸潇洒,料想不是凡人所谓,便问了这是谁写的?别人都没敢搭茬,和尚说话了,“大人,是唐解元写的。”知县一听,就犯嘀咕了,虽然唐伯虎不是什么大官,但是他的才名那是冠绝天下,此人写了这么首诗讽刺我滥用刑法,还把诗词就题在这个大枷上了,人人都看得见,这样要是传出去,传到上司和皇帝的耳朵里,那自己可是吃不了兜着走。想罢,县官为了息事宁人,就把和尚给放了,大枷也被收起来了,但是这首诗连同这个故事,那可是被老百姓传送开来了。唐伯虎的这种大枷上题诗的行为,就有点像咱们今天的微博,在微博上写了个东西,结果传播量很大,大家都转载,就弄得满天下都知道了,达到一个网络监督的效果。唐伯虎正是利用自己的名气,影响力,在找了一个适当的媒介做宣传,才宣扬了正义,为这个无辜的老方丈解了围。下边,咱们再讲一个唐伯虎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更有意思了。唐伯虎后来无所事事,在正德九年(1514年)就投奔了宁王。

宁王当时在南昌权势显赫,他家里养着一只仙鹤,为皇帝所赐。因为很喜爱,宁王特意让人特制了一块金牌,系在仙鹤的脖子上,牌子上写着“御赐”两个字。宁王派专人养护这只仙鹤,还派人总带着它上街溜达。有一次,溜达出东门,居民家突然窜出来一只狗,向仙鹤猛扑过来,居民赶快拦阻,结果还是没拦住,这狗是一顿猛扑乱咬,把鹤要成了重伤。宁王借题发挥,唆使仆人到南昌府投递状子,状子上写着八个字“鹤系金牌,系出御赐。”那意思是皇上赐给我的鹤,南昌知府你自己看着办。这可难坏了南昌知府了,状词写得这么严重,不受理怕宁王发怒,受理吧?处罚居民,又恐发生群众上访事件。正在左右为难之时,有人就提议了,苏州大才子唐伯虎此时正在南昌,此人机谋善断,何不请他来商量一下,如何发落。唐伯虎也挺好事,一听有人邀请就来到了府衙,接过状子一看,挥笔写了这么几个字,“鹤系金牌,犬不识字,禽兽相伤,不关人事。”知府看后,大大得意,这是给自己解了围了。这事咱也要跟现代联系一下。现在养宠物的人挺多的,特别是养狗的人,特多。你说要是这狗咬伤了人,到底要怎么赔偿呢?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规定,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伤的,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为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不过,这狗要是咬了狗,能要求赔偿吗?告诉大家,法律里没有这一条规定,就像是唐伯虎说的,禽兽也不认字,他们之间说什么咱也不清楚,也不知道是谁先招惹了谁?但是您可以通过诉讼,要求相应的赔偿,这是可以的。继续说故事,后来宁王图谋不轨,要造反,这事就牵连到了唐伯虎,他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大胡子二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