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时期国力衰微,为何瓷器上会出现大量人物故事纹?

資訊。品鑒。 交流。

古玩艺术雜誌

明晚期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对青花瓷的需求较大,外销瓷器也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虽然这一时期御窑厂的生产几近停滞,但民窑青花瓷的烧造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尤其是崇祯(1628-1644年)时期的青花瓷器,在近几十年来更以其丰富的纹饰内容、充满生活气息的实用种类和潇洒而不失细致的笔墨意趣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收藏者的目光,尤其崇祯青花中大量出现的贴近世俗审美观念的人物故事题材。

1
表达帝王喜好图案减少,人物故事图案大批出现
瓷器断代中所谓的“转变期”、“过渡期”,一般指明万历末的1620年到清康熙前期的1683年,而崇祯一朝则是其中的关键时期。
崇祯朝所处的17世纪,是一个波谲云诡、社会动荡的历史时期。从全球来看,在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带来的曙光使人们开始觉醒,封建社会逐渐瓦解,代之以资本主义的勃兴,生产力的解放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航海时代更是继续推进。
崇祯 青花刘阮入天台纹香炉
反观中国,大厦将倾的明王朝却在内忧外患中风雨飘摇,国内政治气氛紧张而低迷,失意于仕途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更是以醉生梦死、纵情声色来自我麻醉。然而社会的动荡与政局的黑暗,并不代表着文化艺术的一蹶不振。崇祯时期,青花瓷的烧造迸发出不同于之前一百年的灿烂火花。
明崇祯五彩文王求贤故事图盖罐
嘉万时期的青花瓷纹饰题材以仙道元素居多,而这种云雾缭绕的道教气氛在崇祯时期却大为改观。崇祯青花的纹饰内容丰富,以前官窑器上纯粹表达帝王意志及其喜好的规范图案逐渐减少,各类动物纹、山水景物、人物故事图案大批出现。尤其是人物故事题材,多反映戏曲小说、历史故事等叙事性内容,世俗人物开始成为青花人物画的主角。
明崇祯青花伯夷叔齐故事图笔筒
在笔触描绘上,较之元代、明早期和明中期同类题材的拘谨,也明显放开了手脚,人物身形普遍拉长变高,潇洒利落,呈现出不同于前朝的风貌,这在后来清早期的青花人物纹瓷器上可见由此承续而来的影子。
明崇祯青花戏曲人物故事图花觚
明崇祯青花戏曲人物故事图花觚,将画面徐徐展开,可见一位官宦模样的男子站在庭园中,一手托着腰间的环圈,一手指天,两个婢女站在他身后,正窃窃私语着什么。在他脚下跪着一女子,一手撑地,一手以袖掩面,似乎是正在因男子厉声训斥而啜泣。
婢女们的身后是这家的厅堂,一妇人躲在半掩的门后注视着庭园里发生的一切,一个小孩紧紧拽着她的衣角,脸上是好奇而迷惘的神色,在他们身边还立着一个陪伺的婢女,眉眼弯弯,仿佛有一丝莫名的笑意。
明崇祯青花戏曲人物故事图花觚 全景
明早期和明中期的青花瓷器上也不乏人物故事题材,但其内容表现的多是传统历史故事和元杂剧中的场景,如三国故事、《西厢记》、《拜月记》等,内容和种类都较为单一。
而明晚期戏曲小说的创作较之元代内容更加丰富,种类更为多样,是创作空前繁荣发展的时代,元代之后一度式微的戏曲出现了新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如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明崇祯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
明代也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部和《金瓶梅》都诞生在明中期后,明晚期冯梦龙的《三言二拍》更是贴近市民阶层喜好的独具特色的通俗小说的杰出典范。因此,明晚期青花瓷器上出现的贴近世俗生活的人物故事题材,是这一社会现象的折射,表现出的是当时民众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
2
科举官宦相关题材大量出现在青花瓷器上
明代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莘莘学子对一朝中举充满了热切的渴望。明中期以后,与科举官宦相关的题材也大量出现在青花瓷器上。而明晚期社会的动荡不安,让普通民众内心急需安定祥和的愿望更加急切,这种世俗的祈求与愿望,也是崇祯青花热衷表现的题材。
明崇祯青花求签图筒瓶
明崇祯青花求签图筒瓶,图中一男子骑于马上,一手抱如意,一手执签,其僮仆身背行囊,主仆二人似是赶考或是赴任;一旁有一老者面目温和慈祥,眉目含喜,怀中的签筒内还有数签,一旁的小厮腰间系着葫芦。而明崇祯青花戏曲人物故事图花觚上的人物手指天上的太阳,也迎合了“指日高升”的期盼,是当时较为常见的人物形象。 
明崇祯青花求签图筒瓶 全景
3
芭蕉、萱草、合欢树,寓意植物绘入画中
值得注意的是,崇祯青花纹饰的一般性特征在这两件瓷器上均有体现。如花觚的近口沿处和胫部、明崇祯青花求签图筒瓶的肩部和近足跟处均装饰一周釉下暗刻花纹;画面中绘有左右回绕盘旋如水涡状(或括号状)的云纹,这一极富时代特征的纹饰一直延续至顺治。
明崇祯 青花三国人物纹筒瓶
另外,筒瓶的口沿和花觚的胫部都装饰一周倒垂的大小相间的蕉叶纹,蕉叶中间留白,加上故事背景图上出现的芭蕉,均为崇祯青花纹饰中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手法。
明崇祯青花博古纹盖罐
芭蕉在古时由东南亚的热带国家传入中国,南朝宋以后逐渐成为象征文人士大夫形象的植物,广泛出现在文学艺术与绘画艺术中。随着佛教的传入,芭蕉所寓含的“空”和“无常”的意义也被大众接受。如《大正新修大藏经》之《阿差末菩萨经》中曰:“生死如芭蕉,识者如幻叶”,表现人生和世事的无常。
崇祯青花折桂图莲子罐
明晚期,随着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发展,芭蕉形象更多表达的是文人阶层生活闲适、高情逸致的含义,而明晚期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来源于对动荡生活和无常时世的厌倦与无奈,芭蕉的装饰意义蕴藉其中。
明晚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以合欢、萱草为饰,籍此来免除心中因战乱、天灾而来的烦闷和忧虑,与芭蕉在这一时期青花瓷器上大规模出现的原因异曲同工。
明崇祯青花苏武李陵故事图盖罐
明晚期青花瓷器上的绘画内容、意境和笔法与当时的文人水墨画风格一致,着意表现文人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失意后寄情山水田园的隐逸思想。青花山水、人物题材上的留白,表现了民窑瓷画对文人大写意绘画的理解。
明崇祯青花开光人物纹外销瓷
崇祯青花中大量出现的贴近世俗审美观念的人物故事题材,既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又与明晚期的绘画、版画等艺术形式相联系。社会与艺术之间的关联性,在崇祯青花瓷器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0)

相关推荐

  • 天青色等烟雨——青花瓷

    清光绪时期,随着"同光中兴"的出现,景德镇瓷业虽明显萎缩,但官窑.民窑仍不断烧造瓷器,与咸丰.同治二朝相比,产品数量要多,且其中也有少数精美之作,所以人们往往把光绪瓷器比作清代制瓷 ...

  • 手把手教您学瓷器,小白说瓷第三十四期,看一些崇祯青花吧

    我们来先看一下这个瓶子,这个器型叫桶瓶或者象腿瓶,明末清初很流行这种器型,我们收藏也很喜欢收藏这种器型,非常的霸气漂亮.看口沿,有芭蕉纹,其实芭蕉纹下边还有一圈暗刻的花纹,这个是明末清初的特征. 我们 ...

  • 浅谈元和明初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的鉴定

    很长时间里我们对釉里红都有误解,因为从烧造起它一直是断继续续的. 釉里红跟其它瓷器不一样,首先它跟青花不一样,青花从元代成熟烧造以来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但釉里红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有好多时期它是不烧造 ...

  • 宋元时期磁州窑瓷器胎釉与造型特征

    磁州窑瓷器的胎釉特征 磁州窑的胎体使用的是当地一种比较特殊的高岭土,结构较疏松,淘炼不细,颗粒粗,常有未烧透的孔隙和铁质斑点,含铝量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铁.钛等着色杂质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主要有青 ...

  • 崇祯时期,能征善战的猛将还是有很多的,奈何因各种原因受到掣肘

    明朝末年可谓天下大乱,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流寇转战各地,烧杀掠抢,攻破城池,将老实巴交的百姓带走,不事农业生产,导致赤地千里.而外面同样也不安稳,清军八旗几乎是年年入寇,每一次杀进明王朝内地,都要 ...

  • 雍乾时期的单色釉瓷器

    清乾隆 粉青釉镂空雕牡丹蕉叶如意纹长颈套瓶 清乾隆 粉青釉镂空雕牡丹蕉叶如意纹长颈套瓶 清乾隆 粉青釉镂空雕牡丹蕉叶如意纹长颈套瓶 清乾隆 粉青釉镂空雕牡丹蕉叶如意纹长颈套瓶 清乾隆 粉青釉镂空雕牡丹 ...

  • 两宋时期:越窑瓷器特征与鉴定

    元青花收藏文化苑 8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青瓷除五大名窑中的"汝官哥钧"外,最重要的就是浙江余姚的越窑.浙江龙泉的龙泉窑和陕西的耀州窑.从历史上看,越窑为先,本文就谈谈越窑瓷器的特 ...

  • 盛世风采:乾隆时期的单色釉瓷器

    单色釉瓷,是指在无色透明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控制其烧成气氛和温度,使之呈现不同的颜色.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的乾隆官窑单色釉瓷,品类多样,工艺精巧,内涵丰富,生动再现了乾隆盛世单色釉瓷的风采,同时为 ...

  • 明代崇祯时期青花瓷的时代特征

    明代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不同年代的不同青花钴料都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绘画的各种题材.青花瓷器的绘画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来完成画图. 明崇祯(公元1628-1644年,明思宗朱由 ...

  • 雍正时期国力强大却割地10万平方公里,为何雍正在贝加尔湖上妥协退让?

    在康雍乾盛世之中,康熙一个尼布楚条约,送出大概140万的疆域.雍正一个恰克图条约,送出10万的疆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清廷当时的心腹大患是西北的准噶尔汗国,两者之间的大战,自康熙起,一直到了乾隆时期 ...

  • 咸丰时期,生产的瓷器别有一番风采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美女音频 ◆ ◆ ◆     ◆ ◆ ◆ 咸丰期间,可以称得上是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有英.法等列强的觊觎:加上朝政腐败,致使社会动荡,生产凋敞,制瓷业愈加衰落. 尤其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