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在现代临床的直接使用法
谈谈经方和现代临床的使用。
第一个:就是讲直接使用
直接使用就是我们讲的辨方证,大家知道中医辨证多种多样,有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还有辨方证,辨药证…,比如说我辨它是个狐惑病,那么我就可以给他用甘草泻心汤;我给他辨是个百合病,那么我就给他用百合地黄汤。
《伤寒论》的方就有辨方证。小柴胡汤的方证,桂枝汤的方证,桂枝加桂汤的方证……,你在辨方证的时候应该熟悉它们的基本原则和最主要的证候。有了这个证就为治好这个病奠定了基础,这就叫辨方证。所以辨方证这个问题是证随方到,方随证走。你去看看《伤寒论》,里面有很多是这样的,它只讲方不讲证,或者是只讲证不讲方。讲方不讲证是告诉你这个方能够引导这些证,讲证不讲方是告诉你这些证应该去用什么方,只要我们把它贯穿起来看,就会发现它非常完美。我们教材的顺序不是张仲景当时的原著排序,是后人给他排的。张仲景当年是怎么排的这些序,给我们留下了像厥阴篇的千古疑案,我们希望什么时候再出土一本书,或者出土点什么东西把它搞清楚。我10月份到陕西去讲课,陕西有个宗教协会和省政府搞了一个很大的中医药活动,搞个系列讲座,请我去讲佛学和中医学。我当时就去侃中医了,佛学我就没有讲,反正走到哪都不能忘了中医。他们那里有一个农民企业家,是非常喜欢收藏古董的,而且他很懂经营之道。他拿出来一套东西给我看:西汉的度量衡,一个大盒子,最小的就是我们《伤寒论》里讲的一匕匙,从小到大一套全部都有,明年四月份他会盖一个很大的博物馆,就在陕西的大唐西市博物馆,到时候大家可以去看看。他现在不让我说,照片也不让我给别人看,他说有了这个东西,就可以把当时的度量搞清楚了,就知道《伤寒论》的方到底是多少了。现在关于《伤寒论》的一两是我们现在的多少克,看法不一,22克,25克,还是15克。22克也好,25克也好,还是15克也罢,《伤寒论》的方子量是很大的,而且量大到可怕。我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出土文物会促进我们对一些东西重新认识,大家可以看一看徐灵胎先生的类方,可能会有所启发。
经方之所以是经方就在于其规范性,科学性,标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西医经常垢弊我们中医有两点,一个是不可量化,一个是不可重复。但张仲景的方子不但可以量化,而且还可以重覆,这是最伟大的一点。因为在公元2世纪的时候,中国从张仲景开始,就走进了一个宏观医学模式。而西方的盖伦,在那个时候写了一本解剖的书,从此就进入了分析医学这么一个领域,所以说中西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医学的差异。那么我们要辨张仲景的方就不要用现在的观点去想它是什么病,你要去想它是什么病,你就不敢用这个方。
病例一、四逆汤治疗胆囊炎
我83年看的一个病人,西医诊断是胆囊炎,很确切,发烧,70多岁,但是呢,发烧不厉害,不到38度。肚子痛也不明显,血象非常高,当时就已经有B超了,B超说是胆囊炎,但是不像现在彩超做得这样清楚。脉微细,但欲寐,身有微热,呕而不适,小便利,手脚凉,很简单,地地道道的四逆汤证,这个方证完全具备,那么四逆汤能消炎吗?胆囊炎应该消炎啊,敢不敢用?那是83年,81年我学伤寒毕业,成天拿着伤寒,满口袋都是,管他是谁,先给他试一试,胆囊炎怎么啦,胆囊炎也试一试。制附子10g,干姜6g,炙甘草18g,病人吃了三剂以后,症状缓解,烧也退了,口服利胆片巩固,又见反复,仍用上方,6剂而愈。这就是疗效。但是我们中医看病还是要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比如说脉诊。如果你心里面就是一笔糊涂账,那怎么可能识好脉!所以一定要学会这些基本功,学会了大家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识脉这个事情很有意思,我们山东李克绍老师的临床是很好的,他儿子和姜建国老师编的《李克绍文集》是值得一看的。李克绍学说可以说是我们近代研究伤寒的一大流派,他研究学问有自己的体系。当年他非常注重脉诊,天天跟我们讲脉学,也讲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他对脉学的研究是非常到位的。所以我还是希望我们学伤寒的同仁,一定把脉学好。
还有就是伤寒原方特点是什么?咱得清楚,要找到用方原则,用方原则是什么?大家可以通过古人今人和自己的体会去找最要紧的扳机点,哪一句话是最要紧的,哪一个证是最要紧的,有了这个证就可以用这个方,这叫辨方证,这是第一。第二就是原方加减,,张仲景老先生的方加减以后效果非常的好,因为时代在变,方剂也要加减化裁,这个大家可以随心所欲按照自己临床经验去做。原方不能尽表其意的你可以给他加药,病机虽然相似,但证多有出入的你也可以给他加药,这个加药的原则是什么?就是要解决问题。任应秋老先生曾经给西学中班讲课,他说要知道病机,要知道病位,要知道病势,然后你拿出几组药来就是一个方子,他的这个思想很好。
我们现在治疗一个病,首先要知道病因是什么,像现在的H1N1流感病毒,SARS病毒,搞清楚了病因就知道病位在哪里了。SARS的病位在肺对不对,我们这次甲流的病位呢,也是在肺,在上焦。“病势”,疾病的发展趋势要知道,是转好还是恶化。还有一个是“病症”,这个任应秋老师没讲,是我加上的。他是咳嗽、是发烧还是肚子痛,要搞清楚,那么我们用药不但能够消除病因,直达病位,还可以控制症状,严防传变就行了。其实“用药如用兵”,我们现在用的药比仲景多得多,他一共就85味药,111个方子,你把药都了解得清楚了,转来转去就这几个方子。我们现在有几千种药,我们常用的药大概有八百多种,我们可以变出更多的方子来,而且现在疾病确实跟过去不一样,所以这个临证加减是个技术,也是我们学伤寒的人需要提高的一个手艺。
你首先要知道伤寒方的原义是什么,然后你才知道这个病人的病症、病位、病势是什么,最后你再来加减。我经常给学生讲:“我开的方病人说有效,请李教授开方病人也说有效,李教授的学生和我的学生拿着我们的方放在一起一看,风马牛不相及。怎么李老师治上焦,你治下焦,病人都说有效呢?”这是因为这个人身体出现疾病的时候一定是内在生理功能出现异常,那么好的医生在治病的时候,他一定会找到这个病某一个异常的部分,然后他会去推动他一下,或者去打击他一下,那么这个部分就跟多米诺骨牌一样,踢倒了一个,其他的也跟着倒,引起了一个连锁反应,来进行整体调整。这就是为什么老师的方不一样,但对病人几乎有同样的效果,我这是苦思冥想得出来的,讲起来很简单。
1979年刚刚改革开放,我有一个忘年交的朋友,他是个作家,叫宋萧平,笔名萧平,有老一点的同学可能看过他的书:《三月雪》,《墓场与鲜花》,得过全国小说奖第一名。这个老头哮喘,喘得很厉害,不行了就打吊瓶抗菌素,甚至吃激素,折腾得简直死去活来的。他听说我读研究生,就跑去找我,他说你看我每年这么喘,这么个花销法,受不了啊!你读研究生,这些老师那么厉害,你能不能请个老师给我看看。我说太好了,今天下午老师上班,都在教研室坐着呢,我就领着他上了教学楼,我找了周凤梧老师,李克绍老师,张珍玉老师,周世卿老师,四个老师,四个博导,给他开了四张方,连脉象的表述都不一样,前几个老师说是数,一个说是沉,你都不知道老师怎么识的脉,然后开了四张方以后我看着四张方犯犹豫:吃哪一张?
- 李克绍老师基本上是十枣汤;
- 周世卿老师基本上是用橘红化痰丸加减的;
- 然后周凤梧老师是自己开的方,我看主要是用来补肾的。
我就跟他说:“你重的时候吃李老师的方,一般的时候吃这个方,开始要喘的时候吃那个,我给他分了分,回去过了不到两年,哮喘完全好了。二十多年的哮喘叫四个老师一下全弄好了,然而为什么不同的方能把同一个病治好呢?这个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
王新陆先生业医数十载,学验俱丰,造诣精深,擅用对药,独具卓见。笔者有幸忝入门墙,感受颇深,兹将先生常用对药举例如下:
1
徐长卿和生地相配治疗关节痛
徐长卿味辛性温, 可镇痛、活血解毒、利水消肿, 《本草药性备要》云其可“除 风湿”, 《福建民间中草药》云其“益气,逐风,强腰膝”;生 地味甘性寒, 《神农本草经》云其“主折迭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且现代药理 研究证实,生地有抗炎作用。两者一辛散一甘缓,一温一 寒,皆可除痹镇痛,相得益彰,用于各种类型关节疼痛的 治疗,功效卓著。
2
徐长卿和千年健相配治疗胃痛
千年健味苦辛、性温, 《纲目拾遗》云“: 壮筋骨,浸酒;止胃痛,酒磨服。”徐长 卿性味功用如前所述,两者相配用于胃寒疼痛,因关节疼痛过服苦寒而导致的胃痛服之尤佳。
3
赤芍配附子,
以制附子燥热之性。
此用法实出自于《伤寒论》,先生将其发扬光大。先生认为,附子辛、甘,大 热,有毒,归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临床可用于亡阳证、阳虚证、寒痹证等,《本草正义》云:“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十二经纯阳 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 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可 见附子其功之大,因其有神经兴奋作用,用于各种神经肌 肉病变疗效尤佳。但附子性过燥烈,赤芍苦、微寒,清热 凉血,散瘀止痛,其苦寒坚阴之性可制附子之燥,两者配 伍使用可减毒增效。
与此类似的配伍还有木香和熟地,前者可制后者滋 腻之性。熟地甘温质润,入肝肾而功专养血滋阴,填精益髓,凡真阴不足、精髓亏虚者皆可用之,为养血益阴、滋补肝肾之要药。但其性粘腻碍胃,不宜久服;木香辛行苦泄温通,芳香气烈而味厚,善通行脾胃之滞气,可醒脾开胃, 与熟地伍用,能减轻其腻胃和滞气之弊,有助于消化吸收和疗效发挥。
4
当归、白芷配川草乌制其毒性
川乌、草乌辛热升散 苦燥“, 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善于祛风除湿、 温经散寒,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为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 但其性燥烈有大毒,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当归甘温质 润,长于补血,为补血之圣药,且可制乌头燥烈之性;白芷 辛散温通,长于止痛,且“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便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倪朱谟《本草汇言》) , 解百毒。两者与乌头相配可制毒增效,用于风寒湿痹的 治疗而无忧其害。
5
阿胶配鹿角胶滋阴助阳
阿胶为驴皮去毛后熬制而 成的胶块,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可用于阴血亏虚诸证,正如李时珍《本草纲目》所云:“阿 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证。”鹿角胶为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熬制成的胶块,味甘咸,性温,补益肝肾,益精补血, 《本草汇言》云:“鹿角胶,壮元阳,补血气,生精髓,暖筋骨之药也。⋯⋯虚者补之,损者培之,绝者续之,怯者强之,寒者暖之,此系血属之精,较草木无情,更增一筹之力矣。”两者皆为血肉有情之品,一滋阴一 温阳,用于阴阳俱虚之证疗效颇佳。
6
桑叶配龙骨用于各种汗症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本草经疏》云:“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 合,故下气而益阴,足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龙 骨甘涩平,归心肝肾大肠经,可镇惊安神,敛汗固精。两 者相合,可治一身之汗证,屡试不爽。但需要注意的是桑 叶用量需大,一般在15~30g 或更多,先生认为,桑叶量小发汗,量大才能止汗。
7
葛根配片姜黄、
防己配自然铜、
刺猬骨配桑枝皆可治疗颈椎病。
葛根甘辛平,入脾胃经,其性甘缓可以舒筋活络,而且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能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 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显降压作用,可较好缓解颈椎病和高血压病人的颈项拘紧症状。
片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辛温行散,祛瘀力强,可用于寒凝气滞血瘀之证,且可祛风通痹用于风湿痛, 《本草纲目》云其“治风痹臂痛”。 两者相合,温经行气活血通络,尤其适合于颈椎病导致的肩臂疼痛、血压失调诸证。
防风配自然铜也可用来治疗颈椎病。防风辛甘微温,可以祛风胜湿、解痉止痛;自然铜味辛性平,可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之要药。两者相配,散瘀止痛,解痉活络作用较好,适用于颈椎病颈项强痛或属神经根型者。另外,刺猬骨配桑枝也可治疗颈椎病。
8
荷叶配泽泻调整血脂
荷叶苦涩平,入心肝脾经。戴原礼《证治要诀》云“, 荷叶服之,令人瘦劣,单服可以消 阳水浮肿之气。”程鸾池《医林纂要》云,“荷叶,功略同于 藕及莲心,而多入肝分,平热去湿,以行清气,以青入肝也。然苦涩之味,是以泻心肝而清金固水,故能祛瘀、保精、除妄热、平气血也。”泽泻甘寒,入肾膀胱经,可利水渗湿泄热, 《本草纲目》云:“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目 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去,清气上 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眩、聪明耳目之功。”两者一升一降,一苦一甘,可渗泄一身之湿邪,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两者均能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样斑块形成,因此,用于治疗湿热偏盛的高脂血症效疗较好。
9
首乌配虎杖也能调整血脂
何首乌苦甘涩,微温,入肝肾经,可补肝益肾、益血祛风。据《本草纲目》记载,何 首乌作为一种滋补药物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可“养血益 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现代临床广泛用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虎杖味苦性凉,可清热利湿,通便解毒,散瘀活血。药理研究表明,虎杖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TXA2 的产生,并能保护肝脏功能和心肌细胞。两者相和,温凉并用,首乌可制虎杖之苦寒,虎杖可制首乌之 滋腻,相得益彰,对脂肪肝、高脂血症等的治疗作用颇佳。
10
黄连配石斛用于治疗糖尿病
黄连苦寒, 《别录》云 其可“止消渴”。石斛出自《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味 甘性平,可清热生津、滋阴益胃。张景岳的《本草正》云: “其性轻清和缓,有从容分解之妙,故能退火、养阴、除烦、清肺下气,亦止消渴热汗。”糖尿病之渴饮无度为伤津之象,两者苦甘相配,石斛可以防止黄连之苦寒伤阴,共治 消渴。
11
苍术配知母也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苍术辛苦温,入脾胃经,可健脾燥湿,杨士瀛称其“敛脾精不禁,治小便溺浊不止。”知母甘寒质润,归肺胃肾经,可泻肺、胃、肾之火、滋肺、胃、肾之阴,治疗阴虚内热之消渴证, 《神农本草经》云其“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苍术虽辛燥,知母却甘润,两者相伍,展其才,制其偏,确有降低血糖之功效。
12
生地配元参是治疗糖尿病之常用对药
糖尿 病患者饮一溲二为肾阴亏虚之证,宜用汁多腻补之品,生地甘苦寒,养阴生津,堪称治疗本病之佳品。元参甘苦 寒,微咸,可滋阴降火。两者相须为用,滋阴生津、润燥降 火,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功效非同寻常。
13
山萸肉配党参降低血糖
山萸肉酸涩微温质润,归肝肾经,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补益肝肾,既能益精,又能助阳,尚可固精缩尿。党参味甘性平,主归脾肺二经,不仅可补脾肺之气,而且可补血生津。两者配合,气阴双补,尤其适用于消渴日久 气阴双亏、饮一溲二之证。
14
黄药子分别与
夏枯草、连翘、山慈菇相配
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
黄药子味苦性平,可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 《斗门方》、《证治准绳》等许多古医籍用其治疗瘿病, 《本草纲目》记载黄药子“凉血、降火、消瘿、解 毒”。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可清热泻火、散结消肿, 《神农本草经》云其可“散瘿结气”, 《医宗金鉴》中的夏枯 草膏专门用来治疗瘿瘤。连翘味苦微寒,可清热解毒、散 结消肿, 《神农本草经》载其“主瘿瘤”。山慈菇味甘性凉, 可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对瘰疬、瘿瘤有较好疗效。夏枯 草、连翘、山慈菇与黄药子相配伍均可治疗甲亢,临证之 时可择其一二而用之。
15
半枝莲分别与
白花蛇舌草、白英、墓头回、黄芪相配
取其抗肿瘤作用
半枝莲苦辛寒,可清热解毒、散瘀抗癌,近年来,已广泛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消肿之功,两者相配可用于胃肠道肿瘤。
白英,又称白毛藤、蜀羊泉,甘苦微寒,有清热利湿、祛风解毒、化瘀抗癌之功,与半枝莲相配,用于治疗肺系、肝胆系统等恶性肿瘤。
墓头回清热燥湿、止血止带,与半枝莲相配可用于妇科肿瘤的治疗。
黄芪味甘,性微温,善 补一身之气,且能托毒排脓,肿瘤病人大多正气亏虚,故取 其扶正之功,配伍半枝莲用以治疗全身各处肿瘤。
16
炒鸡蛋皮配元胡制酸止痛
鸡蛋之外壳主含碳酸钙,可以中和胃酸,减轻消化道溃疡之疼痛,炒黄研末即 可应用,简便易得。元胡辛散温通,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 《本草纲目》云“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 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盖延胡索活血化气,第一品药也。”两者相配,活血行气、制酸止痛,可 用于肝胃不和等多种消化道溃疡之疼痛。
17
海螵蛸配煅瓦楞制酸止痛
海螵蛸 咸涩微温,可收敛止血、制酸止痛,为治疗胃脘痛胃酸过多之佳品。煅瓦楞味咸性平,可化痰软坚、消瘀散结、制 酸止痛,主要用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之证。两者相伍制 酸止痛效果较好,但较之前一对药物,本组药物制酸之功 略强,止痛之力稍逊。
18
白矾分别与郁金、茯苓相配治疗癫痫
白矾正品指明矾石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白矾结晶,味酸涩性寒,主治中风痰厥,癫痫发狂,痰涎壅盛等症。《本草纲目》言其可治癫痫, 《卫生杂兴》中的化痰丸就是明证,化痰丸由白矾配细茶组成,是治疗风痰痫病良药。郁金辛散苦泄,能解郁开窍,且性寒入心经,又能清心热,可用于痰浊蒙蔽心窍的痫证。与白矾相配即《本事方》中的白金丸,原方用于治疗癫狂因忧郁而得,痰痫阻塞包络心窍等症,先生用其作为对药配伍于方中,治疗癫痫效果殊凡。茯苓甘淡平,张介宾《本草正》云:“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茯苓配白矾用于癫痫治疗时,可用两者入药同煮,也可用矾制茯苓以减少口感之酸涩。白矾与郁金相配,适用于偏于心肝火旺者;与茯苓相配,适用于偏于脾虚湿盛者。
19
炒枣仁与苦参相配治疗顽固性失眠
酸枣仁味甘,入心、肝经,能养心阴、益肝血而有安神之效《, 名医别录》云其“主心烦不得眠”。苦参味苦性寒,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云:“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 《神农本草经》则云:“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 其苦寒燥湿,寒除热也。⋯⋯唯肾水弱而相火盛者用之相宜。”两者配伍,苦甘结合,苦能清热,甘可养阴,用于治疗心肾不交导致的顽固性失眠颇为有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多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先生认为,配伍得当的对药或可相互制约,或可互相协同,或可各司其职,寒热并用或气血并用,或可产生与原药不同的新功效,使用得当可以扩大用药范围,降低毒副反应,适应复杂病情,收到桴鼓之效。先生临证所用对药颇多,以上仅为笔者之管窥,未免挂一漏万。
夏天到了,人们都有许多的解暑良方,在这些方子中,有一种成分反复出现,那就是——薄荷。
薄荷味的牙膏、薄荷味的口香糖、薄荷味的汽水……这种清凉的味道能轻而易举地“撕”开三伏天的闷热,从口腔渗入神经,给人一种头脑清明之感。
不过,您知道吗,就是这枚小小的叶子,除了可以用来解暑外,还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材!
中医认为,薄荷味辛,性凉,入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等功效。
《神农本草经》曰:“薄荷气味辛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亦堪生食。”
《本草纲目》言:“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清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为要药。”
夏季,离不开薄荷
疏散风热
薄荷是一味治疗风热感冒效果很好的药物。
一般来说,风热感冒的表现主要有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咽痛、脉浮数等。
此外,患了风热感冒,大家还可能会出现眼睛干痒发红,咽喉也痒痒的表现。
此时,您一定需要一杯薄荷水。
因为,薄荷辛凉而能透散表邪,清解表热,有一定的发汗作用,故对于风热表证无汗或有汗不畅者尤为适宜。
清利头目,利咽
薄荷轻扬升浮,善疏散上焦风热,且能清头目、利咽喉。
因此,对于风热之邪上攻所致头痛眩晕、咽喉肿痛诸证,薄荷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大家若是因为天气太热而没有精神、昏昏欲睡,可以抹点清凉油在太阳穴,其中的薄荷油以及薄荷脑不一会就会让你有精神抖擞的感觉。
透疹止痒
薄荷针对风热束表导致的麻疹不透,可以透疹外出,虽然现在麻疹已经比较少见了,但薄荷同时也可以祛风止痒,因此可以用于皮肤瘙痒。
《药性赋》上说:“薄荷叶宜清风消肿之施。”
尤其是对于身上痒,一抓抓痕就出来的情况,直接用一味薄荷叶捣烂后擦患处即可止痒,甚至无需煎煮。
疏肝行气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舒畅。如因情志不遂,或因病邪侵扰,致使肝失疏泄、条达,就会呈现肝气郁滞证。
临床常见如胸胁胀痛、情志郁闷,善叹息,或见咽部异物感,在妇人还会有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薄荷入肝经,又可以疏肝行气,因此可以用于肝郁气滞证。
要知道,治疗肝郁气滞的名方逍遥散里面就配伍了薄荷。
薄荷,怎么吃才好?
薄荷粥
鲜薄荷叶30克或干品15克,清水1升,用中火煎成约0.5升,冷却后捞出薄荷留汁。用150克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汤及少许冰糖,煮沸即可。
此粥有清新怡神,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
薄荷豆腐
豆腐2块,鲜薄荷50克,鲜葱3条,加2碗水煎,煎至水减半,即趁热食用。
此方可治疗伤风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
薄荷红茶
取薄荷叶1克,荷叶1克,祁门红茶3克,倒入瓷杯中,倒入烧开的泉水或纯净水,放入冰糖或蜂蜜,盖上盖焖一会儿,用茶漏过滤到另一玻璃杯中,即可饮用。
本茶适合于夏季暑热难耐、疲乏困倦、胃口不开的人群饮用。
薄荷糕
取糯米、绿豆各500克,薄荷15克,白糖25克,桂花少许。
先将绿豆煮至烂熟,再加入白糖、桂花和切碎的薄荷叶做成馅备用。把糯米焖熟,放入盒内晾凉,然后用糯米饭包豆沙馅,用木槌压扁即成。
本方可清凉,疏风散热,清咽利喉。
鲜薄荷鲫鱼汤
活鲫鱼1条,剖洗干净,用水煮熟,加葱白1根,生姜1片,鲜薄荷20克,水沸即可放调味品和油盐,汤肉一起吃。每天吃1次,连吃3~5日,可治小儿久咳。
薄荷鸡丝
鸡胸脯肉150克,切成细丝,加蛋清、淀粉、精盐拌匀待用。薄荷梗150克洗净,切成同样的段。锅中油烧至五成热,将拌好的鸡丝倒入过油。另起锅,加底油,下葱姜末,加料酒、薄荷梗、鸡丝、盐、味精略炒,淋上花椒油即可,能消火解暑。
薄荷冰
用锅将4碗清水煮开,加入薄荷叶煮5分钟,放凉。将薄荷水放入冰箱冻成冰粒,咽喉痛或口干时取冰粒放于口中咀嚼,可收清凉利咽之效。
薄荷使用注意
1、入煎剂时不宜久煎,而且要后下。薄荷在临床使用有时细分为薄荷叶和薄荷梗两种药,叶偏于发汗解表,梗偏于疏肝行气。
2、备孕的女性不能用薄荷,薄荷有抗早孕作用。
3、怀孕期间的女性不能多用,哺乳期的女性不能用,因为薄荷会抑制乳汁分泌。
4、阴虚血燥的人也不能用,即阴血亏虚的时候体内虚热内生的人,这种人往往会颧骨潮红、舌头少苔,这种情况禁用薄荷。
5、本身体质非常虚的人,如别人不出汗的情况下,自己渍渍渍在出汗,即体虚自汗者,不能用薄荷。
6、蚕豆病患儿服食薄荷会引发溶血。故蚕豆病患儿禁用
自制薄荷露
新鲜的薄荷叶洗干净,放锅里水煮,用蒸馏的方法就可以制成薄荷露,薄荷露具有疏风止痒、消肿定痛、醒人关窍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