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鬼城的“鬼文化”---长江三峡游记第一天
要去丰都鬼城了,心里一直“咯噔”着,毕竟阳间人一下子去“阴间”那鬼地方,换了谁都会犯嘀咕。好在导游一再说“丰都鬼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我这才壮了胆,心想去看看鬼城到底什么样?
从重庆到宜昌的“总统六号”游轮第一天第一次靠岸了,上岸后一眼望去,是一座连绵的山峰,再往上走,岸边山峦青松绿树隐匿着飞檐峭壁,更添一份神秘与阴森。
顺着鬼城左拐右拐的崎岖山路吃力地往上爬,传说这里是人死后灵魂归宿的地方。山上古木参天,寺庙林立。在庞大的“阴曹地府”里,第一眼见到的就是“哼哈祠”。
“哼哈祠”庙前一副对联是“哼人应当像人;哈心必须有心。”,庙内塑有哼哈二将。传说哼将叫郑伦,哈将叫陈奇,他们都是商纣王的大将,陈奇曾与降周的郑伦交战,一哼一哈,不分胜负。后来陈奇被剧将黄飞虎刺死。武王灭纣后,姜子牙归国封神,封郑伦和陈奇镇守两释山门,宣布教化,为哼哈二将之神。导游跟我们说:“在'阴间’地府碰到鬼神,只要大声'哼哈’几声,鬼神立刻无影无踪”,于是一行人连连大声“哼哈”,于是大家胆子更大了。
要想顺利走完鬼城,需过三关,即“奈何桥”、“鬼门关”和“黄泉路”。沿着山道往上走,见到寥阳殿前有并列的三座石拱桥,这就是有名的“奈何桥”了。 “奈何桥” 是取汉语的“无可奈何”之意,刚好对应了人在转世投胎时对自己生前愿望的遗憾和无奈。三座桥均建于平地,大小、形制完全相同,每桥宽仅四尺许,两侧护以雕花石栏,桥面略呈弧形,用青石铺砌,两端各有两级踏道。桥下一方形池,池底及桥壁均用条石嵌砌。这桥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原为明朝蜀献王朱椿建在寥阳殿前的观瞻物,距今已500余年,后被佛教徒改为“奈河桥”。怎么过桥有讲究:夫妻同行者,一定要携手前进,出脚时男左女右,走九步,方可天长地久; 单身者,走三、五或七步过桥。我们跟着导游,跨过了中间那座桥的桥面,完成了使命。
望着奈何桥上双双走过的夫妻,我不禁脑海中荡漾出《白蛇传》的“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刘三姐唱的“奈何桥生等三年,以求来世再做夫妻”等名句,也让人感慨“奈何桥,奈何前世的离别,奈何今生的相见,无奈来世的重逢。”
奈何桥
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和“来生”。
“奈何桥”不远处有一块“三生石”,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和“来生”,很多人的爱情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而相爱之后人们又一定会期待“缘定三生”。它本源于“须眉友情”的美妙故事,经《红楼梦》改造为“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受天地精华……雨露滋养……修成个女体”,就演绎成不折不扣的“男女爱情”绝唱版,三生石也就成了姻缘的铁定象征,所谓“缘定三生”,就是指前生、今生及来生的幸福姻缘!因为它的美好故事,很多夫妻、伴侣都在它旁边合影。
这是四字合一的“善”字,这四字分别是“唯”“善”“成”“和”,表示的是“善文化”。
这是四字合一的“寿”字,这四字分别是“生”“老”“百”“年”,表示的是“孝文化”。
出了寥阳殿,又要上山。殿右侧有一段石阶,碑云:天上有三十三界,跨过三十三界才能成仙。我们按照导游说的,一路小跑上去,中间没有任何停歇,很快就来到了“鬼门关”大殿。据说玉皇大帝姓张,这殿稀松平常得很,但殿前的两块碑有意思。左边的碑上刻的是四字合一的“善”字,这四字分别是“唯”“善”“成”“和”,表示的是“善文化”;右边的碑上刻的是四字合一的“寿”字,这四字分别是“生”“老”“百”“年”,表示的是“孝文化”。进鬼门关的门也是有讲究的,男左女右,不能碰到门槛,否则就被鬼魂附体,永远留在鬼城。
出了鬼门关,就是黄泉路。走黄泉路是第三关,“黄泉路上无老少,黄泉路上莫回头”,我目不斜视地往前走,颇有点视死如归的架势。路的尽头是望乡台,是亡人向亲人作最后的告别的地方,此后,灵魂就飘飘摇摇地归天了。
走完一趟鬼城,让我感叹的是:偌大的山城,没有一次烧“高香”的,没有一人烧“冥钱”的,这是我走过的佛教道场最文明的地方,就这一点向人们证实,“鬼城”规矩是严明的,素质是高的。“鬼城”其实不鬼,它其实宣扬的是正能量的鬼文化,也就是说宣扬的是中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道德文化。
我们一起共读经典,快快扫码加入吧!
长按本公众号,加入“共读吧”,每月共读两本书,一年读完24本,做一个活跃深刻的阅读者、做一个敏锐犀利的欣赏者、做一个情趣博雅的“文化旅者”,遇见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