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打脸,就学着少下定论

“你那个同事人怎么样?”

“那就是个傻逼”。

这就叫下定论,简单、粗暴、过瘾。

人的大脑通常处于靠直觉运行的懒惰状态,不到万不得已很少会全速运行,这是源于大脑力图高效节能的特性。

我们祖先在几百万年缺衣少食的进化过程中,知道了能量就是生命,一旦能源耗尽又没有随时补充的条件,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节能就成了首要任务。

人的大脑有多节能?比如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和机器人深蓝对弈,同样是下棋,卡斯帕罗夫大脑的能耗大约为20瓦,而深蓝则高达几千瓦,可见人的大脑有多节能。

不过到了现代社会,这种以节能为第一要务的直觉系统,已经无法适应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而且能源补充也早就不是问题,减肥反而成了多数人的要务),只有动用复杂的理性判断才能让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所以,适当抑制这种简单的思维方式,是提升我们智识的有效途径。

举个例子,我们在看历史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像看电影一样等着一个结局(定论),这符合我们喜欢简单而确定结果的本性,但历史不是电影,简单的定论显然会让我们忽视更多的事实。

比如鸦片战争的起因,我们从小到大听到过很多定论,但每一种都能被简单的否定。像最早我们在课本里读到的,列强就是毫无道理的恃强凌弱,感觉跟劫道的差不多,后来才知道,那时候英国早就是议会制了,显然跟土匪还是有区别的。

然后是白银短缺说,就是说欧洲人太喜欢我们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等,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致使欧洲国家白银大量短缺,所以要用鸦片再把白银赚回去。所以才会不惜恃强凌弱,用大炮打开中国的国门。当然还有更缺心眼,认为洋人大老远跑到中国,就是为了用鸦片毒害我们,这种阴谋论不在我们的话题之内。

这是最后定论了吗?远远不是,也就是开个头而已。

前两年的一个新说法是,我们禁烟是因为要推销国货。这个说法当然也是有根据的,因为当时中国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也大量生产鸦片,但质量不如外国货。也就是说林则徐去虎门不是为了禁烟,更恰当的说法是打击走私,以保证财不外流。事实也是这样,禁了外国的鸦片,大家都改抽国产烟儿了。结果洋人看着中国大批烟民又赚不到钱,所以因为眼红就打起来了。

最近又看到另一个关于白银短缺说的理论,认为白银短缺不是因为欧洲人用鸦片赚走了中国的白银,而是因为拉美的独立战争。那时候中国的白银全靠拉美进口,然而拉美爆发战争导致白银产量骤降,而清政府的官员根本就不知道拉美战争这回事,于是也动用了简单的直觉思维,林则徐一口咬定,是鸦片贸易导致的“银慌”,并以此观点劝说光绪皇帝禁烟。也就是说,拉美独立战争是导致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以上的所有观点其实都有道理,这不是和稀泥,而是事实既是如此,就像王尔德说的那句话:真相很少纯粹,也绝不简单。把这些观点作为原因之一,那么都有一定的道理,而把哪一个作为简单粗暴地定论,那被打脸就是迟早的事。

所以,多了解事件的过程,通过分析和描述去感受真相背后复杂性,这是我们现代人应有的思维方式。这样即使无法获得简单定论带给我们的踏实感,但至少也能减少很多被打脸的情况发生,我觉得值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