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什么是“取消句子独立性”?这大概是所有学习文言文的孩子的梦魇吧。一听到这个词,都表现得一脸茫然,不是没听说过,就是听说了也不懂,即使勉强听懂老师的讲解了,自己还是判断不了。唉,为什么要创造这么个词来为难孩子呢?
回忆我上学那会儿,初中上完似乎也没有听谁说过“取消句子独立性”,到高中是听老师说了,但怎奈自己生性愚钝,不仅理解不了而且也不会判断。总之一个字,难!两个字,太难!三个字,确实难!
不过,我的学生就比较幸运了——我会讲透,讲明白,反复讲!就是最愚笨的孩子也得让他明白一二。
今天讲蒲松龄老先生的《狼》,其中有一句话“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我说这句话中的“之”字有个特殊用法叫“取消句子独立性”,我问学生明白吗,学生说不明白。
我说“取消句子独立性”简单说就是“取独”,就是你长大后娶了个独生女的意思。咳咳,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啦,是我为了让你好记胡诌的。
往复杂里说,“取消句子独立性”就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我问学生这回明白了吗,学生回答说还是不明白。
我说好吧,咱们先讲讲“独立性”吧。
打个比方吧,有个妇女怀孕了,她肚子里的孩子算不算个“人”呢?有的学生说算,有的学生说不算。我说不管算不算,假设这个孕妇要坐飞机,她是买一张票呢还是买两张票呢?这回学生都说买一张票了。我说从“买票”的角度看,她肚子里的孩子是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人”的。这回学生意见统一了,说我说得对。
我接着说,这个孕妇上了飞机,赶巧把孩子生下来了,你说这个孩子算不算一个“人”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算。我说好吧,我也同意你们的意见。这时候,有学生窃窃私语说应该让这个孩子补票,也有学生说低于多少米的儿童是免票的。我说咱先不管这个孩子用不用补票,咱们就用“他”来说事。你们听没听说有妈妈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有个别学生表示听说过。我说好吧,咱们来看这个“孩子”,在上飞机之前,“他”是妈妈身上的一块肉,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人”,换句话说,“他”不具有人的“独立性”;上飞机后,“他”从妈妈身上掉下来了,具有了自主的呼吸,算作一个独立的“人”,换句话说,“他”具有了人的“独立性”。我问这回明白了吗?学生纷纷表示懂了。
那,咱们再回到语言中来。
我问“我知道”是不是一个句子?学生说是。我又问“王三是个好人”是不是一个句子?学生说是。我又问“我知道王三是个好人”是不是一个句子?学生说是。我说好,咱们拿最后一个句子“我知道王三是个好人”说事。古人没有标点,他不想让你把这句话理解成两句话,咋办?学生一律蒙圈。我说古人很聪明,会在“王三”后边加上一个“之”字,取消“王三是个好人”的句子独立性,这样,你就会认为整个句子“我知道王三是个好人”才是一个句子,而不会把它理解成是两句话了。
好,最后,咱们返回到原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前边出现了主语“两狼”,后边出现了谓语“并驱如故”,“取消句子独立性”这种意识太强大了,作者就顺手在主谓之间加上了一个“之”字,其实没大的必要,“之”字无实意,当然也不必译出。只是,“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当“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例子不算典型。
咱们以后会学到“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一句才叫典型呢,到时候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