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立遗嘱将房产留给独子,可为何最终落到侄女手中?
俗话说,“养儿防老”,“父慈子孝,含饴弄孙”是许多中国老人期待的晚年生活场景,然而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皆孝子,当年老体弱的父母碰到对自己不理不睬的子女时,百年之后财产给谁呢?是留给不肖子孙还是捐给国家,亦或是以房养老安度晚年?马大爷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马大爷已经八十多岁了,有两套房子,一辈子只有一个儿子,如果儿子听话父慈子孝,这日子也能过得不错。怎奈儿子不务正业、游手好闲,马大爷看不惯常常教育儿子,儿子嫌烦不告而别,顺带还把家里值钱的东西也全部带走了,一走十多年没有一点消息,也从未回来看过马大爷。马大爷年纪渐渐大了,没法照顾自己的衣食起居,也对找回儿子也不抱希望了,正为养老的事儿发愁,刚好听说“以房养老”这个词,想着自己也可以用房子来养老啊,谁给自己养老送终这房子就留给谁。马大爷有个侄女叫英子,英子常常来看望马大爷,马大爷就把自己的想法跟英子说了,说只要英子给自己养老送终,这房子以后就是英子的了。英子也同意了,于是马大爷和英子签订了一份遗赠扶养协议。
这之后,马大爷终于不再为养老发愁,英子对马大爷照顾的很是尽心尽力,事无巨细都体贴周到。之后马大爷脑血栓瘫痪在床2年多,也都是英子一力照顾的。这期间,英子还四处托人找小马,想让马大爷临终前能见见儿子。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小马了,这小马看见父亲这样,就老实在家陪了父亲几天。没多久,马大爷去世。
处理完丧事,英子准备依照她和马大爷之间的协议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小马突然跳出来,说马大爷有遗嘱,把房子留给了他,并指出英子的协议是几年前签的,他的遗嘱可是上个月才写的,应该以后面写的为准。原来,小马回来后,马大爷看儿子年纪不小却一无所有,一时心软就写了份遗嘱给小马。英子一听懵了,难道她辛辛苦苦照顾马大爷这么多年,最终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条规定,“被继承人生前与他人订有遗赠扶养协议,同时又立有遗嘱的,继承开始后,如果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没有抵触,遗产分别按协议和遗嘱处理;如果有抗触,按协议处理,与协议抵触的遗嘱全部或部分无效。”
由此可知,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相抵触时,以遗赠扶养协议优先,两者的效力与书写时间先后没有直接关系。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英子已经履行了约定的扶养义务,对等的享有获得马大爷遗产的权利。马大爷在弥留时刻,看着眼前浪子回头的儿子,难免心软反悔,淡忘英子多年的付出,也许马大爷会淡忘,但法律不会,法律会以自己的方式回报英子多年的付出,这也正是法律公平正义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