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粤军三宝”之一雨笠

粤军三宝”之一的雨笠,才是“丢那妈”部队魂魄所在,是永远的标志。 其实我一直好奇十九路军为何出省上到中原华北等雨水稀少地方,仍然恋物癖般背着这顶来自家乡篾片夹竹叶做成的帽子,不论晴雨,亦不管行军、作战、冲锋、撤退,吃饭、睡觉,须臾不离……

这个雨笠情结,并非十九路军独有,而是粤军共同的精神信仰。访问参加过淞沪会战粤军一六〇师老兵,与他说起这个事,老兵告诉我,一九三七年增援上海,在火车上军官让士兵精简行李扔掉雨笠,但兄弟们宁可丢弃其他物品,却抝执地留下雨笠。军官摇摇头,只好随他们便。我问这是何解,你们是不是将其视为能逢凶化吉的吉祥物,有神打(乩童)防弹作用?……老兵自己也说不清楚,只觉得背着家乡的雨笠安心或许这么一点抝执与寄托,正是十九路军无畏迎敌之胆魄所在。斯诺夫人回忆说:我带了照相机,但不能自由拍摄,那些年轻士兵回想起来就让人揪心,他们只有十几岁,在隆冬时节穿着网球鞋和薄棉布短裤。每一个人都背着心爱的广东漆帽(刷桐油),就像一件恋物,他们永远不会把它解下,漆帽像一把伞般防雨遮阳,它是广东士兵标志。广东,真是一个令人骄傲的省份。在上海,在这座东方第一大都市街头,广东子弟背着雨笠冲锋陷阵身影,是抗战史上令国人最难忘的印象之一,乃至几十年后,目睹他们战斗的上海市民,说起那些大叫一声“丢那妈,几大就几大”就冲上去的广东仔便泪眼朦胧。他们不算出色但决绝的呐喊,激励着与他们并肩作战陆军第五军袍泽在五年后,在同一座城市里,延续上一次未完成战斗,与日军不死不休,奋战到底。雨笠成为粤军的标志,影响深远。有些文史作者知之不深,一见抗战影像中背雨笠部队便认为是粤军。如同四川人,一看穿草鞋的部队,就认定是川军;广西人看见梅花盔,就说是桂军……八年抗战中,其实国民革命军每一支部队都是芒鞋斗笠,单衣素食,抗战到底。见过某出版物一本正经地分析,依据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影像所见,圆顶雨笠是粤军独有装备,尖顶是其他部队……这样辨认不足为训,其实广东每一间竹器店里都有圆顶或尖顶,大小不等的雨笠任君选择。每一个来自山区竹乡的青壮年,都会一点简单竹器编织……若不嫌难看,我也会。

雨笠不会成为制式装备统一下发,只能与草鞋一样,士兵个人分散购买或自行编织。

当然,若长官带兵仔细,则会吩咐特务长向竹器店统一订购(只能以连队为单位,营级订单太大,没那间竹器店可以一家吃下)

360docimg_0_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