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8)~~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关城总面积33500平方米……
游罢鸣沙山,次日清晨从瓜州向嘉峪关进发……
途经玉门,眼前浮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画面……
你看,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因地势险要,一人当关,万夫莫开……难怪,自它的建成,就没有一个外敌侵入……
据说,嘉峪关的建造便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西北边陲,让冯胜将军在河西建关设防。冯胜考察地形时,见这里北依马鬃山、南据祁连山、西接群山大漠、东连平畴绿野,可谓地势天成,遂在此建造“嘉峪关”,扼大西北之咽喉……
从东门进……
古时候出了关那可就是出了国哟……
两边浮雕……再现边塞风光……这里独有的黑山石刻……
玉关来远……
天下雄关……
文昌阁仍文职人员办公之处……
京戏演出……精神食粮不可少……
关帝庙,护佑凯旋……
光化门意代表的是:紫气东升,光华普照……
看,光化门入口处出现“门中楼”,……甚为巧妙叫绝……
“光化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精雕细刻,五彩装成。楼阁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第二、三层是木结构榫卯咬合而成,虽经历了近五百年的风风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仍巍然屹立于关城之上……
嘉峪关东西门建有两瓮城,布局森严,东瓮城门楼眉额刻“朝宗”两字,表示过往朝廷官员虽远行“极边”,但仍不忘朝廷和君王……
瓮城是古代城市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在城门外口加筑小城,高与大城相同,其形或圆或方,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敌无进道,也无退路,而成为守军的'瓮中捉鳖'……
城内水井,为防敌人潜入投毒,故派重兵把守……
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一层三间式带前廊。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
两楼相峙……
柔远门意思是以柔致远,安定西陲……
嘉峪关成为从哈密入河西走廊,西域贡使前往明代中国唯一的法定路线。西域中亚各地一般每三年至五年朝贡一次,使团每团不得超过十人,针对抵达嘉峪关使团人数众多,常有数十甚至数百人的现象,明成化九年(1473年),宪宗下旨,“每十人内,许一人来贡”,其余人员原地留守等待。
朝贡者于鸡鸣时拔帐启程,领取入关凭证,携带被选为贡品的本地珍稀特产,赴京觐见,接受赏赐。明朝皇帝的赏赐十分丰厚,一般超过贡品价值数倍甚至数十倍,对朝贡使者赏赐之优厚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不但入关后沿途食宿全免,各镇巡抚还要派遣军民往返护送……
作为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嘉峪关也符合当地历史环境和文化环境的需要,嘉峪关城外有墙、墙外有壕,布局紧凑严密,呈固若金汤之态……
再加之地势险要,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连成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雄关”……
将军府……
击石燕鸣: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
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看见了吗?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称为定城砖……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
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
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
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时间有限,我们只游了关城,而悬壁长城,天下第一墩只能留待下次欣赏了……
林则徐去西域时,路过嘉峪关曾写下《出嘉峪关感赋》三首,其中一首诗云: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好一幅雄关壮景!……我要说,没有黑山普通一砖,怎有天下第一雄关!没有人人严于自律,怎有今日抗役大好形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资料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