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十三关,关关有故事!(二)

第七关 偏头关

偏关县偏头关

偏头关历史悠久,

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

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

位于偏关县黄河边,

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

因其地势东仰西伏而得名。

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年间修筑,

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

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第八关 雁门关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雁门关,以“险”著称,

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

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

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

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雁门关有东、西二门,

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

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

"地利”二匾。一说雁门关,

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家将

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雁门关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

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

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

可惜城楼与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第九关 娘子关

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

娘子关为中国

万里长城著名关隘,

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

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

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

平阳公主的部队

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

现存关城建于明代,

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

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

第十关 杀虎口关

明王朝派兵出长城作战,也多由杀虎口关出入

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

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

是晋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

也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

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

明时称“杀胡口”,

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杀虎口”关。

明朝时蒙古贵族南侵长城,

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

第十一关 嘉峪关

甘肃省嘉峪关

位于甘肃省

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

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

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

始建于明洪武五年,

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

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甘肃省嘉峪关

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

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和戈壁,

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

接天下第一墩,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甘肃省嘉峪关

第十二 阳关

甘肃阳关故址

阳关是中国古代

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

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

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

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自汉至唐,

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

第十三关 玉门关

玉门关遗址

说起玉门关 ,

大家马上会想到

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

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的那悲壮苍凉的情绪,

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遗址

玉门关始置于

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

设置河西四郡之时,

因西域输入玉石时,

取道于此而得名,

又称小方盘城,关城呈方形,

四周城垣保存完好,

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

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

下宽5米,上有女墙,

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

玉门关遗址

登上古关,举目远眺,

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

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

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

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

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