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怎么管?贾府提供了反面教训,值得借鉴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写到,荣国府管家赖大的儿子赖尚荣捐官获任当了个知县,赖大的母亲赖嬷嬷(也是贾府的老仆)来找王熙凤,邀请贾府上下前去喝酒。期间回顾了一下赖尚荣的成长史,也顺带评点了贾府的教育现状。
孩子当官当然是好事,特别是贾府一个奴仆的孩子也能做官,可见贾府的势力,也可见贾府待下确实宽厚。
不过,这里我们重点关注一下不同的家庭教育问题。
先看赖家。
赖尚荣当官,具有奴隶翻身作主人的象征意义,办上三天酒完全合情合理,同时也是有前提条件的。
一是赖家尽心尽责赢得贾府信任。你看,一个家生奴仆的孩子,能在刚生下来的时候受主子恩赏,放出府去,由奴仆成为自由人,这是与赖尚荣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在贾府兢兢业业搞好服务分不开的。
赖嬷嬷回顾往事时,说了句“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么个东西来” ,这里一个“熬”字,正说明了心里一直有摆脱奴仆身份的愿望,并一直为此而努力;当然,方式不是造反,而是尽心尽责地为贾府服务,也确实在赖尚荣这一代成功了。不仅放他成为自由身,无疑还在他“捐官”上出了大力。
二是赖家有相当的物质基础。赖尚荣从小“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个银人儿来了(这倒让我想起现在的孩子,可不是用银子堆出来的?只不过主要是用在培训上)”,并且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长大。
由此可见,赖家也是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的,毕竟是管家,虽说是奴仆,却也是“有奴仆的奴仆”,道理其实跟贾府在皇家那里是奴仆一样。
三是在言传身教上花了功夫。从赖嬷嬷的话中也可了解,赖尚荣原跟一般的富家子弟也没什么区别,从小日子过得好,不知道“奴才”两字怎么写的,“只知道享福”,也有仗势欺人的时候。
赖嬷嬷日常想必经常跟孙子“忆苦思甜”,讲讲他爷爷、爸爸受的苦恼、煎熬,并且与那些“正根正苗的忍饥挨饿”的贾氏子弟进行对比,要他务必争气,好好读书上进,选了官了,也要“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
她的思想教育,加上一家人为了翻身而进行的奋斗,对赖尚荣肯定是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至于他后来成了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贾府败落之时态度冷漠,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这三个条件都很重要,如果要选最重要的一条,我觉得应是第三条。
为什么呢?
答案同样在赖嬷嬷的话中,在她对贾府教育的评点中。
下面就看贾府。
一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要么宠溺,要么武力。她主要是说宝玉,说贾政管了他一下,就有“老太太护在头里”。贾政、贾赦小的时候,也没有宝玉这样“天不怕地不怕”,也是少不了挨他们父亲的打。怪不得贾政打宝玉也挺顺手,而贾琏都二十多岁了,贾赦照打不误。
特别是通过贾雨村强买(实际等于抢夺)“石呆子”扇子那一回,贾琏不愿以势压人强买强卖,这明明值得表扬,在贾赦那里反而成了无能的表现,就因为贾琏质疑贾雨村欺负平头百姓算不得有本事就打得他几天起不来床,简直是蛮横无理。贾琏没成为毫无原则的人简直算是个奇迹了。
再说到东府贾敬的父亲,“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一火起来,儿子竟成了贼了。可见做父亲的平常是不怎么管儿子的,没什么父子间的沟通交流,偶一发现有什么问题,就大打出手。
他这风格,倒真的是要让人怀疑贾敬虽然是正经进士出身,却热衷于出家学道,就是因为他这个进士是父亲用棍棒逼出来的,对读书做官根本没有主动性,没有找到生活的意义,一旦达了父亲的基本要求,同时父亲又不在了,马上放飞自我了,连自己儿子也不管了。
二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说的是贾珍。他“管儿子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为秦可卿办丧礼的那一回,贾珍忙得要死,贾蓉倒像没事人一般,被贾珍逮着偷懒,就破口大骂,并要贾蓉的随从“啐他”(真的叫啐他),对儿子实在也是羞辱得忒狠啊!
但是贾蓉不服他啊!贾珍的教育根本没用。因为贾珍自己“扒灰”“聚麀”之类污七糟八的事一大堆,又怎么管贾蓉?所以贾蓉也是一样乱来。“自身不正,焉能正人”的道理,在家庭教育里恐怕是更加适用。
现在我们把主子家的教育与奴才家的教育作一下对照,似乎能感受到一点起与落的变化趋向。
其实这对我们现在也大有可借鉴之处。望子成龙的心是古今不易的,教育方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从网上讨论得热火朝天争议不断的“学区房”“校外培训”等等话题就可见一斑了吧。
这个就不多说了,朋友们有何高见,就请留言讨论吧!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