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8)
本篇要目:
***********************************
971.卫道观前潘宅
清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
972.杨氏宅第
清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
973.燕园
清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
974.敬业堂
清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975.先蚕祠
清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976.耕乐堂
清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977.学政试院
清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
978.适园
清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
979.史可法墓祠
清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
980.汪氏盐商住宅
清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
**********************************
971.卫道观前潘宅
卫道观前潘宅为清乾隆年间徽商潘麟兆所建,南临卫道观前,北至混堂巷,占地7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可分五路六进,规模庞大,屋宇高峻,装修精致,是清代中期苏州富商第宅的代表性建筑,现状基本完整,位于苏州平江路卫道观前1-8号。正路偏西,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及三进楼厅。大厅额“礼耕堂”,硬山造,面阔五间17米,进深13.7米。扁作梁结构,前廊施一支香轩,厅内置前后船篷轩,中为四界大梁,前檐挑檩头雕水浪龙头鲤鱼,内挑雕灵芝梁垫。花岗岩台基高55厘米,明间设踏步三级。厅内左右梢间原隔有矮墙半栏,喜庆祝寿时,大厅权作戏台,男宾在厅中观赏,半栏外专供女宾看戏听曲。该厅结构规整,用材壮硕,制作精细,为清乾隆后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后堂楼为五开间两厢楼,重檐式,楼下前施鹤胫轩、船篷轩,梁垫雕花卉。东边路前部为鸳鸯厅,梁架前为圆作,后为扁作。前院有白皮松、紫薇等名木古树,原有假山被拆,仅存零星湖石。
大厅原有"礼耕堂"匾额,系硬山造,面阔五间17米,进深13.7米,台基为花岗石锁口石加侧塘石,高55厘米,锁口石厚达26厘米。明间设置踏步三级,制作精细,平整光滑。扁作梁架构,前廊设一枝香轩,厅内置前后船篷轩,中为四界大梁。
前檐挑檩头雕水浪龙头鲤鱼,内挑雕灵芝梁垫,原厅内左右稍间隔有矮墙半栏,喜庆祝寿时,大厅权作戏台,男宾在厅中观赏,半栏外供女宾看戏听曲。综观该大厅,结构规整,用材粗壮,制作精细,为清乾隆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后堂为五间两厢楼,重檐式,楼下前构鹤胫轩、船篷轩、梁垫雕有各种花卉,保存完整。东路前部为鸳鸯厅,梁架前圆作后扁作。厅前庭院中有白皮松、紫薇等古树名木,原有假山已被拆走,仅存零星湖石。全宅共有八座砖雕门楼,现中路轿厅、大厅、堂楼前各一座保存最为完好,刻有乾隆五十二年款。
每座门楼各具特色。轿厅前砖雕楼宽3.25米,硬山式,山面砖博风,脊吻为外开口龙头。飞椽微有卷刹,檐下立雕莲花式一斗三升斗拱,上枋素平。枋下饰葵式乱纹嵌花结挂落。字碑题刻"居德斯颐"四字,以蝙蝠、荷叶镶边。门楣上的下枋"一块玉",雕锁形两边各穿一圆孔花钱。整体造型繁简分明,雕刻精良。轿厅背后面对礼耕堂的砖门楼为歇山顶,三落水,翼角起翘,面宽3.35米。斗拱六朵,出华拱三跳,两侧加枫拱。
上枋雕缠枝牡丹三方,垂柱饰曲尺回纹,立雕灵芝吊篮。字碑题刻"秉经酌雅"四字,左右兜肚起凸线香熏图雕饰,周饰回纹边。镶边镂空立雕各式花草纹,平座置回纹勾栏,下饰回纹镶花结挂落。垛头素平,勒脚为须弥座式。安清水砖贴面库门。整体造型美观,上部雕刻华丽,下部稳重简洁,保存完好。第四进堂楼前砖门楼,雕刻最为精致,硬山式,山面做砖细博风。门楼宽3.33米,字碑被粉刷,有待清理。檐下饰回纹。斗拱两跳,枫拱镂雕各式花草。该砖门楼整体采用立体镂雕工艺,雕饰突出底面。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卫道观前潘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72.杨氏宅第
杨宅位于江苏张家港凤凰镇恬庄北街,为清朝乾隆初期所建。由榜眼府、杨氏南宅和杨氏孝坊组成。自2006年开始,市镇两级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修复后的三处古建筑占地面积558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132平方米,为传统明清建筑中的典型代表。
相传唐宋兴盛之极的河阳古镇在宋末元初突遭兵戮,数千间房屋毁于战火。古镇镇民看中河阳山东麓约二公里外一条叫“奚浦塘”的小溪,举族迁徒至小溪两岸定居,于是便有了恬庄古镇。清代乾隆中期,古镇进入了鼎盛时期。恬庄古镇人文荟萃,状元、榜眼、进士、举人等数不胜数,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清代顺治年间状元孙承恩、咸丰年间榜眼杨泗孙、嘉庆年间进士杨希铨、道光年间举人杨沂孙,清代名士杨元丰等。
榜眼府:榜眼府是清代初期孝子杨岱所建,到了咸丰时期,杨岱曾孙杨泗孙考中榜眼,后退居乡里。因门前立有四根旗杆,故当地人又称其为“旗杆里”。该建筑绵延百年,历经数次修建改建,既有清代前期仿明建筑的风格,也有清代中后期的建筑风格,建筑形制规格很高,是清代典型的官邸建筑。榜眼府建筑面积为1356平方米,共有门厅、轿厅、正厅、内堂四进,内一门额上书-有“外言不入,内言不出”字样,这是当时治家行政的格言。目前,榜眼府是恬庄古街上最大最古老的建筑。
杨氏南宅:位于恬庄古街南侧,为清代名士杨岱(元峰)所建,典型的清代仿明建筑。由原留存的遗迹推测,该建筑共分四进:门厅、仪厅、大厅和后厅。杨氏南宅为二层小楼,有侧厢、设内外天井。修复后的杨氏南宅,建筑面积约为200多平方米,以独立的院落、精巧的雕刻,展示了南方小家碧玉典型居室之小巧玲珑。杨氏南宅在张家港已不多见,为研究当时当地建筑、历史及人文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杨氏孝坊: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硬山式建筑,坐西朝东,为清政府表彰孝子杨岱而建,是典型的清代官式建筑。杨氏孝坊建筑面积962平方米,为四进厅屋。孝坊第一进,室内曾有石牌楼一座,上有嘉庆皇帝的《圣旨》两字的镂空石刻一块,今保存完好。二进正厅中墙内嵌有《谨表孝行杨君家传》石刻三块、《杨氏读书田记》石刻三块、《布政司执贴》石刻一块。三进为祭祀之用,四进为供奉牌位之用。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杨氏南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73.燕园
燕园位于江苏常熟古城区,一说:为清乾隆间东阁大学士蒋溥之子、台湾知府蒋元枢所建,初名“蒋园”。后为其侄泰安县令蒋因培所有,延清叠石名家晋陵戈裕良叠黄石假山一座,取名“燕谷”,园因名“燕园”。一说:乾隆四十五年,当时任福建台澎观察使兼学政的蒋元枢,渡海遇险,回常熟后,取其回常似“燕归来”之意,故名燕园。
五芝堂为昔日园主迎会亲友之所。“五芝”是古代方术家所说的“赤黄黑白紫”五种神芝,服之可长生不老。堂名表达了园主渴望健康长寿的愿望。清代张丰玉有《五芝堂》诗:“灵芝出朽枿,物理岂偶然。朽所不可朽,生意郁更宣。于此识造化,无权而有权。”
赏诗阁昔为园主与文人名士雅集之地。阁中曾罗列朝野名流诗章,清代名人阮元、郭麐、钱泳等均有吟赏唱和之作。赏诗阁是燕园中的最高处,登高远眺,虞峰山峦,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俯身下瞰,幽谷深涧,秀木繁荫,清流蜿蜒。赏诗阁为燕园中观景之绝佳处。
天际归舟为临水旱舫。舫是江南水乡的写意象征。“天际归舟”小巧古朴,与周围园景妥贴融合,寓意园主常年寄居在外,“北燕南归”落叶归根。
童初仙馆原为蒋氏家族对后辈进行家教的私塾学馆。馆内书斋四间。馆北“七十二猴假山”为幼童课余玩耍之处。
三婵娟室为鸳鸯式四面厅形制,传因厅前有湖石三尊,形如美女,故名“三婵娟室”。亦有一说为,张丰玉《瓶花庐诗词抄》中有句诗句:“新竹幽而静,新柳娇且妍,新月一笑来,成此三婵娟,傲他林处士,独抱梅花眠”,道出此室名之由来。张鸿入住时,三婵娟为湖石一堆、蜡梅一丛和罗汉松一株,在月光下风姿绰约。
燕园占地4亩多,地形狭长,划分为三区。入门为一区,利用直(西侧长廊)横两廊以及其后的山石,造成园景隐约幽深,使人入园有深邃不可测之感。东折小园一方,有荷花池,“七十二石猴”假山,山石嶙峋,别有天地。尤可取的是从绿转廊经小桥导入山南的童初仙隔,两处遥望,则觉庭院深深,空间莫测。
假山之东有高低错落之砖梯与修竹构成“诗境”,由此北入赏诗阁,再进为临水石船,名曰“天际归舟”。五芝堂后为第三区,是园主人生活居住之处,中亦用假山与五芝堂相隔。园内有“五芝堂”、“赏诗阁”、“三婵娟室”、“天际归舟”、“童初仙馆”、“诗境”、“燕谷”、“引胜岩”、“过云桥”、“绿转廊”、“伫秋”、“冬荣老屋”、“竹里行厨”、“梦青莲花庵”、“一希阁”、“十楼”,乃有“燕园”十六景之美誉。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燕园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74.敬业堂
敬业堂位于江苏昆山市周庄镇南市街,俗名“沈厅”,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沈万三后人沈本仁建成,
共七进五门楼,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大小一百多间房屋,为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前部是水墙门,供停靠船只、洗涤之用;
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为接送宾客,办理婚丧事及议事之处;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为生活起居之处。
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大的“走马楼”。
整个建筑规模宏伟,布局严谨,雕饰华丽,精雅古朴。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敬业堂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75.先蚕祠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有先蚕祠,供奉嫘祖,作为祭祀蚕丝行业祖师的公祠。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是先蚕祠最热闹的时候,有小满戏,至今如此。先蚕祠内有山门,戏台,东西碑廊,蚕皇殿,财神殿。
据史书记载,嫘祖为黄帝正妃,她首先驯养家蚕、创造蚕丝业而被人们奉为“先蚕娘娘”。在嫘祖任西陵部落酋长和西蜀聪明首领时,发展农桑、经贸,安邦治国有方而深受人民爱戴,嫁黄帝为正妃后,“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联合炎帝,战胜蚩尤,统一华夏,从此被人们尊为“万邦之母”、“民族之母”、“人文女祖”。
嫘祖被后人推崇为我国养蚕取丝的创始人。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时尊她为先蚕。北宋的《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路史》将嫘祖发明的养蚕取丝系统化,说西陵氏劝养蚕、育蚕种、亲自采桑制丝,开创了丝织事业,从此,嫘祖被当作是上古时劳动妇女养蚕取丝的始祖,被古代黄帝供奉为蚕神。以后,每到植桑养蚕时间,人们纷纭设祭坛祭祀先蚕,以求风调雨顺,桑壮蚕肥。同时也用来祭奠嫘祖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
戏台
蚕皇殿为主殿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先蚕祠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76.耕乐堂
耕乐堂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同里镇上元街陆家埭(西柳圩),坐西朝东,临河而筑,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耕乐堂,占地约六亩四分,建时有五进五十二间,莫旦撰记,称有燕翼楼等。后经历几朝兴废,现尚存三进四十一间,有园、有斋、有阁、有榭。
跨进门厅,露明三间,庄重朴实,高大宽畅,形为清代后期建筑。宅楼西侧有一条陪弄直通后园,园中置有荷花池,荷池四周湖石镶砌,高低参差,清幽别致。
荷池南面有鸳鸯厅,面阔三间,窗明几净,与环秀阁隔池相望,一高一底遥为对景。出庭院,过三曲小桥,便来到清秀典雅的环秀阁。环秀阁跨水而筑,造型别致。从环秀阁绕假山辗转而下,便是桂花厅。桂花厅自成院落,院中植有金桂、银桂两株古树,历尽风雨沧桑,每年金秋季节,古桂依然馥郁芬芳。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耕乐堂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77.学政试院
学政试院原先是明朝都察院,清康熙以后成为江苏扬州府治八个县市考秀才的地方。头门前的广场两侧有东辕门、西辕门,辕门内有东吹鼓亭、西吹鼓亭,头门对面是大照壁,照壁前东西两侧各竖旗杆(木华表)一根。从头门穿天井入仪门,再过两侧考棚间的甬道,到达大堂。大堂后是卷棚,过卷棚甬道是思补堂,然后上房、下房,以及两侧东、西楼房和厢房。整个试院为清乾隆时大木作官式建筑。
堂金桁下悬有乾隆丙戌孟夏督学使者曹秀光书写的“四教堂”蓝地金字巨匾,脊檩枋下留有“大清光绪十七年岁次辛卯三月吉旦知州衔知泰州事张兆鹿重修”题记。思补堂整体气派威严,脊檩高9.75米,普柏枋宽于栏额,枋上装斜式斗拱,枫拱上刻暗八仙图案,柱下垫复盆式石础,代表了清初以来泰州官式建筑的最高水平。
扬郡试院历史上建筑结构完整,建筑规模宏伟,有头门、仪门、大堂、思补堂、东楼、西楼、上房、下房、考棚、福神祠等建筑。福神祠内供奉体现科举特色的文昌帝君。当年的考生在考试前都要到福神祠内拜谒文昌帝君,以祈求自己鸿运高照,金榜提名。
公事房再现了学政的官轿和仪仗。古时候,学政主管一省教育科举,俗称学台,学政官员在每任的三年内,要到各地选拔秀才,举行院试。
进入仪门后,跃入眼帘的是寓意“鱼跃龙门”和“连升三级”的龙门架。
四教堂,又名思补堂。进入大堂,直面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历代师表孔子的汉白玉立像。
学政试院的东厢廊房,被开辟成“国学馆”。国学,狭义是指中国儒家学说,广义是指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笼统称呼,其内容以文为主,偏重于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哲学等。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学政试院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78.适园
适园位于江苏江阴老城区南街33号的一条深巷内,原为江阴陈氏所有,是清末江阴城内的著名私家花园。据《陈氏宗谱》记载,明代初年,先祖陈清从扬州随军来江阴,由于守城有功封为“合浦侯”,后定居江阴。至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后裔陈宏度进士及第,成了江阴望族。陈宏度有一孙叫陈式金,他自幼聪明,但不愿为官,对书画却情有独钟,一生研习绘画30余年,颇有造诣。道光末年,邻居遭遇急难,陈式金出手相助购下了东邻一块空地及房屋。他以画家特有的灵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建筑了一座小巧玲珑的园林,取名“适园”。
适园虽小,却小中见大,布景构思非常巧妙。轩、亭、廊、池、桥、假山与陈氏住宅有机结合,精巧别致。园门设在住宅东侧,左右各有一对石狮,门洞上砖雕“万物有春”。园中心稍偏南为“镜湖”,湖向东南伸出一支流,流上建有美观的曲廊桥,巧妙地将“镜湖”隔成了一大一小两个湖泊。小湖靠南围墙用太湖石筑假山三座,山山相连,曲径通幽,为园林中的一处景观。湖的南岸有面阔三间、进深六架的歇山式建筑,落地长窗,外设走廊,名“水流云在之轩”。
顺湖上曲桥廊东行,便是一排坐东朝西的平房,南端是面阔三间、进深三架的“响秋”,北端是著名的“易画轩”,与园西陈家藏之所“秋入潏波”隔望。这里是陈式金的书房兼画室,他在此以画换诗,广交朋友,据说适园全盛时期收藏名人书画碑帖达500余种。陈式金把这些珍品一一写成题解,编成《自娱录》16卷,还请匠师把其中的38幅镌刻于石。他还募刻名画《孝子图人物十二章》、《王石谷骑牛归山图》及《孙过庭草书》等。一时金石满园,访者空前。现在尚可见到的有元代倪云林的山水石刻一方,明董其昌、清梁同书等人的几方石刻,还有从文庙移来的王羲之的换鹅碑。
出易画轩,北行上一坡便是“得爽亭”。亭临湖而建,屹立湖北悬崖之上,虽因园地局促,依围墙而建仅得半亭,却也飞檐翘角,小巧玲珑,成为适园主景之一,亦为适园观景绝佳之处。
顺长廊北行,便到“得蝶绕云山馆”,这里是陈家供奉祖先的享堂,是园中最大最精彩的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五架,仿明抬梁,落地长窗,外设门廊。门前为假山,有开门见山的意境。
同治元年(1862)陈式金去世,年仅16岁的儿子陈燮卿成为适园的主人。陈燮卿聪颖又勤奋,于光绪元年(1875)中举,十二年(1886)中进士,任工部营缮司主事。两年后以病为由告退返家侍奉母亲,并重整适园。花10年时间补廊培屋,栽树竣池,使适园又恢复到昔日模样。陈燮卿擅长山水丹青,经常与邻邑画家切磋技艺,一时声誉鹊起,连退休在常熟的两代帝师翁同龢亦来求画,得到了一幅《还碑图》。宣统元年(1909),陈燮卿被任二品大员,陈氏家庭的荣耀达到顶峰时期。可惜的是,于次年,陈燮卿便逝世,年仅61岁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适园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79.史可法墓祠
史可法祠墓,均位于江苏扬州广储门外梅花岭西麓。史可法,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家、抗清英雄。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省祥符县人。清兵南下。史可法困守扬州。城破被杀,清兵屠城十日。因无法辨认遗骸,遂于梅花岭筑衣冠冢。乾隆三十七年又建祠奉祀。墓祠合称史公祠。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史可法祠墓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80.汪氏盐商住宅
汪氏盐商住宅,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南河下,是扬州保存最完整的清末民初大型盐商住宅之一,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院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富。
遗存老屋近百间,建筑面积1600余平米。小苑布局规整: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为主房三进延伸,前后中轴贯穿,左右两厢对称,体现儒家中庸之道汪氏祖籍安徽旌德,以祖传制造销售皮货为业,嘉庆年间在旌德地区颇有声望。咸同兵燹,汪氏产业付之一炬,汪氏先祖来扬投入盐号,到第二代汪竹铭时,在盐业经营上卓有成效。
小苑组群布局规整,体现儒家中庸之道思想。住宅庭院比例均衡,通风采光充足,纵横互联相通,内外分合自如,是扬州大宅门传统格局形式之一。
庭园玲珑精巧,厅前屋后辟“可栖”、“小苑春深”、“迎曦”小苑,使住宅小苑揉为一体,曲折多变。装修雕琢精湛,取材珍贵。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汪氏盐商住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