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冷却:被特斯拉和保时捷先后抛弃的方案
接昨天的Taycan “三明治”箱体结构/冷却设计,来看下Taycan对于电芯冷却的思考。由于Taycan的充电策略中也包括类似特斯拉的超级快充:在800V直流条件下,将实现270kW的功率。因此,它对电芯的冷却效率也格外高。
从实际方案来看,它采用了与Audi e-tron相近的冷却设计:水冷板平铺在下箱体底部,通过先带走下箱体的热量,来进一步冷却模组/电芯;冷却液将从电池包的一侧,并行地流向另一侧,这样提高冷却效率、同时保证各个分支流道上温度的均匀性。
这种方案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即所有冷却液的流向在任何时候都是相同的,理论上来讲,它有一种无法回避的不足:靠近进水口位置的电芯受到的冷却液温度最低,而靠近出水口位置的电芯,受到的冷却液温度最高。中间电芯的冷却液温度介于二者之间。整个电池系统的温度梯度,由进水口向出水口不断增加,这样给不同电芯之间带来了一定的温差。这个温度的大小对电芯的寿命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因此,保时捷在设计之处考虑了另外一种更高效,同时能最大限度保证电芯间均温性的双向冷却方案,如下(注:最上面的绿色箭头应为红色)。
每个模组群112(由3个横向排放的模组构成)下面有一组流向相反的水冷管(道)(分别称为第1水管道和第2水管道),而不是做成一个整块的水冷板,放置在所有模组的下方。该种方案下,整个电池包的两侧,都会有进水和出水,每个模组同时接受来自相反方向冷却液冷却。第1水管和第2水管相连在一起,在流通过程中,会通过管之间的内壁来交换热量,使2个管内的温度在不同的位置上,能最大程度地让温度趋于一致性,从而在保证每个模组的冷却效果的同时,保证模组间冷却的一致性。
水冷管没有做成整个一体化,部分的原因是基于结构上的优化考虑,减轻冷板的质量。这个方案的设计中,较难处理的应该是132模组的位置,它纵向放置,靠U形冷却回路来实现双向冷却(个人还没搞明白具体实现路径)。
保时捷的这个方案和特斯拉早期Roadster跑车电池冷却的思路相同,出发点在于保证电芯之间的均温性。Roadster电池包每个模组的冷却示意图如下。
在保时捷的方案中,模组和箱体之间的接触并没有提到导热胶或类似的界面材料设计,不过,由于与奥迪e-tron共用很多技术,实际的产品应该会有e-tron 那种gap filler的导热措施。特斯拉双向冷却的方案是由前任CTO J.B斯特劳贝尔提出和开发的,到了Model S/X时,便放弃了这个方案。特斯拉的冷却设计,也经历了至少3代的变革。
很可惜,保时捷同样也放弃了该种方案设计,甚至都没有给它一次出场的机会。我同业内的几个专家进行了交流,双向冷却的想法很好,也确实有成效,不过,这也让整个水冷管系统结构更复杂,冷却路径可能会更长,同时可能需要配备更多的水泵,从而也推高了整个成本。
在温差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成本将是一个主导性的因素,一如电芯的设计(比能、安全、快充不可兼得),在很多情况下,电池系统的总体设计也是一个trade off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