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素之问|阳旦汤与阴旦汤之千年谜局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2019-01-28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伤寒论30条不是原文的另一个原因,是所谓的“阳旦证”以及阳旦汤。在唐代并没有这类说明,到了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才说是阳旦证是桂枝汤证,如《金匮》的产后风续续数十日阳旦证,宋臣注说是桂枝汤,30条因此误证象桂枝为证象阳旦,是后增并且误会29条多处。
《外台》:古今录验疗中风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颈强鼻鸣干呕,阳旦汤主之方: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三两炙),黄芩(二两)。上六味㕮咀,以泉水六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自汗者,去桂心,加附子一枚炮,渴者,去桂加栝蒌三两,利者,去芍药桂,加干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心下悸者,去芍药加茯苓四两,虚劳里急者,正阳旦主之,煎得二升,纳胶饴半升,分为再服,若脉浮紧发热者不可与也。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千金同)
山胁尚德曰:“千金无黄芩,即桂枝汤。”
《外台秘要方校注》高文铸曰:阳旦汤,检《千金方》卷九第五“阳旦汤”主治病证及煎服方法与此基本相同,但“药味组成”则属“阴旦汤”,主治“伤寒肢节疼痛,内外热,虚烦”者。以《千金》观之,此条似“阳旦”之证,“阴旦”之药。
《外台》将阴旦汤药方误在桂枝汤方说之下,且与今本《千金》不同而方后却有宋臣注“千金同”,而今本《千金》是:阴旦汤,治伤寒,肢节疼痛,内寒外热,虚烦方:芍药,甘草各二两,干姜,黄芩各三两,桂心四两 大枣十五枚。右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再,覆令小汗。按:据外台所引干姜应为生姜。据《外台秘要方校注》高文铸曰:主治“伤寒肢节疼痛,内外热,虚烦”者。
这种不同是本同而被改的结果。《外台》引《千金》阴旦汤用生姜无干姜,而宋改《千金》的阳旦汤无黄芩即桂枝汤。宋改《千金》是这样:阳旦汤,治伤寒中风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头项强,鼻鸣干呕,桂枝汤主之。
这种格式比较奇怪,方说以别名冠首,而末用正名,头冠以“阳旦汤”三字显得很突兀,并且外台所引《录验》阳旦汤三字不在开头反而替换在“桂枝汤”三字位置,这就更谈不上“千金同”,显然本该是同而被改为不同。而《千金》另有一方阴旦汤有黄芩正好对应《外台》所引的阳旦汤,反而《外台》并无“阴旦汤”方说方名,这是脱文加被改的结果。宋臣所注“千金同”意味着新校正之后被改。
《外台》方后“分四服日三”下或掉“夜一”字,今本《千金》阴旦汤服法为“日三夜再”。《外台》将阴旦汤方误在桂枝汤方说下,且漏桂枝汤方,但桂枝汤方后说明从“自汗者”至食忌仍在,改《千金》原“桂枝汤”三字为“阳旦汤”,又在《千金》桂枝汤方说前加“阳旦汤”三字,故《外台》变得与《千金》不同。《千金》之阴旦汤也被改生姜为干姜,黄芩、桂枝分两也不同,饴糖也存在半升与半斤的写法不同。阴旦汤以《外台》所引《古今录验》版本为是。
是《外台》引录时掉了桂枝汤方,将阴旦汤方讹在桂枝汤方说之下,两方混在一起,后又被人将“桂枝汤”改成了“阳旦汤”,才出现与《千金》的抵牾不同,故《外台》“阳旦汤”应更正为桂枝汤,且方下应增阴旦汤方说与桂枝汤方:
古今录验治伤寒肢节疼痛,内外热,虚烦阴旦汤方。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三两炙),黄芩(二两)。上六味㕮咀,以泉水六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覆令小汗。(千金同)
又疗中风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颈强鼻鸣干呕,桂枝汤主之方。
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三两炙)。上五味,以泉水一斗,煮取四升,分服一升,日三夜一。随病加减如下。自汗者,去桂心加附子一枚炮。渴者去桂加栝蒌根三两。利者去芍药、桂,加干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心下悸者,去芍药加茯苓四两。虚劳里急者,正阳旦主之,煎得二升,纳胶饴半升,分为再服。若脉浮紧发热者不可与也。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千金同)
《千金》阴旦汤方之后紧接着桂枝汤以及方后的“正阳旦主之”,所谓“正阳旦主之”的“正”,《说文》是也,从一止。为“是阳旦汤可治之证”之意,因方不同而冠以“正”或“不正”的名称,并无其例,是阳旦汤为桂枝汤加饴糖。而《外台》所引《古今录验》桂枝汤加黄芩才是阴旦汤,故宋臣注云“千金同”是指《千金》阴旦汤方同此。宋改《外台》将其讹在桂枝汤方说之下,并改《千金》仍为桂枝汤的方说并冠以“阳旦汤”而与方后“正阳旦主之”抵牾。
《千金》阳旦汤是桂枝汤加饴糖,类似小建中,用于产后风非常合适。故《金匮》之产后风阳旦证用桂枝汤加饴糖,验之临床甚佳。
综上,《千金》阴旦汤为桂枝汤加黄芩二两,阳旦汤为桂枝汤加饴糖半斤,盖以桂枝汤加饴糖或黄芩,寒热虚实补泻相对而称为“阴阳二旦”。相比桂枝汤与桂枝汤加黄芩的阴阳对称,更为合理。宋注误会阳旦汤为桂枝汤,宋以后在误会的基础上,附会桂枝汤为阳旦汤,并将阴旦汤解释为柴胡类方,形成今天以讹传讹的局面。
——节录自《张仲景伤寒论》六要素解一书,忆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