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形成是一个隐匿的过程,大多数人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常常在体检或已经出现并发症时才发现。
有的患者发现自己出现了颈动脉斑块非常惊慌,也有的患者毫不重视,认为颈动脉斑块不会影响健康。那么,超2亿人存在的颈动脉斑块,究竟该如何处理?一起来看看吧绝大部分的颈动脉斑块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血管内皮损伤是基础,这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关系密切,并且,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熬夜等也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
血管内皮受损后,细胞间隙变大,通透性升高,血液中的脂质成分,主要是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微粒入侵并沉积在内皮下,吸引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迁移到内皮下形成巨噬细胞吞噬这部分异常成分,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后变大形成“泡沫细胞”,继而凋亡、坏死,此过程不断重复,泡沫细胞堆积而形成斑块。
有调研发现,我国成年人中约三分之一存在颈动脉斑块,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越高,比如,40-49岁患病率仅为6%,而70-89岁的患病率竟然为63%。
由于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的,而颈动脉属于表浅的中等动脉,因此可以非常方便的作为评价全身中大动脉,如预估冠状动脉、颅内动脉、肾动脉等动脉硬化程度、狭窄可能的窗口。
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不良事件明显相关,也是引起脑梗塞的重要原因。其斑块负荷越大,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越高。因此颈动脉斑块可以有效的预测未来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程度。
早期颈动脉狭窄可能没什么症状,但严重的狭窄时可表现为突然头晕、短时间言语困难、眼前发黑、身体一侧麻木等。
所以,发现颈动脉斑块后应该更加注意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否则斑块程度越来越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风险大大增加,不过检查发现了颈动脉斑块也不必过于惊慌,来看看下个问题吧~这是临床上常被问到的问题,也是让很多人困惑的问题。是否治疗,应结合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是否存在心血管病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最佳治疗为生活方式调节,佐以药物,必要时还可采取及其他方式。①合理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粮,多喝水,低盐、低脂、低糖。②戒烟、限酒:抽烟会促使冠状动脉硬化,抽烟者的斑块率明显高于不抽烟者。少饮烈性酒。③适当进行运动锻炼,睡眠要规律:可以进行快走、慢跑等温和的有氧运动,但要循序渐进,因人制宜,不要超负荷运动,少熬夜。④对基础疾病积极进行治疗: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降低血压、血脂治疗。⑤定期检查:特别是超过50岁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以及“三高”人士,建议每年最好查一次颈动脉超声。
2、药物调节
①若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50%,其处理原则与确诊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相同,应该接受他汀治疗,并且多数患者还应考虑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其中,ASCVD患者根据不同的危险分层,LDL-C目标值不同。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以及目标值
注:a ASCVD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脑 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b危险因素有吸烟,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HDL-C<1.0 mmol/L(40 mg/dl)②若颈动脉斑块未导致明显狭窄(狭窄程度<50%),则需要评估患者年龄、性别、肥胖指数、是否吸烟、是否存在心血管病或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等),根据危险程度选择是否降脂治疗。如果合并太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建议服药。对于单纯的颈动脉斑块,分析是否存在诱因,去除诱因后定期体检,是否用药仍需要个体化评估,分析支出与收益比,避免过度治疗。③以下几种情况下,即使颈动脉狭窄未超过50%,也建议进行他汀治疗。1)已确诊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无论颈动脉有无明显狭窄均应立即接受他汀治疗,将LDL-C控制在1.8mmol/L(降低50%)以下,极高危患者1.4mmol/L;2)无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但患有糖尿病并伴高血压,也应服用他汀将LDL-C控制在2.0mmol/L(最好1.8mmol/L)以下;3)患有糖尿病,且LDL-C>2.6 mmol/L,需要接受他汀治疗;4)慢性肾病(III期或IV期)且LDL-C>2.6 mmol/L,需要接受他汀治疗;5)存在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且LDL-C>3.4 mmol/L,建议应用他汀治疗将LDL-C降至<3.4 mmol/L。必要时可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一般来说,颈动脉狭窄不到90%以上,且没有症状可不做手术,通过药物治疗。
声明:本文为好医术心学院作者综合整理,仅用于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