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的电影
《踏莎行》
——叶嘉莹
烛短宵长,月明人悄。
梦回何事萦怀抱。
撇开烦恼即欢娱,世人偏道欢娱少。
软语叮咛,阶前细草。
落梅花信今年早。
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
在北京的好处,除了先进技术的第一时间被大家接受和应用,文化也是最先被接触到的。
上周我误打误撞去看了一场点映。
在这之前,我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点映,现在有点明白了,大概就是电影上映之前,制片人或者导演为了给自己的电影做宣传,会找个电影院来提前放一场,观众有制片人邀请的业界的朋友,也有一些通过小范围渠道买票进来看的观众,放映完之后,制片人会出来跟观众分享电影的拍摄过程,跟观众互动,听业界人士和普通观众分享观后感,也回答观众的提问。
百老汇点映现场
电影开始了很久,我都看得像个憨憨,虽然自以为是文艺女青年,但是第一次看文艺纪录片,也很心慌,一直都是画面、音乐、诗歌,没有扣人心弦的开场,也没有发现什么故事情节,头脑里只有问号,这到底是要表达什么?难道其实就是要让大家找一找“欣赏一幅画”的那种感觉?
后来,由于画面太过美好,音乐太过动听,诗歌太过婉转,极致的唯美不需要解释,我寻找故事情节的焦虑慢慢就放下了,只是静静地欣赏,真的就找到了参加一场大型艺术展览的感觉,第一次看电影这么放松,不用追画面,不用看台词,不用烧脑,真好。
当大家都沉侵在美好当中,以为会就这样渡过一个愉快的夜晚的时候,电影又通过一种很委婉的方式,让大家感受到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动,很多人都哭了,但是并不是悲伤,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对叶嘉莹先生君子情怀的一种感动。
这部电影的导演陈传兴也非常有特点,他居然是语言学博士,这又刷新了我对电影导演身份的认知。
电影题材是一部文艺纪录片,文艺片本来看的人就少,纪录片恐怕更是没太多人感兴趣,也难怪看完后观众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请问您是如何平衡理想和商业的?”
制片人的回答很尴尬,显得她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很不理性,属于一开始只想着追求理想,追求完了才想起来商业的事情,显然这是无法平衡的,就跟问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一样,这就是个千古伪命题。
目前的saas行业,很多人对saas的评价,也是说这是理想主义者才会追求的东西,看来每个行业都不乏理想主义者,总有一些人在坚持,如果理想都不值得追求,那我们要追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