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街之46
武进路原名靶子路或老靶子路,1943年汪伪政府接收租界,改名武进路。东西走向,东起虹口港边九龙路,西至河南北路。长1115米,宽12米到18米。
武进路86号虹口中学旧址现市一医院工地
虹口中学原在武进路86号,校舍主楼始建于1929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成为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和新陆师范学校并设附中、附小各一所。1949年上海解放后两校迁出,原师专附中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虹口中学。1954年虹口高级中学被市政府命名为重点中学,1959年学校被列为虹口区重点中学。1977年武进中学并入虹口中学。1978年学校重新被确认为区重点中学。2003年5月学校正式改名为虹口高级中学。虹口中学先后在武进路86号(1949年—2008年6月)、广粤路138号(2006年—)办学。
武进路86号原虹口中学旧址现市一医院扩建工地
1863年由法驻沪领事委托天主教江南教会筹备,租用中山东二路22号新永安路口楼房作院舍,1864年3月1日正式开张,专供外国人治病,为全国当时规模最大的西医医院。1877年更名为公济医院,1878年医院迁入乍浦路桥堍公共租界北苏州路190号新造医院。1920年公济医院增建病房大楼。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聘请一大批著名医生出任各部主任。1947年春门诊部楼竣工。
武进路85号原公济医院现市一医院--网载
1949年上海解放,1953年元旦改名为上海市立第一人民医院。1959年租借北苏州路410号河滨大楼。1960年武进路85号的第五人民医院移址闵行,该地划归一院。1964年更名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1981年成为上海市红十字医院,1992年医院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2年为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武进路86号市一医院扩建公告书
该公告书称:将保留地块内的历史建筑,新老结合......,对地区历史记忆进行留存。
吴淞路560号(武进路口)原虹口救火会旧址现虹口消防中队
始建于1866年的虹口救火会,现为虹口消防中队是上海市现存最早的城市消防队。建筑为1915年由工部局设计建造,而后又经多次扩建于1917年竣工,略呈文艺复兴风格。三层楼砖木结构,中间建有36公尺高的瞭望塔楼,瞭望半径可达五公里,是全国首座消防瞭望塔楼具有里程碑意义。上海市房地局列入市级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吴淞路560号(武进路口)原虹口救火会现虹口消防中队
虹口消防中队前身为成立于1866年的火政处虹口机队,初址设于现址南首,海宁路北首,吴淞路东侧,在沈家湾附近,俗称沈家湾救火会。1915年8月迁入现址,称虹口救火会。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虹口救火会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自开阜以来,各租约国在其租界里都建有救火站,其中较大型的有六处,即:中央救火站(河南路280号)、杨树浦救火站(杨树浦路1307号)、虹口救火站(吴淞路560号)、新闸救火站(北京西路295号)、宜昌路救火站(宜昌路216号)、静安寺救火站(愚园路350号)。
武进路183号原上海卫生疗养院分院、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沪北会堂旧址
该教堂由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传教士施永福1905年创建,是该会在上海建造的第一座教堂,也是上海传教士聚集的场所。1924年建造了一座2层的教堂,旁边的4层楼房开办了三育学校(大学部1927年迁往江苏句容桥头镇,改名中华三育研究社,这里保留小学部)。1929年在教堂东侧建造上海卫生疗养院分院。教堂空闲时也对外出租,1933年鲁迅曾租用场地举办“俄法书籍插画展览”。初称沪中会堂,抗战后改称沪北会堂,1958年成为联合礼拜场所之一。1966年8月“文革”中聚会停止。1979年沪北会堂重新开放,由于信徒增加太多,联合礼拜次年改到景林堂进行,现已改为餐厅和旅馆了。
武进路206--256号毗连式公寓住宅
1867年9月英、美租界(即公共租界)确立。美国圣公会文惠廉趁苏州河北岸地价低廉,以建造教堂为名,在武进路一段,大片建造房屋,高价租卖。
武进路225弄9号、11号经典双门老房子
武进路258--296号毗连式公寓住宅
1999年9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武进路毗连式公寓住宅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武进路393弄武海小区老式弄堂
1937年夏,马相伯等创建太和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因抗战而停顿。抗战后,王也樵等人力促复校于南市蓬莱路,因学生日增,先迁石门二路,再迁武进路393弄1号,1946年冬立案,校长李权经,董事长王也樵。上海解放后学生毕业学校停办。
武进路400--402号原英华书馆现海军托儿所
该建筑1892年建造,整体仍保持原有风貌是虹口区内房龄最长的建筑。1904年美国传教士何伯森为培养翻译人才创办英华书馆而租用此处。英华书馆是虹口区境内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课程学制基本上与以后我国普通高中相同。解放后一度为海军军官宿舍,现海军幼儿园。
武进路435弄永吉里---弄堂里有租界界石
武进路440号一洋房
1959年信谊药厂技工学校曾在武进路440号开办,后迁至四川北路71号。
武进路453---457号扆虹园正门---网载.
扆虹园建于民国初年,1911年12月30日广东旅沪同乡会在此宴请孙中山、伍廷芳、温宗饶等人。1912年7月22日在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欢迎大会上孙中山发表演说。次年4月1日铁道协会召开周年纪念会上孙中山先生和与会者合影。扆虹园还被租赁为举办婚礼的喜庆之地,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与吴维翘第三次婚礼在此园举办。
武进路扆虹园内的横匾---网载
原厅堂上方处有一块水泥阴刻的横匾《赵歧峰公像堂》,旁为上款和落款被水泥涂盖但仍显字迹,此楼厅堂原为赵公祠堂。
武进路453--457号俯瞰扆虹园
这是一栋造型独特的红顶大屋,南面有五个漂亮的拱窗,连同扇形屋面结构。扆虹园由赵某建于光绪后期民国初年,解放前废园(“赵某”被认为是粤商赵岐峰或其儿子赵灼臣,因此扆虹园也被称为赵家花园)。1946年钱子宁等在扆虹园处设立了太平洋印刷公司,之后几年又陆续盘下了周边的克里电机厂和两江汽车运输公司。
武进路453--457号扆虹园
园伞型建筑为青砖嵌红砖墙面、呈方形坡屋面建筑为水刷石墙面、边角塔亭长方形坡屋面建筑为水泥墙面的三幢建筑,可见不是同一时期建造。
武进路453--457号扆虹园
南面还搭出一个白色的八角亭,解放前英国人所建。八角亭原本作为观景用的建筑二楼被加盖了一层,共有8户住户,每间约十几平方米,共用一个灶间。扆虹园已由区规土局申请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武进路541弄鸿安里--网载
鸿安里始建于光绪三十六年(1910年)是虞洽卿先生创办的“鸿安轮船公司”为职工建造的宿舍住宅。其前前后后有很多排联体、二层带露台的新式石库门。它和旁边的德年新村、和乐里等连成一片,形成了东到海宁路,北至武进路,南起江西北路、西至河南北路,颇大规模的建筑群。
武进路548弄别具一格的樱樱书亭
武进路560--578号外表一新的虞洽卿住宅
虞洽卿(1867.6.19-1945.4.26)早年到上海当学徒,1903年独资开设通惠银号,发起组织四明银行。1905年上海发生大闹公审公堂案,与租界当局交涉获胜,遂名闻沪上。1908年创办宁绍轮船公司。1911年上海光复后任都督府顾问官、外交次长等职。1914年独创三北公司。1920年合伙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长。1923年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抗战时期坚持抗日爱国,日军占领租界后赴渝经营滇缅公路运输,支持抗战。1945年4月在重庆病逝。
武进路560--578号破烂不堪的虞洽卿住宅后门(部分)
在慈溪东部的伏龙山下,有一处中西合璧的楼群坐西朝东,占地10余亩,蔚为壮观;亭台阁榭,花园天井,别具一格。这幢房子原名“天叙堂”是虞洽卿故宅,称之为“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1945年4月26日虞洽卿因患急性淋巴腺炎在重庆逝世,终年79岁。同年11月灵柩由专轮送来三北,安葬在伏龙山上。
武进路580--588号外表一新的虞洽卿住宅
1936年因宁波籍富商虞洽卿对上海经济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为西藏路冠名。此后8年间西藏路一直称作虞洽卿路。
武进路580--588号破烂不堪的虞洽卿住宅(部分)
虞洽卿是为数极少的华人东正教徒之一,教名安利烈·帕夫洛维奇·虞,是1935年成立的上海中国东正教协会会长(2年后因抗战爆发而停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