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余阙
寻根:余氏望祖
翻开安徽合肥《余氏族谱》,扉页上有一幅白描人物半身像。头戴瓦楞帽,穿质孙服。隆鼻阔颧,长须飘飘。他叫余阙,祖籍甘肃武威。他生活的时期,居今已经600多年了。
他是合肥一带余氏的望祖。1976年9月,西夏学者史金波、白滨在甘肃酒泉考察时无意中发现了《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碑中篆刻的内容记录着当年蒙古军队攻打西夏肃州时,肃州城内党项上层率部投降,被任命为肃州长官,并世袭“大达鲁花赤”官职的经过和部分西夏军队被充入蒙古军队、以唐兀军的名号与蒙古大军一起逐鹿中原的记载。
正是这块碑也为西夏后裔的去向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1980年,史金波同西夏学者吴峰云来到了安徽合肥,就元代唐兀人余阙的后裔进行调查。史料记载,余阙祖籍系西夏时的甘肃凉州,其父沙剌藏卜于元代自凉州随军迁到了今天的安徽合肥。调查中,史金波、吴峰云根据《庐州府志》上提供的线索几经周折,找到了余阙的后人余章元、余国铨。还在合肥小南门外的二里桥和桐城市洪涛山分别发现了《余氏宗谱》。根据宗谱的确切记载:余氏家族是经过七百多年传承至今的西夏后裔。史金波后来座客央视,回忆说:“他们也知道他们的老祖先是余阙、是从武威那边迁过来的,西夏地区迁来的,而且还讲了他们的民俗,他们过年的时候都要挂灯笼、灯笼上写着'河西郡’'武威郡’,都还说的是西夏的事情。”
2009年3月,全国余氏后人自发修族牒,撰成《中华余氏总谱》,这同之前流传在江浙一带的老谱有些区别。中华余氏认为,他们的始祖叫由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陇人,是个医官。传到第55世,出了一个有确切历史记载的人物,就是余阙的父亲沙喇藏卜,他是武威人,《元史》称他:“世居河西武威,”是个唐兀军的将官,因到庐州,即今合肥做官,便把家属迁到了那里。从第55世至今,中华余氏传了25世,都尊余阙为他们的先祖。子孙支系记载颇祥。
著名的文化学家余秋雨,就是据此考定他是余阙后裔的。
史实:元末英杰
在武威文庙的《进士榜》上,余阙之名赫然在列,他是武威历史上第三个进士。同第一个进士李益一样,余阙也是著名的大诗人。元末明初中国伟大的诗人戴良,正是余阙的弟子。戴良在《九灵山房集》中追念宗师余阙,说:“公学问该博,汪洋无涯。其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亹亹若珠比鳞列,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他如篆、隶、真、行诸字画,亦往往深有汉晋作者之遗风。呜呼!其盛矣。”明代大学者宋濂,也是余阙在浙东为官时的高徒,他为余阙作传,盛赞他:“为文有气魄,能达其所欲言。时体尚江左,高视鲍、谢,徐、庾以下不论也。篆隶亦古雅可传。”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刘伯温,是余阙1333年癸酉科同榜进士。此科,是元代人才最盛的一科,余阙夺得殿诗右榜第二名,俗称“榜眼”;刘伯温是左榜三甲第二十名。翻开《元统元年进士录》,有很多的惊喜。在这里,余阙的三代履历被记载了下来:他的曾祖叫铣节,爷爷袭父名也叫铣节,都是生活在武威的唐兀人(蒙古语称西夏为唐兀);他的父亲沙喇藏卜,蒙古语名字叫屑耳为,他的母亲姓尹。
《元统元年进士录》在清代被发现后,中华余氏后人围绕余阙排行问题长期的争论嘎然而至。这个信史证据上记载,余阕出生于1303年正月十一日,当年31岁,他有3个哥哥,依次是余闑、少剌八、供保,还有一个弟弟,叫余福。在试卷上方右角,余阙写下他的妻子,叫耶卜氏,是色目人。
更叫每个武威人欣喜的是,余阙夺取榜眼郎的试卷,也在乾隆四十六年五月被纪晓岚收集了下来,取名《元统癸酉廷对策》,缉入《青阳集》。择句如下:
“ 若夫祖宗所以得天下之本,則陛下之所當知也。臣嘗妄論之,我國家之得天下,與三代同自太祖皇帝起朔漠而膺帝圖,世祖皇帝揮天戈以一海内,不恃强大而其仁義之師自足以服暴亂,不用智力而其寛大之徳自足以結人心。至於渡江臨卾,與建元之詔觀之,則我國家得天下之本一仁而已矣……”
余阙有寿56年。他死前职为淮南行省都元帅、参知政事、左丞,从二品。元朝赐谥号“忠宣”,追封豳国公,“赠摅诚守正清忠谅节功臣、荣禄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正二品
一、六安余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