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兴和县赛乌素地区中学到底有多辉煌

〓 第 1519 期  〓

文|张丙亮   编辑|王成海

五年半(其中含查漏补缺半年)的初高中读书生活,使我与母校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母校的人与事,花与草至今回想起来,历历在目,永难忘却。

这所名为赛乌素地区中学,位于兴和县北部老七区段家村,一九七一年秋季开学,我通过7比1考试,很荣幸来到这里就读。

首任校长叫郝步功,是从部队转业分配来的,他行伍出身,穿着打扮和生活作风始终保持着军人姿态。第二任校长名叫杨岐山,他能说会道,工作经验极为丰富。刚开始学校的随部队编制设置,没有高中班,只设四个初中班,分别为一排、二排、三排和四排。一排初中毕业后,升高中到了县城里,二排在七三年初中毕业后,学校增设了高中班,就留校成为高一班,以此类推,三排和四排(后改叫四班和五班)初中毕业后,自然升入高中,为高二班。

undefined 
那时学校里的老师们,大部分都是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农村的各大城市里的“臭老九”,在我的记忆中有湖北、河北宣化、上海、天津、呼市等地下放的老师和从部队转业而来的军人。

那会儿学校占地面积也不大,其方位是面东背北,从大门进入,第一排是办公室,第二排是四间教室,第三排便是学生宿舍,紧挨宿舍的左边是食堂,右边是厕所。办公室右侧靠院墙盖有一排放工具的平房和碳房,紧挨放炭房角栽有一棵歪杈树,在高高的树叉上挂着一口大铜钟,它管着学校的作息时间:三上、二下、五准备,起床睡觉一大气。每当那清脆嘹亮的钟壳响起,你在老远老远都能听到。

办公室前面有蓝球场,也是教职员工及全体师生开会的地方。靠球场东南角不远是井房和锅炉房,球场东西角有教职员工的厕所,校园的两扇铁大门就在东院墙的正中间,外面是大马路,大门上面书有兴和县赛乌素地区中学,成孤形焊接在大门顶端,非常醒目。

这所座落在乡村的地区中学,那年月汇聚了各方面的精英,也是藏龙卧虎之地,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们后来成为国家栋梁的也不少,所以能在这所学校里接受那么多大教授们的栽培,是我一生中的荣耀。在他(她)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宝贵的知识,而且还学到了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

我们的数学老师周淑琴、奚星康,无论是几何证明,还是逻辑推理,讲得都言简意明;语文老师段愚、李德峰,头脑里装了无数典故,出口成章;物理、化学老师白世泉和黄亮,都是大教授级别;被学生誉为万能老师的张岚生,什么课都讲得幽默风趣;就连体育老师马凯湖也相当出色,单双杠、垫子俯仰卧、体操及球类无所不精,多次参赛,为学校拿名次争名誉;管理财务的袁守仁老师,不但业务精,而且才艺双全,彩色纸经他手一捏,各种花朵艳丽无比;地理、音乐老师也都出类拔翠。由于学校的师资水平高,所以教学质量就高,尤其是我们那一届学生,整体实力在兴和境内名列前茅,绝不是吹牛逼。

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能受到这么好的教育,真是难能可贵,因为那阶段国家正在执行整顿、恢复、提高政策,正所谓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阶段,老师专心讲学生认真学,在文化知识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校园生活五年半,我深深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学校里的职工们都很优秀热情,伙房大师傅们个个有绝活儿,池平义和小李师傅莜面窝窝推的又薄又齐,曾打赌半斤莜面推满一大笼,使围观者瞠目结舌。烧锅炉、打钟的闫占魁师傅,工作非常认真负责,锅炉房热水供应充足,打钟按时按点,对学生和蔼可亲。

那时赛乌素中学校风特别好,老师们认真辅导,学生们学习情绪极高,师生间、同学间亲密无比,礼貌友好,无论那个方都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和民众的认可。

在校五年半的时间里,我们为学校的建设也出了微薄之力,勤工俭学,随老师们一道亲手烧砖,用烧出的砖盖宿舍、库房,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绿化校园内外,在校院围墙里外栽上了一排排整齐的树苗,扩建平整操场。

直到一九七六年,我们高中毕业离校时,这所地区中学,高中班先后编到高六班,初中班编排到十一班,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变数也很大,那些外地的老师们大多数回了原来的地方,这所曾经辉煌过一时的学校,好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一幌四十余载已过,往日的校园生活只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0)

相关推荐

  • 安平三中为什么化了呢?

    昨天看一个抖音视频,是关于安平县三中不复存在的伤感画面,大概是一个老师发的,内容叫人有些动容,好好的学校,怎么就化了呢? 知道安平三中,是十多年前因为我有一个文友,是三中的老师,后来我租住在锦绣天地小 ...

  • 田琦 | 母校记忆点滴

    往期回顾  ·   赵处亮 | 孝义的"蜀道" ·   一篇有趣的小学生作文 | 二十年后回家乡 ▼  点击收听  ▼   作者:田琦 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孝义中学招收了第 ...

  • 中学六年,我们是这样“熬”过来的

    初中阶段,苹果学习开始吃力,因为课程不断增多,难以应付.我记得刚入学时,年级两千多人她考试排名在二百名,也算不错了,但后来的月考就开始掉队了,三百,四百,五百--到后来竟然有时连榜也上不上.这对于我们 ...

  • 【洞庭作家】易石秋/一钓汨江情

    一钓汨江情 作者:易石秋 在我小的时候,端午节还不是国家法定假日,有时甚至还得在"破四旧"的狭缝里求生存,连走亲访友都需要瞅准机会便宜行事,但这似乎丝毫也不影响人们对于端午节那种庄 ...

  • 原商都一中高中十四班聚会侧记

    高中14班是上世纪六六届毕业班,同届毕业的还有13班.2013年夏天,14班将要聚会的消息传到了我的耳朵里.当时,我特别欣慰.其实,有几个老学生张占山.高宽.贾巨宝.智勇.王少平已经在策划了.他们从4 ...

  • 在那个秋天我们说了再见

    在严鸿飞的记忆里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秋天,北方的秋天从来也不会如此,隔三岔五的下着雨,就算不下雨的日子到处也都是阴郁潮湿的.然而就在那么个晴空万里的日子,她和他说了再见之后转身而去.在他面前她从未如此的 ...

  • 乌盟兴和县赛乌素地区中学师生大聚会

    〓 第 1635 期  〓 文|张丙亮  编辑|王成海 "老事旧人"网上小店,保证货物品质,需要加微信再买 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迅速搭建,乌盟兴和县赛乌素地区中学的原高二 ...

  • 追忆母校——兴和县赛乌素中学

    〓 第 1520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离开母校这块圣地,已经有四十五个年头啦!每每回到故乡,就想去看看母校,可是母校如今只剩下个地址了! 母校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所有在她那宽阔而温 ...

  • 兴和赛乌素河畔女侠客!

    〓 第 1466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说起二海两口子,凡是乘坐过他们的班车的人,都无不交口称颂夸赞. 今天笔者先给读者朋友们介绍二海媳妇儿桂枝.她是河北省坝上人.这只金凤展翅飞翔,落 ...

  • 从兴和县农村走出的杨老板

    〓 第 1530 期  〓 文|张丙亮  编辑|王成海 在山西大同市郊区活跃着一位人送雅号"罗钢"的小人物,在世面上混的有模有样,夫妻二人共同经营着自己辛辛苦苦创建起的生意--回收 ...

  • 兴和县白手起家的能人段云

    〓 第 1517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常言道:人有那志气,就敢上高山,飞九天. 有一位学子,也是我的弟子,他家中一贫如洗,但他不甘心贫穷落后,立志要摘掉贫困帽子.他名叫段云,他智商高, ...

  • 兴和县曾经的义务护林员董银元老汉

    〓 第 1515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由于刚刚包产到户,家家户户都需要盖圈舍,有的人家,更需要起房盖屋,为儿子娶媳妇儿成家所用.所以,需要不少的椽檩.每年三到四月份,大队都要向公社以 ...

  • 兴和县知识青年田福如的人生轶事

    〓 第 1497 期  〓 文|张丙亮 编辑|王成海 他是乌盟兴和县城里连初中还未读完的一名热血青年,与十几个同伴一起响应号召,一九七二年初积极上山下乡,去到离城一百二十多里外的老七区五一林场. 他生 ...

  • 兴和县钦宝营乡中学的点滴记忆

    〓 第 1568 期  〓 作者|张振清  编辑|王成海 五月下旬的一天,我从兴和县城乘钦宝营班车回老家.班车驶进钦宝营村后,要送头股水村的乘客,我便下了车,在钦宝营村稍作休息,等司机从头股水返回来再 ...

  • 兴和县钦宝营公社的回忆

    〓 第 1481 期  〓 文|陈利清  编辑|王成海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曾在兴和县工作过,而今早已长眠地下的父亲. 001 从我记事时起,就知道我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工作单位是兴和县七大倾苗圃. 父亲 ...